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五年(1936)五十岁(1 / 1)

高语罕年谱 王军 1864 字 4个月前

2月16日

为《一日一谈》作序:余去岁执笔侍九七老人马相伯先生近三月,所述老人之“一日一谈”,曾载天津《益世报》,寻又转载天主教某杂志,北方士子莫不翕然。惟两报所揭橥者尚非全璧,余方且惜之。适新城主人谓余曰:老人南人也,而其道不南,吾侪后生之耻也!曷请诸老人?仆愿服刊印发行之役。因请诸老人,老人欣然曰:诺。惟关于国家学说,意犹未竟,阐发余蕴,俟之异日。余退而以全稿付新城,因述其颠末于此。一九三六年二月十六日王瑞霖。

4月7日

为《中国思想界的奥伏赫变》作序。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在中国思想界的兴起,对胡适派思想进行了批评。“我们当前的责任是在一方面努力研究唯物论的辩证法的理论并且是要用眼前新鲜活泼的事实做参考去研究它;一方面努力介绍这种学说给中国一般青年。但是要深切地了解马克思的唯物论的辩证法,若果不精研黑格尔的唯心论的辩证法,目的是达不到的。所以于友人程始仁介绍了马恩列诸氏的唯物论的辩证法精义(参看《辩证法经典》亚东版)以后,即决定从事于黑格尔的唯心论的辩证法的著作的介绍。”

“因为陈独秀在民国十年以前,他自然是一个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者,即最激进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者,但是他并不停留在自由主义,即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的阶段,他不断勇猛前进,于是就踏上另一阶段,这就是‘普罗’的民主主义的阶段。他的民国十年以前的自由思想,是民国以前的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的产品;而他的民国十年以后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思想与行动,乃是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交流之产品,所以他不但不停留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阶段,并且不停留在‘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阶段而进到个更高的不断革命的思想阶段。’总而言之,陈氏的思想是辩证法地前进的,是由于激进的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的思想,犹之乎马克思、恩格斯由少年黑格尔派进而为唯物论者,由莱茵新闻时代的急进的民主主义,过渡到《共产党宣言》时代的共产主义一样。”

“胡先生的生涯终跳不出他所自命不凡的‘文学革命’的圈子,然而美国的‘实验主义’却趁此机会闯进我们这后进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国思想界。但是我们要晓得杜威的——连胡适在内——实验主义是夹着美国的银行大王煤油大王汽车大王等等的不可抗拒的极高度的资本主义的势力来叩中国思想界的大门的;当时比现在更幼稚的中国民众,尤其是小资产阶级的青年学生及知识分子,自然大多数都被他风靡,作者即是其中之一。从五四运动到一九二一年,作者的思想差不多完全为实验主义所支配,虽然那时也谈社会主义、某某、共产主义,这在那时我的行动和著述中表现得很明显。实验主义着实支配中国的思想界足有十几年(1917年-1931年)。”

“然而我们晓得哲学思想的斗争(即唯心论与唯物论,形式逻辑与唯物辩证法的斗争)在阶级的社会中,是不会消灭的;实验主义或许被唯物史观从前门打跑了,他会‘改名换姓’,穿上别的外衣又从后门闯进来,所以我们现时对于实验主义仍然要努力揭穿他的反动性和他的欺世骗人的面目。五四运动浪潮中,中国新兴的急进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提出了拥护‘赛先生’与‘德先生’一个口号,在这个口号的进军中,否定了建筑在封建社会基础上的一切旧礼教、旧思想;就是旧思想和旧礼教的‘奥伏赫变’。中国的学者人员梁启超、张君劢辈也就跟在这些玄学鬼后边摇旗呐喊,丁文江、胡适诸氏则扛起拥护科学的旗帜与之对垒。于是而有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科学思想否定了玄学思想,即玄学思想的奥伏赫变。”

“在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当中,露出了一个‘苍头异军’,即辩证法的唯物论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与张君劢等的玄学思想势不两立,即与胡适辈所代表的形式逻辑的科学思想也处于绝对不可调和的地位。李季的《我的生平》这一著作便是中国的唯心论的科学思想的一个否定,即他的奥伏赫变。著者的‘两个思想方法的对照’也是这一门斗争中的一部分的产物,所以我把它改名为‘中国思想界的奥伏赫变’。奥伏赫变在言语上有两种意义,一方面的意思是‘保存’、‘保有’,同时又有‘使之停止’、‘使之终息’的意思。就是说,‘奥伏赫变’自身虽然就包含着否定,但并不是把旧有的思想干脆地压根儿完全抛弃,而是排斥旧的当中之不适于生存的部分,而保留其可保留的部分。这种现象在自然界如是,在人类的思想界亦复如是。现在和将来的思想斗争必定要逐渐展开,思想界的奥伏赫变,也就无时或息,本书所说,只是一个端倪而已。”

5月

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高语罕的《读者顾问集》第一集,署名王灵均。

6月

上海神州国光社陆续出版程演生、李季和王独清整理的《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高语罕因是政治上遭通缉之人,不便出面,署名王灵皋。

