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文献要目05(1 / 1)

黄蓉:《进步从做小先生开始》,载《宝山教育》2011年11月专刊。

陶城:《沿着父亲的足迹前进》,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胡晓风:《生活从教育开始》,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在地球环境灾难面前应有作为》,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金林祥、阎乃胜:《论育才学校对中国战时难童教育的突出贡献——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申国昌、王佩:《杜威与陶行知课程观比较及其当代价值》,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周洪宇、刘大伟:《还原一个全面真实的陶行知——〈陶行知年谱长编〉编撰手记》,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余子侠:《事业的起手处 理论的思想源——由陶行知导师施吹耳的译文引发的思考》,载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慕景强:《新世纪10年陶行知研究走向(2000—2009)》,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余中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及其启示》,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周可桢:《陶行知——位富于创新的教育家》,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李忠:《教育如何实现解放: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为例》,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金辉:《 “而立”陶学走向“不惑”亟需解答三惑:学什么、怎么研?》,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徐明聪:《语文教肓现代化呼唤“生活教育理论”》,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李天星:《在陶行知的旗帜下教师应该首先做到“以德为先” 》,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程星炜等:《永恒的怀念——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鲍成中:《建设性批判:陶行知教育学说的精神旨归》,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赵风雪:《陶行知诗歌教育思想新探》,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张国扬:《陶行知研究与教育现代化》,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唐迅:《重读陶行知公民自我教育的文化理想》,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于日锦:《学习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探索中职教育行知模式》,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周志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新探》,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李昂:《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与社会进步——继承和发扬陶行知精神的紧迫性和可行性》,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张京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闪耀着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光煽——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赵慧臣:《陶行知工具教育理论:本土特色的媒体应用方法》,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梁晓凤:《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规划纲要〉的精髓》,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方利山:《爱洒东方瑞士情系故园徽州一一陶行知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刘训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想与晓庄学校的关闭》,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于洋:《还原性视角、语境建构与生成性思维——美德陶行知研究博士论文个案分析》,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童富勇、焦建英:《新时期新农村新陶行知——杭州师范大学“新陶行知实验” 》,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杨昌洪:《试论回归生活的课堂教学》,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徐志辉:《生活教育与公民教育》,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王文岭:《陶行知研究的困境与出路》,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上海市行知中学教科室:《以“求真”为核心 构建学校文化》,载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朱建人:《生活教育理论观照下的生活作文探索》,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邵洪平:《具有深远影响的生活教育理论:现代素质教育基石与创新教育理论支点——陶行知民主创造生活教育思想研究与创新教育理论支点探寻》,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戴建新:《“生活教育”引领我们专业成长》,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杜军:《面向生活,创造课程建设新局面——黑芝麻胡同小学课程建设的启示》,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李东林:《用生活教育理论引领媒介素养教育》,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时代小先生”:从陶行知到来庆龄的思想与实践》,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夏有浩:《从陶行知“社会即学校”观透析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林文胜:《“健康理念”是生活教育的精髓》,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王俐、程鸣:《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利用乡土资源实施语文教学》,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程鸣:《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今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杨晨晖:《构建“五大”文化 走内涵发展之路——弘扬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吴金顺:《生活教育:在生活中教育学生》,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付吉娜:《塑平等,渐从容——浅谈陶行知“教学合一”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楼芳:《书写可以被别人阅读的生活——陶行知“教学台一”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徐军:《让“解放”成为开启“学堂”的钥匙——“六大解放”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体会》,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陶福周:《弘扬生活教育践行生活作文》,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傅含冬:《浅谈生活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看生活教育说社会进步》,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邱赛仙:《学习陶行知,付出我真心》,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王莉春:《生活,引领孩子向上向前——有感于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蔡静:《留心处处皆学问,让学生写作生活化——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小学中年段“聊天”式日记教学实践》,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邓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与社会进步》,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何华军:《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新课改中的实践与发展》,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徐立群:《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推进聋校职业教育改革》,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陈闽杰:《“生活教育”刍议》,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王东明:《生活教育,我教学实践的一盏指路明灯》,载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11月。

储朝晖:《中外学者热议“生活教育”——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载《中小学管理》2012年第1期。

