以上对《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之第一部分,即依四手印修欲乐定部分的读解,我们或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的结论:
一、《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不是一部《吉祥胜乐本续》的释论,而是以《吉祥胜乐本续》为依据的、修习属于无上瑜伽部母续的欲乐定等仪轨的结集。它当是萨思迦派/噶举派所传“道果法”的一部仪轨集,其中的欲乐定修习要门,根据的完全是属于“道果九轮”之一的《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它在述说“不坏护持”要门时,明言“在道果第四内可知”,在解释修习欲乐定为何不能“非理而作”时,又引用了另一篇“道果法”的要门——《能照无明要门》。这再次说明萨思迦派/噶举派所传的“道果法”当曾经在西夏有过较广泛的传播,当时汉译的属于萨思迦派/噶举派所传“道果法”的文献,当远不止今天我们能在《大乘要道密集》和《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所见到的这几种。
当年罗振玉从清内阁大库档案中抢救出来的被他命名为《演揲儿法残卷三种》中它的抄本,也被命名为《无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法义》,其中包括了清代宫廷中所传各种密修仪轨的残卷,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见于《大乘要道密集》中的这部《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的残卷。将二者略作对照可知,收录于《大乘要道密集》中的这个版本无疑已经经过编者的整理和删减,如文前对各种手印母的描述原当见于文本中,然于收入时被略去了。此即是说,原本的内容当更加详细和丰富,其中还包括了很多不见于《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中的仪轨和修法要门。在见于《演揲儿法残卷三种》的这个本子中,还见到了一个不同的标题,为《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及道果传》,这或告诉我们这部仪轨集与道果法的密切关系。此外,在这个残本中,我们见到了“卷二太医大喜乐及道果传”的字样,这个“太医”或可与藏文lha rje对应,指的是通常被人尊称为lha rje的达波噶举派的祖师岗波巴索南辇真(sGam bo pa bSod nams rin chen)。我们曾经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见到过一部题为《梦幻身要门》的仪轨,被确认为是岗波巴所传的一部《捺啰六法》中的梦幻身修法部分的汉文译本。[82]可见他所传的教法曾经于西夏地区流传过。令人吃惊的是,可以算作《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之组成部分的一篇短篇仪轨《九周拙火剂门》的藏文原本竟然也见于岗波巴的全集中,其藏文原名为gTum mo dgu skor gyi gdams pa,这一发现不但再次证明了岗波巴所传法门曾在西夏弘传的事实,而且也说明了岗波巴所传教法与道果法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读解之《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中的欲乐定,实在也可以视为根据传为大持金刚所传、矴浪巴师(Tilopa)造文之《[胜乐]耳传金刚句偈》(sNyam brgyud rdo rje'i tshig rkang),或曰《耳传金刚瑜伽母》(sNyan brgyud rdo rje rnal'byor ma)中“大喜乐”(bde ba chen po)一节演化出来的求修欲乐定要门。《耳传金刚句偈》虽然篇幅短小,但据称包罗了一切胜乐根本续和口传要门之精义和密意,是噶举派所传密法中的一部十分重要的文献。它提纲挈领地开示胜乐修法之主要内容,从成熟道(smin lam)、解脱道(grol lam)和增(bskyed rim)、究(rdzogs rim)二观门,至被后人称为捺啰六法(chos drug)的瑜伽修习,然后说“大喜乐”(bde ba chen po)和“大手印”(phyag rgya chen po),最后是密咒道(gsang sngags lam)和除障(gegs bsal),是一部完整的噶举派修法纲要。其对于噶举派的意义或可与《道果金刚句偈》对于萨思迦派之意义相媲美。其中有关“大喜乐”修法一节原文云:
空行秘密道大喜乐者,以年十六至二十五之明母,即莲种母、兽形母、螺具母等等具相手印,即金刚瑜伽母,与具缘士夫如兮噜葛者,无二抱合,以有漏享用无漏,令明点降、持、回返、周遍和处中增长。旋若慈乌,作狮子、大象、孔雀、雌虎、陆龟之势,观三种四喜共十二种喜之义,示具生智自性无别,一切现有法均显现为无漏喜乐。为密灌手印甘露丸故,当施十六半半四分明点,余四分三[明点]则周遍于诸轮。若散漫、溺于欲望,或为他力和酒精迷醉,则坏失于义,将再堕恶趣。是故当于金刚身取其精髓,此生必成正觉无疑。[83]