9月4日

为《作文与人生》作序:“本书是旧作,但他的内容却依然是活泼泼的,因为它不但注意到死板板的作文的公式,并且注意到作文与实际的社会生活的联系。它不但是一般青年的作文的指导,并且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的指导,故名之曰《作文与人生》。”

9月

《作文与人生》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分语言文字的起源与进化、语体文与文言文、文字写作之必要条件、文字的要素、文字的戒律、文字的质力、文字的内容等7篇。

秋天

刘伯垂在上海病逝。

冬天

高语罕的学生、东北义勇军某军参谋到上海,托高语罕替他找马相伯、朱子桥、陶行知等帮忙。后由陶行知间接介绍这位学生到南京来见冯玉祥、李宗仁。埋头十年的高语罕忽然又在社会上露面,引起上海党政当局的注意。

△有一次,语罕在上海爱文艺路被侦探跟上了,后来不知怎的,侦探又把他丢了。原来,那个侦探看语罕年纪那么大,不像一个革命党,就把他丢掉不管。但同行的另一侦探怀疑他受贿,遂向上司举报,使丢下语罕不管的那个侦探被判处8个月有期徒刑,监禁在南京陆军监狱。

△又一次,高语罕在路上被陈立夫看见了。高语罕连忙想逃走,陈立夫遥遥呼喊:“高先生,你放心,我们虽然主张不同,友谊还是很好的!”二人接谈之下,陈立夫晓得高语罕生活状况不好,于是对语罕加以资助。自此以后,高语罕的行动又谨慎起来,行动上颇感不便。

△香港报界陈彬和约高语罕担任《港报》撰述。未动身之前,王丽立极力劝阻:“此去无好结果。因为我们的生活来源,完全操在一个人手里,必定要完全听他指挥,不然便要被他挟持,结果,又要发生恐慌。”高语罕坚决要去,临走的时候,王丽立送高语罕上船,风雪扑面,含笑而别。高语罕口占一绝:“患难相依十二年,暂时话别倍凄然。叮咛犹自说珍重,江海茫茫雪满天!”快到香港时,高语罕又写了一首诗寄王丽立:“我独南行数千里,此心犹在浦滩头。时因北风一回首,离情孤愤两悠悠!”

△同陈彬和谈到撰文时,高语罕很诚恳地向他提出下述的条件:(一)不替人做歌功颂德的文字;(二)不做我所不愿意做的文字,不说我所不愿意说的话;(三)我所做的文字,在文字上可以修改,内容不能改动。

是年

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高语罕详为校勘的《三朝野记》。收明末史料5种:1.《三朝野记》,历叙泰昌、天启、崇祯三朝史实,是一部明季党争史。2.《国变难臣钞》,记李自成人京时明臣殉节及投降者姓名。3.《过江七事》,叙述明末迎立福王及福藩监国南京以后党派斗争的七件事。著者为陈定生,明末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人为桐城方以智、归德侯方域、如皋冒辟疆。4.《孤忠后录》,叙述江阴贡生黄毓祺于江阴城守失败后,谋复常州,被执死于金陵狱中的事实。5.《行在阳秋》,叙述永历监国肇庆,至逃缅被卖,在滇被难数年史实。

是年

署名高语罕编的《现代名人书信》由上海光华书局出版。高语罕声明此书非自己作品:“此书本为一位青年朋友所编,当时曾就商于我,我颇与以鼓励,不料竟以我的名义出版,未敢掠美,特识于此。”

是年

朱德到南京,旅京留德同学开会欢迎他时。朱德还说:“大家都到了,只缺少老高。”并托人到上海去找,殊不知那时高语罕已离沪去香港了。

是年

草了一个遗嘱:“予若因党争或其它变故及疾病而死,所有予之著作权,皆赠与丽立。予之墓旁应留一棺之地作丽立他年归结,藉践同分之约。”自1927年至本年译著各书如下:《白话书信》二集;《现代公民》;《理论与实践》,张其柯;《牺牲者》,戈鲁阳;《国文评选》,王灵皋;上海亚东图书馆。《死后》,佚名,上海某书店。《辩证法经典》,马恩原著,日人节编,程始仁。《康德辩证法》,苏联德博林,程始仁。《费希特辩证法》,前人,程始仁。《青年女子书信》,张其柯,上海亚东图书馆。《青年书信》、《语体文作法》,现代书局。《作文与人生》,王灵皋;《读者顾问集》,王灵皋;上海亚东图书馆。《历史哲学纲要》,黑格尔,王灵皋,上海神州国光社。《知识学》,费希特,程始仁,上海商务印书馆。《唯物论史》,普列汉诺夫,王若水,上海泰东书局。《一日一谈》,马相伯,王瑞霖,上海某书局。《百花亭畔》,上海亚东图书馆。“以上各种译著,除《历史哲学纲要》、《知识学》、《青年书信》、《语体文作法》、《唯物论史》、《一日一谈》、《历史丛书》两册出让版权外,其他各书的著作权皆为语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