储朝晖:《看看陶行知怎么办教育》,载《新湘评论》2012年第1期。

刘冬梅、王晓明:《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对发展当代农村学前教育的启示》,载《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慕景强:《新世纪10年陶行知研究综述(2000—2009)》,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金贵声:《韩国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之绍介》,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刘晓梅:《陶行知书信的语言风格》,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李志兵:《陶行知演讲语言艺术探析》,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郭晨虹、高飞:《农村教育硕士培养应借鉴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载《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李如齐、蔡俊:《论陶行知道德生活实践思想》,载《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慕景强:《新世纪10年陶行知研究热点综述(2000—2009)》,载《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陈玳玮、杜鹏:《陶行知与民国时期的播音教育》,载《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胡晓风:《生活从教育开始》,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期(下)。

赵风雪:《陶行知诗歌教育思想新探》,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期(下)。

李忠:《教育如何实现解放: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为例》,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期(下)。

杨冰:《陶行知“真爱”教育观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期(下)。

潘涌:《论陶行知的教育诗》,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张海芹、李佳孝:《陶行知与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比较》,载《文史博览(理论)》2012年第2期。

付明明、李化树、樊晶:《黄炎培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载《文史博览(理论)》2012年第2期。

王震亚:《“爱满天下”陶行知》,载《民主》2012年第2期。

何振廉:《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办特色农村教育》,载《中国农村教育2012年第2期。

陈华娟:《指导数学教学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载《现代特殊教育》2012年第2期。

徐伟荣:《世事皆学问 生活即语文——谈以陶行知思想看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第2期。

胡夷君:《陶行知理论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第2期。

戴琴芳:《学陶行知思想,谈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载《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第2期。

李燕:《陶行知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管窥》,载《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唐迅:《重读陶行知公民自我教育的文化理想》,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陈学军:《学校、共同体与社会:从晓庄学校看陶行知的学校观》,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石燕:《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社会工作实务教学的启示》,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张中兰、蔡成浩:《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载《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张癸:《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华侨团结的杰出使者——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载《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蔡来来:《陶行知“生活教育”视角下的高职办公技术实训教学探微》,载《南昌高专学报》2012年第2期。

岳涛:《再论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兼论中国教育学人对外来思想应有之态度和精神》,载《高等理科教育》2012年第2期。

刘淑红、王晓丽、洪文梅:《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启示》,载《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年第2期。

任宝旗:《陶行知的编辑生涯及编辑思想——陶行知与〈金陵光〉》,载《小说评论》2012年第S2期。

金林祥:《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学校》,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2期(下)。

王晓慧:《陶行知乡土化教育管理思想研究》,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2期(下)。

徐莹晖:《生活教育与乡村美好生活》,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2期(下)。

王晶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高职艺术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载《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陶行知的四块糖》,载《新湘评论》2012年第3期。

刘大伟:《川版新版〈陶行知全集〉考订》,载《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邵军:《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师范生培养中的运用研究》,载《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第3期。

刘颖:《新中国初期陶行知批判的历史考察》,载《理论月刊》2012年第3期。

柯建壁:《浅论陶行知道德需要论与道德教育》,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金林祥:《陶行知的教育实验思想及其现实启示》,载《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付燕妮:《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年第3期。

张林翠:《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当代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启示》,载《丽水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廖承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载《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马文娟:《借用陶行知德育思想及方法来指导幼儿园德育活动》,载《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第3期。

李小丽:《陶行知和杜威教育思想比较及其启示》,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田芳芳:《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独立学院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载《南昌高专学报》2012年第3期。

蒋梅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载《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程莉:《张謇、黄炎培、陶行知职教思想与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培育》,载《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孙海龙、袁云美:《“生活教育”活水浇灌多元教育模式》,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3期(下)。

姚荣荣、李国平:《用生活教育理论深化课程改革》,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3期(下)。

杨勇诚、顾晓芳:《项目学习:生活教育理论进课程的新路径》,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3期(下)。

金辉:《学陶30年须开拓新路径》,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3期(下)。

陈丽芬、刘以榕:《陶行知生活教育视野下的感恩教育》,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3期(下)。

刘冬梅、方丰:《陶行知博爱教育思想意蕴解读》,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梅志刚:《尊重和欣赏,教学成功的金钥匙——读陶行知爱的教育思想有感》,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第4期。

王强:《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培养学龄儿童创造力的启发》,载《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4期。

陈智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色及其对当代的启示》,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4期。