用这段话对照我们前文试图解读的《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之修习欲乐定部分则不难看出,所谓“欲乐定”与《耳传金刚句偈》中所说的“大喜乐”实际上是一回事。将“欲乐定”与“大喜乐”相提并论,并对其修法作细致的解读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揭开元代宫廷所传“秘密大喜乐禅定”之真相。
二、《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或许并不是一部同名的藏文文本的直接翻译,而是作者根据当时流行的许多种汉译萨思迦派/噶举派所传“道果法”文献选集、编著而成的一部新的仪轨集。首先,《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题下仅标明为“祐国宝塔弘觉国师沙门慧信录”,而没有像其他大部分文本一样标明传(述)、集、译者的名字,故很可能这位录者慧信实际上就是这个文本的作者,是他根据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种相关的文本集中、编排成为一个修习欲乐定和拙火定的要门。其次,录(作)者于文中所引述的种种经续、要门等,如所引《能照无明要门》中的那个段落,与现见于《俄藏黑水城文献》中的同名文本中的文字基本一致,看起来是直接引用了这个汉文本,而不像是根据藏文原本作的另一种翻译。还有,《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中除了引述《能照无明要门》外,还引述了《令明体性要门》和《伏妄要门》等另外两个要门,它们和《能照无明要门》一样或是当时以汉文传世的两个瑜伽修习要门,故它们也像是被《玄义卷》的作者直接引述,而不是根据原本翻译的。
三、从《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这个文本的内容来分析,我们不但可以进一步确认元代蒙古人信仰藏传密教,特别是尊崇萨思迦派/噶举派上师,确实有其很深的西夏背景。[84]《玄义卷》中重点指导的欲乐定显然与元朝宫廷内所传的所谓“秘密大喜乐禅定”是同一性质的修法。而且,我们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西夏时代藏传佛教的流行程度和西夏佛教徒对藏传密教之理解和实践的程度当远远超出我们以往的想象。《玄义卷》中所包括的“欲乐定”“拙火定”等修法要门,与同样见于《大乘要道密集》中的可以确定是明代翻译的《道果延晖集》中相关内容比较,二者不但在教法传承上属同一体系,而且在修习次第上也难分伯仲。而《玄义卷》中有关密法修习之合理性的讨论既反映了藏传密教于西夏传播时所遭遇的抵抗,对研究西夏时代藏传佛教传播史有特殊的意义,同时也反映了这个文本的作者对佛教显密二宗于理论和实修两方面的异同有了极其明确和深刻的把握,这样的讨论对于研究密乘佛教的定义、修法及其宗教和哲学意义显然具有十分特殊和难得的意义。
[1] 此篇也有同时代西夏文译本,见西田龙雄《西夏译佛典目录》No.76,《道果语录金刚句之解具记》,《西夏文华严经》Ⅲ,24页。
[2] 关于俄藏黑水城西夏文文献中有关大手印法的初步研究参见Kirill Solonin,“Mahāmudrā Texts in the Tangut Buddhism and the Doctrine of ‘No-thought’”;孙伯君、聂鸿音:《西夏文藏传佛教史料——“大手印”法经典研究》,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即出。
[3] 详见沈卫荣:《西夏文藏传续典〈吉祥遍至口合本续〉源流、密意考述(上)》,《西夏学》第2辑,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90~98页。
[4] 《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见于(明)莎南屹啰等集译《大乘要道密集》,第一册,24页上~52页上。
[5]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拜寺沟西夏方塔》,234~258页。
[6] bKa''gyur,德格版,续部No.415。拜寺沟西夏方塔出土的那部文本署名“国师知金刚传、[沙]门海照译”。
[7] 宁夏文物教研研究所编《拜寺沟西夏方塔》,217~234页。
[8]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2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08~146页。
[10] 'Gos gZhon nu dpal,The Blue Annals,translated by George Roerik,Part One (New Delhi: Motilal Barnasidass Pub.,1996),pp.386-387; 有关上乐密法于西藏的传承历史参见The Blue Annals,Part one,pp.380-390.
