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枢纽(1 / 1)

疆路援灯 陈彦君 825 字 9天前

两个小时后,一行人、三辆车都到达了乡镇村口。

和吴淮来的时候一样,通往校门的那段路无法通车,局领导们只能跟在哈里拜身后朝学校步行前去。

局长和哈里拜并肩走着,他时不时地问起学校现在的人数。

哈里拜回道:“生源逐渐减少,一年级已经是跨年入学了,去年一个孩子都没有,今年好歹还有个孩子入学,也是住在附近村子里的,去中心校太远了,还不如就在我这念完小学。”

“师资情况和去年没有改变吗?”

“除了多了援疆教师外,其他都还是老样子。”

“你也快退休了,是学校里最为年长的一个了。”

哈里拜点点头,他说:“那句话说得好啊,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求学梦,孩子们上学难,我作为教育队伍的一员就要拼尽全力为他们解决难处,只要我还在岗一天,就要想方设法地为孩子们创造更优越的学习条件。”

局长很认同哈里拜的这番情真意切,他带着科长们一路进了校门,指着大门前的泥洼坑对基建科的科长说:“这里是要解决了,咱们今年和政府请的教育资金里也有修路这一项,等钱款到位,先拨给他们这里修路。”

而这个时候,祖丽早都已经等在了大门前,见教育局的人来了,她立刻打开大门表示欢迎,但也遵循着安全规定,提示要登记签到才能入校。

局长夸赞祖丽的防范意识到位,对哈里拜说:“别看你这学校小,教师们的素质可都高,要让其他学校的老师也都来学习学习!”

尼加提引领到校的领导们前往会议室,已经沏好了茶。

但局长还是先行去了教室里察看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桌、椅子都有些旧了,孩子们的校服也该更换。

科长们都记录下了这些现存的问题,吴淮在这时说起了去市里中心校参加比赛的几个小细节。

“他们那里的学生们都是免费住读的,学费的事情他们都不用担心,而且营养餐非常可口,对于很多住校生来说,这是特别幸福的事情。”吴淮试着提议:“如果我们学校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和中心校一样的待遇,可能也会留住更多的像艾山一样的优秀学生。”

“你的意思是,现在这学校里学苗流失,不仅仅是附近村民的子女都迁徙到了市内?”

“我觉得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更多的原因,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好的学习资源。”吴淮说起中心校校长曾来到校的事情,“他想带走艾山,开出了很多便利条件,对于我们这种教育水平落后的学校来说,强行留下艾山却不能为他多做些什么,心里其实也非常愧疚。”

局长看向吴淮,他只是点了点头,轻叹一声说道:“你们这里是相对较远的山区村镇,海拔高,农牧民居住也不够紧凑,交通不便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也许到了最后,撤点并校是最合理的方式。”

“可就是因为交通不便,才造成很多生源流失,如果集中办学的话,这所学校的地理位置其实最为合适,只是因为泥路、沙丘横在人行通道上,这才不得不让孩子们绕远上学,如果能修出一座桥横跨山路和沙丘,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回来的。”

“但只靠教育局的力量是无法解决这么大一个问题的。”局长叹息一声,“不过,我一定会向上级反映,政府肯帮助的话,这所学校的学生也必定会享受到优质教育。”

吴淮也表明学校的经济基础的确薄弱,其实说白了,最需要的还是钱。

这里没有篮球场,没有标准化的教室,更没有符合面积的音乐室和美术室,孩子们像大乱炖一般挤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学习条件确实差。

“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撤并了这个教学点,学校占地面积大,很适合发展建设,如果能得到资金倾斜,让学校内部的软硬件都得到改善,这才能达到最根本的惠民目的。”

局长眼睛一亮,他赞扬吴淮这几句话说到了点子上,问道:“不愧是援疆教师,水平的确高,要不要考虑来局里借调一段时间?基础教育科正缺得力帮手啊。”

哈里拜急得赶忙插嘴道:“局长,我这里实在是缺人,可不能把小吴这样的优秀教师给带走啊。”

局长哈哈笑了几声,这玩笑话也就告一段落,一行人在走廊里聊着具体操作,耳边是教室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孩子们清脆的声音让人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局长不由地点头道:“是要好好考虑一下修路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