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四年(1925)三十九岁(1 / 1)

高语罕年谱 王军 1867 字 4个月前

1月3日

朱德在中国国民党驻德支部召开的常年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分工负责组织工作。

1月31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月

与朱德等在柏林从事党务活动。

3月5日

移北京办理的倪道烺杀安庆学生姜高琦案在检察厅预审,北大教授高一涵等与司法总长章士钊发生争论。

3月12日

上午九时三十分,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年六十岁。

3月15日

邓演达到达德国佛兰克佛,在史叔隐的住所暂住。致郑立真信:“打算后日早到德京柏林去找那个姓高的朋友,定夺一切事情。大约一个礼拜以后即可以详细决定。”

3月17日

邓演达到达柏林,经高语罕介绍,于19日在柏林夏乐天堡苏亚列此街12号二楼租住。

3月24日

邓演达致郑立真信:“我租住的地方是在柏林市的西区,小地名叫夏乐天堡,中国的留德学生十分有八分住在这一区里头,因为屋租便宜些,而且公使馆也在这区内。我住的街叫做苏亚列此,也是一条大街,面前就有电车,而且靠近远地火车站(到各国的)及本城火车站,以及地底火车站,所以交通更便宜。”“我一到柏林就知道孙中山先生于十一号上午逝世了,我实在非常的悲伤。他对于我个人的厚恩,我固然未曾报答分毫。他对于国家世界的贡献,也还在十二分的发展。一旦死去,中国人真不幸,我个人也是不幸呵!”

4月初

邓演达与章伯钧、孙炳文、高语罕等成立政治讨论会,研究魏玛共和国执政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及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柏林阿尔洛顿区康德街122号中国留学生总会成了他们经常相聚的地方。

4月中旬

邓演达与朱德等组织留德学生、工人和其他华侨在柏林波茨坦广场举行追悼孙中山逝世大会。会后组织游行,散发追述孙中山革命事业的传单、文件和小册子。

5月7日

广州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闭会,决定组织全国总工会。

5月16日

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接受总理遗嘱,并规定8月15日召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5月30日

上海学生抗议日本纱厂惨杀工人,游行演讲。租界英国巡捕开枪射击,死11人,伤20余人,拘捕40余人,是为“五卅惨案”。

5月31日

邓演达致郑立真信:“廖仲恺先生屡次托大哥叫我回去做事,我是万不能即刻回去的。我深知到(编者注:原文如此)广东的事情现在很要人去拼命做,但是我一定要把革命的道理和革命的法子通通在德国同俄国学通了以后,我才能够回去做事,不然回去也不能做事的。”

6月23日

广州工人、农民、学生、军人、市民等七万余人,举行声势浩大的反英大游行。当队伍行进到沙基时,在沙面租界的英军悍然向游行队伍开枪,当场死伤400多人,是为“沙基惨案”。

6月

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程浩的《节制生育问题》。

7月1日

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推汪精卫为主席。

8月4日

邓演达离开柏林,乘火车经波兰、立陶宛抵达莫斯科,行程两天三夜。

8月15日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原定今日举行,未果,延期三个月。

8月20日

廖仲恺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暗杀。

8月

代表留德法同学国民党支部回国出席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道经里加、莫斯科、西伯利亚,到海参崴乘轮回上海。朱德回忆:“在柏林开支部会,那时共产党员只有七八个。周恩来到巴黎去了,另外有张申府、高语罕、孙炳文、夏秀峰、雄熊、熊锐、李季、章伯钧、廖焕星。在柏林,我们组织有国民党的支部,我们都参加进去,而且领导了它。当国内在广东开第二次国民党代表大会时,我们的支部就派了高语罕做代表回去了。”

8月20日

晚抵芜湖,代表中央指导皖省国民党党部事务,指示芜湖青年团组织在现基础上成立共产党组织。

△介绍张秋人到芜湖新民中学担任英文教员。张秋人在芜湖除了指导沿江一带团的工作外,还负责建党使命。

9月

任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委员,兼任宣传委员会下属上海大学教授(一说,任上海总工会宣传科主任)。1933年第2卷20期《社会新闻》发表荣祖的《现代史料:高语罕之荣枯得失》:“高语罕是共产党领袖陈独秀的乡亲。正如江亢虎所说的,安庆是出人才的地方。独秀常对人说,语罕是一个忠实的热烈的勇敢的精干的战士。1925年秋末冬初的时候,他从德国匆匆回到上海来。这是因为上海五卅惨案起后,各地民族运动高涨,中国共产党需要增加干部人才,所以才从德国把他找回来。因为他是独秀的乡亲,可是共产党最初成立时就加入的。所以他一到上海,立刻就被派在共产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工作。那时宣传委员会指挥下,有一个上海大学,所以老高也就在上海大学担任教授。”