叶锦义:《陶行知职业教育大群观思想初探——读〈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有感》,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4期。

谭佐龙:《试论陶行知的德育途径和方法的民主性、多样性》,载《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年第4期。

于慧慧、王中华:《打造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解读》,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4期。

禹华平、杨海艳:《陶行知教育理念视域下独立学院本科生论文模式创新》,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第4期。

杨卫民、董灿蕾:《平民化出版——陶行知在上海》,载《现代出版》2012年第4期。

陈功江、王佩、申国昌:《杜威与陶行知课程观比较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当代课程研究创新与本土特色的视角》,载《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4期。

徐志辉:《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陶行知?》,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高焕祥:《立人树德:陶行知教育学说的生命所在》,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于洋:《还原性视角、语境中建构与生成性思维——美日德陶行知研究博士论文个案分析》,载《现代大学教育》2012年第4期。

季旭峰:《陶行知先生儿童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载《丽水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冯宝安、杨晓萍:《幼儿教育“减负”——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思考》,载《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朱强:《浅谈陶行知“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载《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童富勇、陈桃兰:《历史梳理与现实解读的交汇》,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4期(上)。

刘旭东:《在生活世界中寻找教育的意义》,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4期(下)。

胡国枢:《提倡多读一点陶行知的诗》,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4期(下)。

陈徐东:《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创新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机制》,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4期(下)。

胡晓风:《杜心源与陶行知名誉的恢复》,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4期(下)。

柯宇:《陶行知有效教学思想在课堂中的实践探索》,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4期(下)。

于日锦:《论行知职教思想引领下的中职教育行知模式》,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4期(下)。

陶伟:《合育:让孩子享受生活的阳光》,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4期(下)。

徐英:《陶行知教育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载《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5期。

古伟霞:《地方本科院校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改革探索——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践》,载《才智》2012年第5期。

秦积翠、张海钟:《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解读》,载《教育探索》2012年第5期。

弓巧平:《从陶行知的管理思想看当前农村学校的管理》,载《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孟亭含:《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启示》,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刘大伟、申国昌、潘标:《社会资本:解读陶行知的新视角》,载《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年第5期。

张建中:《陶行知与近代边疆教育》,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于洋:《海外陶行知学术研究走向》,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

徐明聪:《胡适与陶行知教育思想比较》,载《安徽史学》2012年第5期。

邹开煌、周志平:《陶行知教育思想进教师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载《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冯龙芝:《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解决当今农村教育问题的启示》,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S5期。

范寅虎:《“小先生制”与后喻文化》,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5期(下)。

陆黎明:《“陶行知”校外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5期(下)。

夏德清、武素月:《新中国三十年的陶行知》,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5期(下)。

李文红:《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对班主任培训的启示》,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5期(下)。

马延朝:《陶行知论学生自治》,载《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6期。

蔡来来:《学习式体验与体验式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视角下的高职办公技术实训教学探微》,载《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6期。

嵇婷婷:《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指导》,载《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第6期。

杜改仙:《陶行知的“学生自治”思想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借鉴价值》,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陈文秀:《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第6期。

朱菊芳:《教育从温暖孩子心灵开始——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感悟》,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第6期。

郭继明:《陶行知的“艺术的兴味”与书法实践》,载《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年第6期。

周洪宇、刘大伟:《史料的钩沉、考证与抉择——〈陶行知年谱长编〉编撰手记》,载《江汉论坛》2012年第6期。

朱伟方:《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分析》,载《成人教育》2012年第6期。

卢艳君:《爱心与责任铸就师德之魂——刍议“三平”精神与陶行知教育思想》,载《河南教育(中旬)》2012年第6期。

王刘琦:《论陶行知对利他主义的践履及其当代价值》,载《前沿》2012年第7期。

吴洁:《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诲来挖掘“顽皮孩子”的创造潜能》,载《成功(教育)》2012年第7期。

陈希、田伏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对新时期教师工作的启迪》,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第7期。

郭可雷、惠珍:《胡适与陶行知体育思想之比较》,载《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第7期。

邬娜:《运用陶行知思想,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载《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第7期。

钱波:《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加快我国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载《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

董春华:《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农村教育的启示》,载《教育探索》2012年第8期。

刘军波:《基督徒陶行知与平民教育》,载《天风》2012年第8期。

田虎英:《陶行知生利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启示》,载《现代教育》2012年第8期。

