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修路(1 / 1)

疆路援灯 陈彦君 637 字 9天前

修路的事情很快就被教育局提上了日程。

吴淮主动请缨参与沟通与申请资金的过程,局里也出了专人和吴淮一起不厌其烦地到县政府沟通,有艾山这样具有天赋的孩子在,县政府也表示愿意了解一下学校的难处。

“可以考虑教育资源的倾斜。”政府办公室主任也提出了许多方案进行协商,“住宿条件差的话不要紧,可以要电视台拍摄一段短片来得到社会的关注,原本就住在村子里的家长如果愿意把孩子送回到学校读书,我们也可以承诺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这样就能解决生源流失的问题。”

教育局的人也赞成这个提议,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修路问题,吴淮也把路况的照片彩印带来,学校的大门也上了年头,需要资金更换。

对方看过之后沉默了片刻,“是啊,无论是哪里,最漂亮的建筑都应该是学校,红旗飘,绿树高,这是孩子们成长的环境,我们理应改善办学水平。”

“路况好,建高桥。”吴淮表达了自己的诉求,“我只是希望不要再让艾山那样的孩子每天为了上学而在路上奔跑2个小时,如果路况变好,山路间有一座桥能横跨沙丘,这些孩子就不需要绕远了。”

但修桥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虽说修桥者,渡千万人,可先要立项,然后是等待资金到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都需要时间,县政府对于此事也需要和市里相关部门进行申请。

“而且,教育局也要征求当面村民的同意才行。”对方表示:“如果有一个村民反对,那么建桥或者铺路都不会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这件事也关乎到很多老百姓的生活变化,有人需要桥,自然也有人不需要,还是先从征求民意开始吧。”

吴淮和教育局的工作人员都点头认同,等出了政府大门,吴淮说:“我可以负责这件事,村子里我和校长比较熟,征求意见书我也可以做出来,我会力争让所有村民都同意修桥铺路,然后再上报咱们局里,您看可以吗?”

“可以是可以,但吴老师每天忙上课就已经够累了,我上次和局长去过你们那个学校,一个老师完全就是当成三个人来用,你还有剩余的时间吗?”

吴淮笑道:“只要能为孩子们多做一些事,时间总会找出来的。”

“要是现在的年轻教师都像你一样,咱们的教育事业就不愁发展啦!”

“我觉得大家都是积极上进的,只不过是我比他们幸运,我有这个机会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我为此而感到荣幸。”

等到吴淮回到了学校,把消息带给了哈里拜和其他人,大家都十分高兴,每个人都决定和吴淮一起去访问各个村子的村民,尽快完成征求意见书的填写。

但走访的情况算不上顺利,那天过后一连几天都是雨,吴淮决定冒雨前行,祖丽想同他一起,可吴淮不忍心让祖丽一个女孩子加入,就决定自己独自前去。

雨水让泥路更加坑坑洼洼,吴淮的鞋子好几次都陷进泥泞里难以抽身,他想到艾山与其他孩子就是在这样的路况上艰难求学就心中怅然。

好不容易找到了分散在村落中的村民,吴淮与他们语言不通,沟通起来也很不顺畅,前几户人家都吃了钉子,好在遇见了好心的村长,他大致明白了吴淮的目的,便带着他挨家挨户地敲门。

只用了一晚上的功夫,吴淮就完成了一个存在的意见征求。

大家都选择了同意,这令吴淮感到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