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丝绸之路(1 / 1)

在遥远的汉唐,中国与欧洲之间就建立起了东西文明的密切联系。这一联系的纽带就是被誉为“人类文化运河”、“欧亚大陆动脉”的丝绸之路。这条古文明之间的交往之路,直到1877年才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赋予了一个神圣的名字——丝绸之路。李希霍芬将丝绸之路定义为“从公元前114年到127年,连接中国与河中(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路线”[1]。德国史家赫尔曼的研究告诉世人:丝绸之路的西端终点已延伸到了地中海岸边的罗马帝国。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和史学研究成果,将古代丝绸贸易所到达的地区,都包括在丝绸之路的范围之内。丝绸之路成为从中国出发,横贯亚洲,进而连接非洲、欧洲这条通道的总称。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把东西方丝绸贸易开始的时间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甚至更早的时期。也就是说,在比张骞生活的西汉还要早2个世纪的时候,丝绸已经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因子,穿梭于古老的中国与欧洲之间。此后,古代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珍贵的药材以及火药、造纸、印刷术传到了西方。西方及亚洲各国的名贵产品、蔬菜瓜果和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及其相关的文化艺术传到了中国。今天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审视丝绸之路,应该看到在漫长的商路上,中亚、印度、伊朗以及欧亚草原游牧民族所起的中介作用;应该体会这条被称作“丝绸之路”的商路所承载的,不仅是丝绸贸易,还包含外交、语言、宗教、艺术等丰富的历史积淀。丝绸之路作为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具有商业、文化与民族迁徙交融等多种功能。它不仅是通商贸易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明传播交流之路。沿着奔波在这条商贸之路上拥有各色血统的商人的足迹,我们得以纵观东方和西方世界交流的历史,体味古老文明相互交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