刘佩伟、张利花:《论陶行知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超越》,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第8期。

王彩凤:《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载《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温琴芳:《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 打造绿色教育品牌》,载《中国农村教育》2012年第8期。

朱娴蓉:《用点滴行动爱教育爱孩子——学习陶行知老先生“爱满天下”格言的一点感悟》,载《长三角(教育)》2012年第8期。

许兰芳:《陶行知的“四块糖果”》,载《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年第8期。

刘恩方:《〈孟子〉〈陶行知文集〉〈爱弥儿〉与“以学生为本”》,载《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年第8期。

张学海:《陶行知“小先生制”应用于体育活动中的实证研究——以研究南京晓庄学院体育社团为例》,载《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年第9期。

钱佳媛:《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研究》,载《机械职业教育》2012年第9期。

陶正娟:《陶行知“生利主义”思想对高职课程设置的启示》,载《黑河学刊》2012年第9期。

张月香:《学习陶行知 让“爱”温暖语文课》,载《成功(教育)》2012年第9期。

《热烈庆祝第28个教师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陶行知教育名篇选〉》,载《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9期。

刘灿云、陈菲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9期(上)。

满小螺:《想起陶行知》,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9期(上)。

刘锦艳、王志庆、房晓敏:《论陶行知德育观与课堂教学原则》,载《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第10期。

何增光:《论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与创业教育思想的契合》,载《教育探索》2012年第10期。

姚雪红、姚静:《谱写农村教育的新华章——谈李元昌老师对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践行》,载《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第10期。

崔祖瑛:《时代呼唤陶行知》,载《中国农村教育》2012年第10期。

谢洁:《让爱守护孩子——读〈陶行知教育文集〉后记》,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第10期。

沈海洋:《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陶行知伟大教育思想有感》,载《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第10期。

张慧:《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启示》,载《文学教育(上)》2012年第10期。

杨影:《如何在语言活动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载《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10期。

周昌宝:《从生活教育理论的视角看校长培训》,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0期(下)。

张佳莉、张正江:《陶行知论教书匠》,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0期(下)。

夏德清、武素月:《重读陶行知〈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0期(下)。

王文岭:《生活教育运动在闽南和粤东的兴衰》,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0期(下)。

冯晓燕:《承行知精神之脉 建班级特色文化》,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0期(下)。

邓丽丹:《道德为本 知行统一》,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0期(下)。

黄燕:《爱与教育同行——〈走近陶行知〉读后心得》,载《才智》2012年第11期。

陶正娟:《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运用》,载《黑河学刊》2012年第11期。

肖军飞、彭艳梅、唐小寅:《论近代乡村教育思想对现代乡村教师成长的启示——以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等教育思想为视角》,载《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1期。

孙海艳、邓雷:《陶行知体育观对职校体育课程理念的启示》,载《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年第11期。

刘紫亚:《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载《成功(教育)》2012年第11期。

张婧:《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载《新闻世界》2012年第11期。

宋昭君、胡晓波:《陶行知教育公平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载《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1期。

张欢:《陶行知国难教育思想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载《唯实(现代管理)》2012年第11期。

段炎娟、李军靠:《陶行知“活的教育”的当下启示》,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第11期。

沈周霄:《陶行知“求真”思想及其语文教学实践意义》,载《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第11期。

赵梦迪:《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载《民营科技》2012年第11期。

屠棠:《教育改革视野中的山海工学团》,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1期(下)。

杨建华、康咏香:《论陶行知的教育期刊实践与办刊思想》,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1期(下)。

陈泓茹:《“教学做合一”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1期(下)。

张志刚:《弘扬行知精神 打造育人特色》,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1期(下)。

梁秀芬:《浅析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1期(下)。

黄小油:《陶行知生活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1期(下)。

陈建松:《“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1期(下)。

孙伟红:《二十世纪初乡村教育运动的历史特色与现实意义——以陶行知的实践活动为例》,载《黑龙江史志》2012年第12期。

陈妙慧:《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载《长三角(教育)》2012年第12期。

桑丽英:《思想品德课因融于生活而精彩——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第12期。

徐廷福、王益聪:《陶行知“艺友制”师范教育模式及其当代价值》,载《韶关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

姜河:《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职业教育思想探析》,载《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第12期。

