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需要在生活教育里汲取营养——《感悟》序(1 / 1)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育才学校建校七十周年之际,《感悟》 由陶行知教育思想合川实验基地编辑出版了。这部专著进一步反映合川干部、群众为探索教育改革新路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及其在“劳动中”绽放的思想火花,以及感知、认知中的精神享受和勇往直前的决心与勇气。

合川是陶行知育才学校的故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育才的榜样力量,在中国人民,特别是在合川人民心中留下了太多、太深的记忆。即使在陶行知被压抑的漫长年代,这种记忆也挥之不去。粉碎“四人帮”之后,虔诚的陶门弟子、忠诚执著的陶行知研究者、中陶会和各地陶研会成立后的领军们,都曾云集合川,或参加合川举办的育才学校建校四十、五十、六十周年盛典;或作不定期的参观、学习。大家都深深地领悟到合川人民对陶行知先生,对育才学校的拳拳之忱。同时,也留下了全国陶子们对合川“生活教育整体试验”取得成功所抱有的祝福和企盼。合川的“试验”不是孤立的,她牵动着全国陶子的心!

合川不辱使命。合川生活教育整体试验,从启动至今已跨过了二十个年头。二十年的辛劳,二十年的积累,二十年的探索和创造,浓缩在了《感悟》 这部专著里。用“感悟”作书名不仅体现合川人民对陶行知先生的敬仰之情,更体现出合川生活教育整体试验之意义,不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之再现,而是在于对“陶行知生活教育金矿的勘探”。即不是把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作为教条加以复述,而是超越极尽浩繁的史料,触摸和梳理陶行知思想和人生脉络,到达陶行知精神世界和哲学世界的深处,以发掘其教育理论之精髓,并从中国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和“知识经济时代”迎面走来这一时代需要出发,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并开拓践行。

例如,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感悟》 在进行深入地阐发之后,对其发展趋势作出了以下论断。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普及大众终身创业教育,这是教育的发展趋势。”《感悟》 指出:“目前一个高科技、高思维汇合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不仅要经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第一次现代化,同时又开始了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的第二次现代化。两次现代化一并进行,既是新的挑战,又是新的机遇,人类正为此营造一个新的学习机会。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策略是做到两个贴近:一是贴近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二是贴近21 世纪生活。21 世纪的教育思潮乃至教育发展,正在经历三合一的巨大变化。”

“一是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结合并向大众教育转变;二是以职业为中心,急需把职前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并向终身教育转变;三是维持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相结合并向创造教育转变,即向学习社会化转变。”

“以上这三个方面的转变结合,就是大众终身创业教育。这是21 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这个总趋势和陶行知创造教育三位一体的特征相吻合。这三合一的特征:一是教育贯彻人生的始终;二是创造贯彻教育过程的始终;三是社会创造力贯彻社会发展的始终。这才是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的现代价值。这也就是合川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教育改革方针和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开展生活教育整体试验所企及的目标。”

为着实现既定目标,合川把“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作为试验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了包括如下纵横交错六个方面内容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目标任务。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是:一是把教育转变到培养合理的人生上来;二是建立民主教育制度;三是把旧的死教育变为活教育;四是建立大众终身创业教育新体系;五是变升学教育为全面的素质教育;六是重视发挥“不知不觉”教育即非正式教育的作用,逐步走上更高级的“社会即学校”的目标。

从合川提出并贯彻“试验”的六条指导原则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合川正在努力地实现教育的两个“确保”。其一,确保教育真正成为“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创造的”教育,即成为真正的“大众终身创业教育”;其二,确保受教育者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即具有强健的生活力、劳动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使受教育者之一生真正成为“民主第一,自由始终;行动一生,创造其中”的合理人生。

《感悟》 是合川进行生活教育整体试验二十年的历史记录。生活教育认定: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是故,“生活即教育”。生活在变,教育亦在变,教育总是处在一个“变”的试验过程中。因此,陶行知先生作出论断:“试验之消长,教育之盛衰系之。”同时指出:“试验就是做,就是行动,格物致知必须经过试验才有效。教育即试验,一切经过试验。”因此,《感悟》 所表现的主题正立足于试验上。

《感悟》 以较长的篇幅具体翔实地记述了合川生活教育整体试验的过程,展示了试验的基本经验,描绘了一幅向着既定目标——“试验点”在行动;“面上的学校”在行动;“全社会”都在行动,以及“行动—思想—产生新价值,即创造”的鲜活画卷。读《感悟》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此有待潜心的读者们自己去领会,此处不必一一赘述。

今年五月,我和王铁城同志出席合川《陶行知先生纪念馆》 开馆仪式,曾就试验问题与合川的同志作了一些交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次,我又认真拜读了《感悟》 一书,感到了一种力量在涌动,支持我坚定了一个信念:“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确定合川为陶行知教育思想试验基地”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种子,经过肥沃土壤的培育,已经在那一方土地上发芽、发枝、开花、结果,并在不断繁衍滋长,生生不息。对此,我们有如陶行知先生在育才二周岁时所言,生活教育运动“正开着万紫千红的鲜花……令人不胜黄金时代之感。”

合川的生活教育整体试验展现的是一条“行以求知知更行”的运行轨迹。合川同志对生活教育形势的估价所表现的那种清醒认识,那种冷峻思索也令人为之振奋。现摘《感悟》 的一段描述以共飨:“他(指陶行知)在‘友穷、迎难、创造’试验中,绘制了未来生活教育远景的整体草图:生活教育雏形。这个整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教育和都市教育的分与合;二是人才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分与合。前者是生活,后者是教育的划分。两者同时走一分一合的道路并交错向前发展。雏形虽有,这是长期零零碎碎试验的结果,已经有了不少的小积累,积小积累而为大积累,那就是‘始败终成’。这还需多少年,甚至几代人继续不断的探索才能完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合川于1988—2008已走了二十年,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继续扩大充实已知的部分,更要探索更多的未知部分,直到走向未来的和谐社会。”合川同志的这种认识,表现了合川同志们的历史责任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深信,合川一定会沿着生活教育道路,为开创中国教育改革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起于人类生活的需要,教育与人类共始终,与生活等边界。历史将表明:中国教育需要在生活教育里汲取营养,中国教育之未来发展,必须以生活教育担当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