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国从小就接受京剧科班式训练。到了他16岁那年,老师告诉他,恐怕将来不会有所作为。后来的数十年里,吴兴国与多明戈同台演出,也与成龙演过电影。但是,京剧老师在20世纪60年代所说的话,针对当年的情况,也是言之有据的。
在北京,年迈的大师们在“**”时期,受到激进分子的打压,京剧与其他国粹前途未卜。在台湾的年轻一代,变成戏曲的传承人,但也面临困境。直至北京传统戏曲得以恢复,开始寻觅与现代观众与时并进的方法,台北的京剧界却显得较从前更为保守。而观众的情况是这样的:“他们之中有一半期望找到新意”,吴兴国回忆道,“另一半却致力于保存现状”。
后来,吴兴国加入台湾云门舞集。在那里,他找到创新的思路。几年以后,他加入台湾陆光剧团(今天的国光剧团,也是台湾首屈一指的京剧团),想把新意输入京剧,可是遇上很大的阻力。尽管他演绎的传统戏受到高度评价,他知道,要想在京剧的范畴找出创新的途径,必须自立门户。
于是,当代传奇剧场诞生:剧场由吴兴国一手创办,由他主导艺术方针。团队的名称连“京剧”两个字都没有了,因为剧场的首个制作——改编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的《欲望城国》——已融合了中国传统戏曲与其他剧种的元素。至今,当代传奇剧场创作了不同风格的作品:既有《楼兰女》(改编自古希腊悲剧《梅迪亚》),也有现代经典《等待戈多》。这些年来,剧场的新剧目之中,有不少灵感都源自莎士比亚,包括吴兴国的独角戏《李尔在此》以及请来香港导演徐克执导、阵容庞大的《暴风雨》。《暴风雨》将于本周在香港新视野艺术节上演。
近年,电影导演参与西方歌剧,在这个本来萧条的艺术体制中流行起来。歌剧界认为,电影导演们或可带动新观众群,或可奉上创新的叙事手法。电影导演执导的歌剧新制作,也变成媒体的热门话题。徐克与吴兴国的合作经历,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吴兴国涉足电影这个领域。在1993年徐克导演的《青蛇》中,吴兴国饰演许仙一角。
“我曾经在云门舞集的演出中,目睹吴兴国演绎许仙这个角色。我无法忘怀他那精湛的演技”,到了今天,徐克对这位出色的演员,还是赞叹不已,“没有人及得上他,起码在跟我合作多年的电影演员之中,没有一个可与他相比。他在银幕上有着独特的光芒,就像现场演出那么直接。与他共事,是一种很不一样的经历”。
正当吴兴国在电影圈中受到尊重时,他的剧团却面临危机。搬演京剧的传统机构不接受当代创新手法,而当代传奇剧场也面对内部意见分歧,迫使剧场于1998年临时解散。三年后,演罢成龙《特务迷城》中大坏蛋的角色之后,吴兴国放弃自己的电影事业,重回舞台。而这些年来,徐克也有机会欣赏吴兴国的重要制作。他们有时候一起饭聚,谈话家常之余也有深入讨论中国美学。
“我没有认真谈到舞台上的合作”,徐克坦白地说,“但是,一个晚上,大概午夜吧,他给我打了个电话,问我愿不愿意担任《暴风雨》京剧版的导演。我提醒他,我是京剧的门外汉,对莎士比亚也不算是什么专家。我愿意导演,但我必须向他学习”。
徐克导演的京剧版《暴风雨》以视觉为主导,很快就超越了京剧传统中那简单的“一桌两椅”程式。“徐克没有引进所谓电影创意在舞台上”,吴兴国解释道,“在徐克的电影里,你可以看得到不少传统剧的形式。因为他不是舞台导演,所以他参与这个制作时利用了自己敏锐的、不一样的眼光去看待人物情节”。
这个制作也邀请了夺得奥斯卡奖的设计师叶锦添。作品于2004年在台北首演,两年后为了庆祝当代传奇剧场20周年载誉重演。“整个经历令人兴奋不已”,徐克回忆道。他也期待这部作品的香港首演。“有时候,当我重看自己的电影,我往往发现一些我希望可以做些微改动的地方。在舞台上,每一场演出都是一个新的体验。我们可以调整每一场演出,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