罗昭琼:《让“教育生活化”渗透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2期(上)。

梁氏相:《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践行》,载《生活教育》2012年第12期(上)。

韩婷:《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农村教育的启示》,载《老区建设》2012年第14期。

张玉荣:《论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载《职教通讯》2012年第16期。

廖宗玉:《杜威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之比较研究》,载《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16期。

潘伟斌:《陶行知“生活教育” 、“创造教育”与职教语文教学》,载《群文天地》2012年第17期。

张芸华:《徜徉语文课堂 品味魅力语文——浅谈陶行知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载《才智》2012年第17期。

吴洁:《陶行知的和谐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载《成功(教育)》2012年第20期。

张华清:《“学法”至上——学习陶行知感悟之二》,载《语文建设》2012年第21期。

乔晓宏:《陶行知教育理论对现代中学图书馆工作的启示》,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年第21期。

张日华:《道德爱与专业爱:教师爱不可或缺的双重内涵——兼谈对陶行知先生“爱的教育”本质的理解》,载《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第22期。

徐春丽:《从陶行知精神谈教师的师德建设》,载《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22期。

石委:《从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思想谈初中语文教学》,载《成功(教育)》2012年第22期。

游青明:《“知行合一”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载《改革与开放》2012年第24期。

袁娟:《陶行知教学合一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载《职业》2012年第26期。

洪邦林:《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启示》,载《职教通讯》2012年第27期。

冯中强:《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职业学校新课改中的体现》,载《职教通讯》2012年第30期。

戴红武:《和谐精神:乡村教育思想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取向——关于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载《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1期。

庄立群:《爱先行,德为盾——陶行知思想的一些看法》,载《才智》2012年第31期。

白芸:《论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载《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第31期。

钟琦文:《浅谈对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记陶行知关于“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载《才智》2012年第33期。

朱慧:《学习陶行知思想,做情商教育的实践者——由一对母子的对话引起的深层思考》,载《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第35期。

李云进:《如风如火的陶行知——评〈风与火:陶行知〉》,载《出版参考》2012年第36期。

胡冬香:《运用陶行知理论 打造灵动区域》,载《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第1期。

韩华平:《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化学教学的借鉴意义》,载《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年第1期。

邵晓军、赖熊麟:《陶行知的德育观与实践之路》,载《兰台世界》2013年第1期。

刘大伟:《论台湾的陶行知研究——一种学术史的视角》,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王茜:《陶行知平民教育教材编写思想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刘大伟:《陶行知研究范式的新转向》,载《云梦学刊》2013年第1期。

刘大伟:《论陶行知教材编撰思想与实践及其现实意义》,载《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1期。

王梅:《蔡元培与陶行知德育思想之比较研究》,载《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年第1期。

顾伟:《陶行知诗教的美学特征》,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徐莹晖:《陶行知政治现代化思想探析》,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谢小彬:《以陶行知思想指导园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载《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第1期。

胡冬香:《运用陶行知理论 打造灵动区域》,载《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第1期。

王衡:《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载《中国农村教育》2013年Z1期。

林文胜:《陶行知思想与“健育”的审美诉求》,载《中国农村教育》2013年Z1期。

王承鳌:《重庆育才学院“立陶创特”发展进程研究》,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1期。

陈国明、孙爱萍:《传承陶行知教育精神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1期。

杨强强:《走在行知路上》,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1期。

俞乃全:《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载《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第2期。

李婧:《陶行知对杜威教育思想的超越及其当代价值分析》,载《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李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命教育思想简析》,载《教育探索》2013年第2期。

张茜:《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启示》,载《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年第2期。

赵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践行:担当教育——兼谈基础教育中培养敢于担当的人才》,载《教学研究》2013年第2期。

李长玲:《试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第2期。

王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其当代价值》,载《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蒋超群、王富盛:《陶行知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张业茂:《践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华联学院办学特色之一》,载《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戴静:《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载《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刘晓波:《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后现代主义:关联与差异》,载《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第2期。

孙玢:《浅谈陶行知“亲民亲物”思想》,载《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第2期。

王文岭:《陶行知政治思想历史探原》,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梁晓凤:《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中长期教育的启示》,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2期。

张万红、申国昌:《陶行知对抗日根据地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启示》,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2期。

