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10—13世纪的中国:两宋(1 / 1)

第十三章 殊途同归,河山是否依旧——两宋

在中国古代史中,如何理解10—13世纪中国的历史走向,国内外学术界的分歧非常大。有的学者从传统汉族正统论的角度出发,视唐宋为中国发展的主线,如常说的“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史序列以及“唐宋变革”论[1];有的学者,尤其是国外以及港台学者,从游牧民族统治、支配农耕世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征服王朝”论,视辽、金、元等征服王朝为当时东亚世界发展的主线[2];有的学者则避而不论[3]。大体来看,10—13世纪的中国历史在沿着两条主线、三大板块(北宋—南宋、西夏、辽国—金国)发展,一条是从唐到宋的演变,另一条是从唐到辽、夏、金的演变;但深度分析,两条主线、三大板块事实上都走在相似的近世化道路上。无论“唐宋变革”论,还是“征服王朝”论,都没有顾及中国的整体,不免失之于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