[11] P.Zieme und G.Kara,Ein uigurisches Totenbuch: Nāropas Lehre in uigurischer übersetzung von vier tibetischen Traktaten nach der Sammerlhandschrift aus Dunhuang,British Museum Or.8212 (109),1978,pp.26-30,79-163.
[12] 莎南嘉措编《萨思迦全集》,卷2,141~172页。
[14] Kun dga' grol mchog,Khrid brgya'i brgyud pa'i lo rgyus,gDams ngag mdzod,vol.18,pp.91-93.上述这个“四次第”的传承实际上与当时《吉祥上乐轮本续》之修法的传承密切相关,其较详细的记载见于《青史》,见The Blue Annals,pp.380-390.
[15] 参见罗千:《罗振玉与“演揲儿法”研究》,《上海书评》,2011.11.5;沈卫荣:《罗振玉所见“演揲儿法残卷三种”浅释》,《上海书评》,2011.12.24.
[16] 参见沈卫荣:《宋、西夏、明三种汉译〈吉祥喜金刚本续〉的比较研究》,载沈卫荣主编《汉藏佛学研究:文本、人物、图像和历史》,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3年,389~413页。
[17] Ronald M.Davidson,Tibetan Renaissance: Tantric Buddhism in the Rebirth of Tibetan Cultur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5,pp.194-204.
[18] 《宝教道果之概述》(gSung ngag rin po che lam'bras bu dang bcas pa'i khog phab),《萨思迦道果文献丛书》,卷14,8.1~8.2叶。
[19] (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参见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811页。
[20] 参见沈卫荣、安海燕:《明代汉译藏传密教文献和西域僧团——兼谈汉藏佛教史研究的语文学方法》,81~93页。
[21]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的汉文译本见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藏书,其藏文原本题为Slob dpon Indrabhūtis mdzad pa'i phyag rgya'i lam skor,见于《道果弟子释》(Lam'bras slob bshad),《萨思迦道果文献丛书》,卷11,461~479叶。以下所引汉文乃笔者参考明代旧译而作之新译文。
[22]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462页。
[23] 关于“四手印”见龙树造《四手印教诫》(Phyag rgya bzhi rjes su bstan pa,或作《四手印决定》[Phyag rgya bzhi gtan la dbab pa]),北京版《丹珠尔》,No.3069,rGyud'grel,vol.mi,82a1-84b5;以及铭得哩巴(Maitrīpa,约1007—1085)的《四手印要门》(Phyag rgya bzhi'i man ngag),北京版《丹珠尔》,No.3143,rGyud'grel,vol.tsi,231a1-234a6.对“四手印”的详细研究参见Klaus-Dieter Mathes,“The ‘Succession of the Four Seals’ (Caturmudrānvaya) Together with Selected Passages from Karopa's Commentary,”Tantric Studies,Volume 1,Center for Tantric Studies (Hamburg: University of Hamburg,2008),pp.89-130.
[24] 《大乘要道密集》并没有给它以标题,然其相应的藏文原本有标题作Shes rab ye shes kyi phyag rgya'i mtshan nyid,译言:“智慧手印性相。”《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147页。
[25] 《大乘要道密集》第二册,39页上。名称幢师此处所言:“今大自在师,依彼而为第四灌依及修道依也”,此之所谓“大自在师”,当即指因得啰菩提,后者意为“自在慧”。值得一提的是,萨思迦班智达于《道果本颂金刚句偈注文殊上师语录·法王教语朱注》(gZhung rdo rje'i tshig rkang gi'grel pa'jam dbyangs bla ma'i gsung sgros ma zhes dmar chos rgyal gyi gsung)中慧灌道部分,于解释手印母种姓时,其分类与性相之相关段落与名称幢所述几乎完全一致。对应汉译文见毕瓦巴原著、萨嘉班智达讲释、法护汉译《道果本颂金刚句偈注》,台北:大藏文化出版,1992年,276页。
[26]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147~148页。此阙汉译中“《喜金刚》云:舞染金刚母,脍母婆罗门,应以方惠法,达理常供养。当兹义焉”一句,后者或为译者增文。
[27]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467页。
[28]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467页。