△赴安庆,指导省党部事务和安庆青年团组织。

△应聘到上海大学任教。秋季迁到上海闸北青云路青云里租赁七八幢民房作临时校舍复课。校长于右任不在上海;副校长邵力子是共产党员;总务主任韩觉民是共产党员;社会学系主任施存统是共产党员;社会学系教授李季、蒋光赤、尹宽、王一飞、萧朴生、彭述之、郑超麟,都是共产党员;中国文学系主任陈望道过去是共产党员。

△在上海大学高中兼职。“在上海大学的时候,于先生在同兴楼请过我吃饭,在座的有一位是叶楚怆先生,那时我刚回国不久,在上大担任政治学的讲演,并在上大高中任课。”

9月7日

邓演达致郑立真信:“8月22日这里的报纸就有廖仲恺先生被奸人暗杀的电报,当时我看见实在伤心。因为廖先生不但同我个人感情好,待我待的太厚道,而且他是国民党里头一个最明白、最热心,最任劳任怨的人,他一死不特个人伤痛,而且为国民党的前途想,为中国的前途想,都很可伤痛也。本来我应当即刻回去广东同现在困苦艰难的同志共患难的,但是因为我现在未有把握,能担当革命的事情,一定要再学再研究多少时候,才能够回去。以后如果回去,就只有一直做到死为止,绝不至于想东想西的了。”

9月27日

回到安徽寿县正阳关,看自己的老母。父亲在高语罕出国期间去世。

10月3日

中秋节次日,离开正阳关,准备到上海大学任教。从正阳坐小轮,因为大水,又系顺流而下,只一天多就到了蚌埠。

10月4日

买了一张二等火车票,遇到一位凤阳经世学堂的老同学,聊了半天。在火车餐厅结识王丽立(王婴农)。

10月

在上海大学任教,并兼办上海工人夜校。课余时间,王丽立常来和高语罕谈天。有时也到兆丰公园或法国公园,带着点心、瓜子和花生,席地而坐谈心。

△社会主义青年团选派芜湖地区青年团员代表汪菊农、廖麟等五人去莫斯科孙中山大学进行革命理论学习。汪菊农回忆:“经中共中央决定,安徽省选派十名,安庆五名(规定男性三名,女性两名),芜湖五名(亦是男性三名,女性两名),由陈独秀主其事。”“陈以党务纷繁,无暇顾及,乃委托高语罕代理执行。我事先接得上海大学陶淮同学来电相告,希望我尽力争取,前往苏联学习,不可失去机会。我既得芜湖共青团的推荐,高语罕又是我的老师。在我读书、工作两方面,他很能了解我,于是我留学苏联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即往上海大学高语罕老师处报到,一切出国手续,均蒙高老师为我办理。指定我到某街照像3张,指定我到某处医生检查身体,取得证明。”廖麟回忆:“住在上海大学教授高语罕(共产党员)的家中。”

11月15日

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再延期。

11月20日

决定明年1月1日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1月23日

国民党右派汇集北京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召开所谓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的西山会议,通过一系列反共决议。

11月下旬

邓演达中断在德国的学业回国。

11月

到广州筹备国民党二大有关事务。“初冬,我回国代表留欧(德法两国)国民党支部出席第二次代表大会,从上海乘轮赴广州,船泊香港时,又上去玩了一回。”

△朱蕴山回忆:“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份我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在广州参加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同船去广州的还有董必武、恽代英、吴玉章、杨闇公等同志。抵达广州时,经薛卓汉(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为鄂豫皖边区农民运动领导人,后被张国焘所杀害)、高语罕(后为托派)介绍,陈延年同志批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2月25日

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129次中常会,高语罕报告安徽省党务状况并提出请派员组织皖省党部案,会议经讨论,决议如下:“安徽党务亟应组织一临时机关以资统率,即派高语罕同志所提出之光鉴、沈子修、朱蕴山、周范文、周松圃、常藩侯、史恕卿、黄梦飞、薛卓汉为该省党部筹备员,正式省党部未成立以前,即由该委员等代行省党部职权。”

12月27日

被安庆市国民党市党部选为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是年

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高语罕的《文章及其作法》。分通论、文体两编。通论编包括国文作法的意义、作文的初步、文字的要素、文字的戒律、文字的美质、文字的精神、文字的构造7章;文体编包括叙述文、叙述文的做法、描写文、解说文、论辩文5章。附:书信的写法、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