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宕潜(1 / 1)

朱宕潜(Chu Don-chean),江苏省睢宁县人,美籍华人学者,中国教育问题专家。1933年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毕业。1943年,朱宕潜到重庆中央大学教育系教书。1947年自费到美国留学,先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及博士学位。1962年至今,任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教育学教授,同时任美国教育部研究顾问。1992年,朱宕潜夫妇回国探亲,经我国教育部批准,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讲学,深受各校师生欢迎。他出版的英文著作主要有《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比较教育哲学》《中国历史》《新兴国家的教育型:陶行知1917—1946年的教育工作》等。在美国著名的杂志上发表论文38篇,参加14个学术团体和4个非洲国家、5个亚洲国家、9个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和苏联等国的国际学术活动。

据朱宕潜自述,陶行知对他的一生影响极大。早在1925年,他还在一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首次聆听了陶行知关于民众教育的演讲。从那时起,他就开始阅读陶行知有关民众教育的论著。在1929年至1930年,他作为大学生在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做研究时,常去参观陶行知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这所学校的情形使他明确意识到中国教育应该如何改革。从这时起直到1946年,他钻研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并且得以与其本人经常保持着联系。在中日战争期间,他任河南信阳师范学校校长时,曾组织他的同事和学生同军队和民兵一起工作,教民众如何更进步地生活和战斗。他还在战区实施“生产教育计划”“师范教育计划”和“乡村教育试验”等特殊计划,而从事这类实践的观念就是根源于陶行知的教育哲学。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给他的教育实践以巨大的鼓舞和启迪。由于上述原因,朱宕潜在20世纪50年代初赴美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博士学位时,就选择了以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作为其研究对象,并在1953年向校方提交了题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教育》的博士学位论文。1966年,朱宕潜将其博士论文以《新兴国家的教育型:陶行知在中国的工作,1917—1946》为题,由台湾台南高昌印刷公司正式出版。

本书选取了朱宕潜《新兴国家的教育型:陶行知在中国的工作,1917—1946》一书中的第一章《陶行知的家庭背景与教育经历》《南京的职业领导与全国活动(1917—1927)》和第四章《陶行知:现代教育的杰出代表》。选文资料详细,脉络清晰,联系历史重大事件,将陶行知的实践和理论形成纳入整个宏大的历史史实中考察。《陶行知的家庭背景与教育经历》分别从陶行知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方面,介绍其生活和工作,论述了陶行知主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在第二部分“陶行知的教育经历”中,作者以时间顺序记述了陶在中国和美国的求学经历。朱宕潜肯定:“其中,杜威教授的学说对他影响最大。”在美国,陶行知也是各种形式学生活动的倡议者和领导者之一。在这部分的分析中,作者列举了陶行知在两所大学所修的课程明细,并将孟禄为陶行知的毕业论文申请同大学当局斡旋的书信附后,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南京的职业领导与全国活动(1917—1927)》中,朱宕潜结合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对陶行知在1917年至1927年的活动做了多方面的分析。《陶行知:现代教育的杰出代表》是朱宕潜著作的结语部分。在著作前几章详细论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该文则主要从价值论的角度深入分析陶的教育思想和在中国的教育事业,并对陶行知的激励性人格表达了崇高的敬意。统观全文,既有教育思想的归纳又有实践意义的阐释,既有各阶段史实的关照又有现实价值影响的评析。由此,作者在著作结尾给予陶行知以至高的评价和敬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