周建秋:《创设“生活中的数学”的幼教环境——基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载《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吴菲:《基于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有效构建艺术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载《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第3期。

杨冰:《回到陶行知的“生活世界”》,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王琼:《对当代建构主义教育观和陶行知教育观的比较》,载《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年第3期。

叶良骏、丁德武:《〈永远的陶行知〉——101个快乐与成功的故事》,载《素质教育大参考》2013年第3期。

王紫斌:《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历史、问题及趋势》,载《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第3期。

贡如云:《陶行知语文教育思想阐释》,载《教育评论》2013年第3期。

李娜、盖志毅:《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高等农科类院校服务“三农”的启示》,载《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张建中、肖海燕:《陶行知的民族观与民族教育思想》,载《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

张佩芝:《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载《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刘金华、张瑞刚:《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中学国际班办学实践》,载《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19期。

刘瑞艳:《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当今语文教育的启示》,载《语文知识》2013年第3期。

张晔:《陶行知“好教育与好教师”教育理念的辩证解析》,载《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盛永年、盛皊:《陶行知的大众诗》,载《党史文汇》2013年第3期。

张志刚:《陶行知教育考试思想对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启示》,载《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宋茇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大班烹饪活动中的应用》,载《当代学前教育》2013年第3期。

范寅虎:《从教学教育学回归生活教育学》,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3期。

丁水娟:《“小先生制”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实践》,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3期。

李廷尧、冉启全、王荣成:《陶行知与晏阳初乡村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3期。

潘国新:《劳技课生活教育模式新探》,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3期。

鲍成中:《以“陶”树人》,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3期。

曹静萍、孙斌:《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铸造特殊学校精神文化》,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3期。

王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中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载《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第4期。

王紫斌:《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历史、问题及趋势》,载《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第4期。

李静:《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4期。

黄小敏:《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应用探讨》,载《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第4期。

陶红飞:《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综述》,载《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第4期。

周明:《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年第4期。

党爱娣、蔡兆梅:《陶行知艺友制教育思想对高师学前专业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的启示》,载《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欧治华:《林砺儒与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比较及其启示》,载《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彭智平:《论陶行知教育与政治并重的爱国思想及其实践》,载《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4期。

柯小卫:《历史细节重构陶行知形象》,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魏静:《陶行知研究应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王文岭:《编撰〈陶行知年谱长编〉的两点考虑》,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徐志辉:《从〈陶行知年谱长编〉看基督教对陶行知的影响》,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杨学民:《面向陶行知本身》,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李志兵:《高校理论研究型社团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策略之研究——以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陶行知研究会为例》,载《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商和功、周红利:《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载《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年第4期。

赵志华:《陶行知德育方法对提高高职思政课实效性的启示——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载《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高小红、雷体南:《陶行知与孔子教育思想之比较》,载《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顾抗、戚彩霞:《从陶行知的教育考试观审视现行高校考试制度改革》,载《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朱小蔓:《在生活教育路上前行》,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4期。

胡荣:《宜居农村 生活教育——行知故里的一个样本》,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4期。

申国昌、程功群:《陶行知教育实验思想探析》,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4期。

刘巧利:《知识、生活与德育》,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4期。

陈徐东:《陶行知德育思想在创新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的实践》,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4期。

胡小庆、胡小明:《父亲胡晓风与陶行知研究》,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4期。

徐旭:《司徒雷登办学思想探析》,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4期。

陈会忠:《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教育的影响》,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4期。

于朝:《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师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4期。

姚春玲:《陶行知生活教育方法论对〈环境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载《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陈治芳:《浅析陶行知和谐教育思想的当代意蕴》,载《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田红梅:《陶行知“精神粮库”建设思想刍议》,载《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解云霞:《陶行知〈每天四问〉有感》,载《文学教育(中)》2013年第5期。

冯忠方:《陶行知诗拒“特权生”》,载《兰台内外》2013年第5期。

罗燕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载《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年第5期。

王炳毅:《陶行知讥讽胡适诗中提到的“阿毛”是何人》,载《钟山风雨》2013年第5期。

王莉洁:《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载《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第5期。

刘晓波:《运用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指导大学生个性化教育》,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5期。

徐小玲:《让课堂充满生活化气息——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年第5期。

李园、田伏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对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启示》,载《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年第5期。