[29] 持咒沙门莎南屹啰二合集译:《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卷上,27~28开,参见台湾“故宫博物院”:《佛经附图:藏汉艺术小品》(Convergence of Radiance: Tibeto-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 Illustration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30]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467~468页。
[31]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468页。
[32] 《大乘要道密集》第一册,14页上。
[33] 参毕瓦巴原著、萨嘉班智达讲释、法护汉译,《道果本颂金刚句偈注》,280~285页。
[34]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468页。
[35] 《大乘要道密集》第一册,14页。
[36]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468~469页。
[37] “么辢”和“割戈辢”分别是bo la和ka kko la的音译,指男阴和**。
[38]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469页。
[39] 《大乘要道密集》第一册,14页下。
[40] 铭得哩巴造《四手印要门》(Phyag rgya bzhi'i man ngag,Caturmudropadesa);详细的讨论参见Klaus-Dieter Mathes,“The ‘Succession of the Four Seals’ (Caturmudrānvaya) Together with Selected Passages from Karopa's Commentary,”pp.89-90。
[42] 谈锡永:《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梵本校译》,台北:全佛出版社,2008年,331页;冯伟强、黄基林校译:《〈圣妙吉祥真实名经〉释论三种》,台北:全佛出版社,2011年。
[43] 关于《喜金刚本续》中有关“四喜”“四刹那”一颂的诠释,参见Fabrizio Torricelli,“The Tanjur Text of Tilopa's Dohākosa,”The Tibet Journal,vol.XXII,No.1,(Spring 1997): 48-49.
[44] 大萨思嘉知宗巴上师造、持咒沙门莎南屹啰译:《大乘密藏现证本续摩尼树卷》,《大乘要道密集》第三册,51页下~52页上。
[45] 莎南嘉措编《萨思迦全集》,卷1,45.1~45.2叶。
[46] 毕瓦巴原著、萨嘉班智达讲释、法护汉译:《道果本颂金刚句偈注》,280~281页。
[47] 《大乘要道密集》第一册,14页下~15页上。
[48]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469~470页。
[49] 《大乘要道密集》第一册,15页上。
[50] 所谓修罗门即指肛门,藏文作srin po'i sgo,直译为“罗刹门”。
[51]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470页。
[52] 《大乘要道密集》第一册,15页。
[53]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470页。
[54] 于《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中这四喜被称为“上降四喜”,曰:“[明点]自顶降至喉,即是喜所摄四喜;自喉[降]至心间,即是上喜所摄四喜;自心[降]至脐间,即是离喜所摄四喜;自脐[降]至金刚之顶,即是同生所摄四喜。”
[55]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473页。
[56] 《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大乘要道密集》第一册,27页。亦见于《道果延晖集》,《大乘要道密集》第一册,17页。
[57] 《因得啰菩提手印道要》,473~474页。
[58] 《四手印广释宝藏》,北京版《丹珠尔》,no.3104,rGyud'grel,vol.mi,fols.328b6-8; 参见Klaus-Dieter Mathes,“The ‘Succession of the Four Seals’ (Caturmudrānvaya) Together with Selected Passages from Karopa's Commentary,”p.90.
[59] 《四手印广释宝藏》,北京版《丹珠尔》,no.3104,rGyud'grel,vol.mi,fols.328b8-329a4; 参见Klaus-Dieter Mathes,“The ‘Succession of the Four Seals’ (Caturmudrānvaya) Together with Selected Passages from Karopa's Commentary,”p.100.
[60] 《四手印次第》,北京版《丹珠尔》,no.3069,rGyud'grel,vol.mi,fols.84a3-7; Klaus-Dieter Mathes,“The ‘Succession of the Four Seals’ (Caturmudrānvaya) Together with Selected Passages from Karopa's Commentary,”p.127.
[61] 《四手印次第》,北京版《丹珠尔》,no.3069,rGyud'grel,vol.mi,fols.83a6-8; Klaus-Dieter Mathes,“The ‘Succession of the Four Seals’ (Caturmudrānvaya)Together with Selected Passages from Karopa's Commentary,”p.111,125.
[62] 《四手印广释宝藏》,北京版《丹珠尔》,no.3104,rGyud'grel,vol.mi,fols.339a4-6; 参见Mathes上揭2008年文,p.112.