周洪宇:《陶行知研究的现状与前景》,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5期。

张治升:《陶行知精神再认识》,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5期。

丁宜林、彭小艳:《城市小学实施大生活教育的思考》,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5期。

赵雯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载《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第6期。

刘涛:《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载《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吕云超:《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的现代意蕴》,载《江苏教育研究》2013年第6期。

王珍:《陶行知教育思想之我见》,载《科技信息》2013年第6期。

王菊:《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折纸活动策略初探》,载《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6期。

赵崇晖:《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对职教管理创新的启发》,载《成功(教育)》2013年第6期。

杨守信、贾萍:《陶行知学校管理思想之校长观的再认识》,载《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6期。

徐宜秋:《陶行知创造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载《素质教育大参考(A版)》2013年第6期。

伍弱文:《陶行知的趣味诗教》,载《文史春秋》2013年第6期。

迟宪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载《文学教育(中)》2013年第6期。

何爱琴:《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工商管理类教学的启示》,载《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张阳:《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思辨》,载《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6期。

罗双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载《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翟帅:《陶行知体育观的形成及其时代特征》,载《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刘大伟:《陶行知与鲁迅》,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刘禹含:《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看适应性学习系统的发展》,载《教学研究》2013年第6期。

周志平:《陶行知的有效教育教学思想初探》,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6期。

邵春婷:《重温陶行知的“灵魂”校长观》,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6期。

孙佳瑾:《陶行知与晏阳初乡村教育理论与实践之比较》,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6期。

鲍成中:《用行动抒写真教育 用真心哺育新希望》,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6期。

彭欣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课程的实践研究》,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6期。

徐晓英:《陶行知思想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浅析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载《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第7期。

蔡晓平:《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摭论》,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7期。

许欣:《论陶行知“小先生制”思想与中职英语教学》,载《鸡西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

徐晓娟:《陶行知体育观运用于高职体育教育的研究》,载《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年第7期。

刘晓波:《陶行知与国共两党的关系究竟如何》,载《文史天地》2013年第7期。

王双莲:《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探寻“品德与社会”课程校本化》,载《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年第7期。

鲍成中、吕德雄:《建设性思维:陶行知教育学说的价值取向》,载《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

贾国锋:《两种价值追求的完美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的魅力探析》,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7期。

张攀:《从“艺友制”到“现代学徒制”——陶行知艺友制教育思想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载《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7期。

尚海银:《值得一读的〈永远的陶行知〉》,载《素质教育大参考(A版)》2013年第7期。

李娜:《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区域游戏中的体现》,载《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7期。

欧治华:《陶行知师范教育课程观及其当代价值》,载《教育探索》2013年第8期。

杜琴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启示》,载《成功(教育)》2013年第8期。

周燕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浅析——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视角》,载《文学教育(中)》2013年第8期。

张晶晶:《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载《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年第8期。

刘继兴:《陶行知诗讽胡适》,载《上海企业》2013年第8期。

曹山岗:《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启示》,载《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8期。

章开沅:《章开沅先生谈新世纪陶行知研究》,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8期。

周洪宇:《建立陶行知学》,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8期。

徐莹晖:《陶行知教育救国思想的另一种解读》,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8期。

周美玲:《大学应以培养完整的“人”为使命》,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8期。

孙丹年:《1929年乡村幼稚教育的“课程改革”》,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8期。

曹列文、沈植:《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再认识》,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8期。

张晶晶:《晏阳初与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对比研究》,载《文史博览(理论)》2013年第9期。

戴小青:《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载《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第9期。

官群、姚茹、刘计敏:《通过“温情教育”(MILD)促成学困生进步的行动研究——邢台陶行知中学采用“易学灵”突破学困初见成效》,载《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第9期。

周洪宇:《建立陶行知学》,载《中国农村教育》2013年第9期。

虞钕:《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乡土亲子游戏研究》,载《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年第9期。

孙璋林:《校本培训对促进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作用研究——记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载《现代妇女(下旬)》2013年第9期。

张佳妮:《学陶行知伟大精神 学做民主教师》,载《文学教育(中)》2013年第9期。

陈园园:《浅谈陶行知思想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年第9期。

杨位伸:《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发微》,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9期。

张万红、尚连山:《教学做合一思想 对改革中小学教学的启示》,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9期。

鲍成中:《传承行知精神 润泽儿童心智》,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9期。

刘巧利:《陶行知:学校德育应注意三大问题》,载《职业技术》2013年第10期。

何家勋:《陶行知的教育理想与实践之路》,载《兰台世界》2013年第10期。

朱丹:《试述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载《企业导报》2013年第10期期。

彭远明、杨志红:《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新时期师范教育的启示》,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10期。

庄悦:《以陶行知理论为引路灯,建立幼儿常规》,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年第10期。

程贵林:《论陶行知的创新思想》,载《创新科技》2013年第10期。

姚文忠:《陶行知的教育人格》,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10期。

杨冰、周红:《试论陶行知的“大学之道”》,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10期。

朱明明、万文涛:《陶行知普及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10期。

王依:《行知实验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初探》,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10期。

曾祥立:《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让翠屏的孩子接受更好教育》,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10期。

徐禄春:《对陶行知“公平教育”思想的践行与思考》,载《领导科学论坛(理论)》2013年第11期。

杨洪立:《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崇高务实的教育理念——陶行知教育思想初探》,载《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年第11期。

李晓红:《陶行知民主教育理论与思政课自主创新教学法的实施》,载《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第11期。

黄秋燕:《陶行知“六大解放”中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思考》,载《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1期。

朱肃霞:《发展与重构“教学做合一”思想》,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11期。

车克俭:《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职业培训的实践指导意义刍议》,载《现代妇女(下旬)》2013年第12期。

庞党锋、闫虎民:《陶行知“六大解放”理论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启示》,载《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第12期。

林琳:《陶行知蔡元培创新教育思想观的现实意义》,载《科技信息》2013年第12期。

杨眉:《新民主主义时期陶行知“活”教育观辨析》,载《兰台世界》2013年第12期。

陆菊:《杜威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载《才智》2013年第12期。

曹莉莉:《生活赋予我们的……——对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感悟》,载《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年第12期。

张治升:《试论陶行知学生自治思想》,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12期。

陈开养:《以“做”为主线 构建“试·研·创”教学模式》,载《生活教育》2013年第12期。

董建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辨析》,载《兰台世界》2013年第13期。

刘晓波:《陶行知与中共关系的“求真”考论》,载《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13期。

姜汉荣:《基于陶行知职教思想的中职高效课堂构建——以机电专业为例》,载《职教通讯》2013年第14期。

孙定义:《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精髓及对农村教育的借鉴》,载《兰台世界》2013年第15期。

姚红玉:《试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载《兰台世界》2013年第16期。

党春红:《实践陶行知教学思想,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载《学周刊》2013年第16期。

谢雅妮:《陶行知教育精神对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的启示》,载《学理论》2013年第17期。

方美丽:《用陶行知思想引领有效教学初探》,载《才智》2013年第19期。

张先华:《从陶行知“求真教育”深度解读真语文内涵》,载《语文建设》2013年第19期。

张建学、凌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意蕴解读》,载《兰台世界》2013年第19期。

梁瑞:《初探陶行知教育价值观的内涵》,载《知识经济》2013年第20期。

纪贤凡、刘青才:《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渗透》,载《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第21期。

丁璇:《陶行知学生自治理论与实践研究》,载《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第21期。

马维君、张重阳:《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中学地理教学的指导意义》,载《科技信息》2013年第22期。

张万红、申国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载《教学与管理》2013年第22期。

张兵:《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活动单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载《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第22期。

陈细英:《新教育 新农村——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改革之我见》,载《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3期。

黄健:《浅析教育家陶行知的学校体育思想》,载《兰台世界》2013年第25期。

李同辉:《陶行知对我国近代体育素质教育的杰出贡献》,载《兰台世界》2013年第25期。

许静:《浅析陶行知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载《科技信息》2013年第26期。

史爱芬:《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视角下的农村幼教师资培养》,载《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29期。

赵延东:《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载《才智》2013年第30期。

李国忠:《陶行知语文课堂“活的教育”资源的挖掘》,载《语文建设》2013年第31期。

杨冰、周洪生:《陶行知政治哲学思想论要》,载《人民论坛》2013年第33期。

王雪娜:《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载《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8期。

吴周泽:《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载《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2期。

黄艳娜:《陶行知的“真”教育》,载《教学论坛》2013年第45期。

王富强、贾铭:《论陶行知教育思想》,载《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