[63] 《四手印广释宝藏》,北京版《丹珠尔》,no.3104,rGyud'grel,vol.mi,fols.340a6-8; Klaus-Dieter Mathes,“The ‘Succession of the Four Seals’ (Caturmudrānvaya)Together with Selected Passages from Karopa's Commentary,”p.113.
[64] 《四手印广释宝藏》,北京版《丹珠尔》,no.3104,rGyud'grel,vol.mi,fols.342a5-b3; Klaus-Dieter Mathes,“The ‘Succession of the Four Seals’ (Caturmudrānvaya)Together with Selected Passages from Karopa's Commentary,”pp.113-114.
[65]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写本《吉祥喜金刚集轮甘露泉》卷上,43开。
[66] 《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大乘要道密集》第一册,32页下~33页上。
[67] 《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大乘要道密集》第一册,35页下~36页上。
[68] 《四手印次第》,北京版《丹珠尔》,no.3069,rGyud'grel,vol.mi,fols.83b7-84a3; 参见Klaus-Dieter Mathes,“The ‘Succession of the Four Seals’ (Caturmudrānvaya) Together with Selected Passages from Karopa's Commentary,”pp.115-116,126.
[69] Slob dpon ngag dbang grags pa,Phyag rgya chen bo yi ge med pa,Lam'bras slob bshad,vol.11,p.418.
[70] 《大正藏》卷48,No.2009《少室六门》,369页下栏。
[71]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合编《俄藏黑水城文献》第5卷,A18,252~256页。
[72] 《依吉祥上乐轮方便智慧双运道玄义卷》,《大乘要道密集》第一册,49页上。
[73] 《新译大手印不共义配教要门》,《大乘要道密集》第四册,48页。
[75] 见《萨思迦道果文献集》,卷11,581~593叶。
[76] bDe mchog nyung ngu,bKa''gyur,stog pho brang bris ma,vol.92,p.5;《吉祥胜乐略续》的汉译本有宝法称·仁钦曲扎译《(母续续王)胜乐略续》,台北:佛教慈慧服务中心,1997年。
[77] sGyu'phrul chen mo'i rgyud,bKa''gyur,stog pho brang bris ma,vol.94,p.690.
[78] Kye'i rdo rje'i rgyud,bKa''gyur,stog pho brang bris ma,vol.94,pp.255-256.
[79]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5卷,A18,255页。
[80]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5卷,252~256页。参见孙伯君《西夏文〈能照无明〉考释》,《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8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333~348页。
[81] 《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有一篇题为《大集轮》的长篇仪轨,集中了供养吉祥上乐轮本尊中围的种种赞颂、密咒和供养等,见《俄藏黑水城文献》第2卷,108~147页。
[82] 沈卫荣:《西夏黑水城所见藏传佛教瑜伽修习仪轨文书研究Ⅰ:〈梦幻身要门〉》,载《当代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蒙藏委员会”,2004年,383~473页。
[83] mkha''gro'i gsang lam bde ba chen po ni/ bcu drug nyer lnga'i bar gyi rig ma ni/ padma ri dwags dung can la sogs pa/ phyag rgya mtshan ldan rdo rje rnal'byor ma/ skal ldan skyes bu/ he ru ka lta bu/ gnyis med'khril sbyor/ zag bcas zag med rol/ thig le dbab/ bzung/ bzlog/ dgram/gnas su spel/ bya rgod bcud la seng ge glang chen dang/ rma bya stag mo rus sbal la sogs bya/ dga' ba bzhi gsum bcu gnyis don la blta/ lhan skyes ye shes rang bzhin dbyer med ston/ snang srid thams cad zag med bde bar'char/ gsang dbang phyag rgya bdud rtsi ril bu'i phyir/ thig le bcu drug phyed phyed bzhi cha sbyin/ bzhi gsum'khor lo dag la dgram par bya/ bag med'dod sred/ gzhan dbang chang gis myos/ don la nyams shing slar yang ngan song ltung/ des na rdo rje'i lus la gnad du bsnun/ tshe'dir sangs rgyas ster bar the tshom med/.《耳传金刚句偈》之文本的校正版和英译、讨论详见Fabrizio Torricelli,“The Tibetan Text of Karnatantravajrapada,”East and West,48 (1998): 385-423.
[84] 参见沈卫荣:《初探蒙古接受藏传佛教的西夏背景》,《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1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273~2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