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晚唐诗(1 / 1)

(一)晚唐诗歌的发展

晚唐时代的诗人,他们的精神、心态与追求,与他们的前辈中唐诗人已大为不同。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中兴”抱有希望,他们的精神面貌尚不失昂扬奋发,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但到了晚唐,面对国家四分五裂、不可收拾的残局,他们已渐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了一层暗淡、伤感的色调。在这样一种消极心理下,晚唐的诗歌总体面貌上已与此前诗歌有着不同的特征。晚唐的文学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新颖,但却决非一片荒芜。在晚唐,诗歌创作的各种流派、风格、手法都有所发展,一些揭露黑暗现实的作品也写得十分深刻。如果说晚唐是唐朝的黄昏,那么,晚唐的文学也仍有它余晖、晚霞辉映的美丽。我们对晚唐文学的评价,宜作如是观。

晚唐的70余年,从时间与诗人活动的情况来看,大致有两个高峰。一是晚唐前期,以杜牧、许浑、李商隐等人为代表,他们受到中唐士人的影响,还怀抱希望,渴望报效朝廷,但现实的无奈与颓败,又使他们陷入迷惘。他们希望有所作为,而事实上又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们的心理大抵处于矛盾之中。与此相应,他们在诗歌创作上转向抒发个人情怀。他们的矛盾心情反映在对于现实与历史的深沉思索中,因而,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精彩的怀古咏怀诗。在艺术上,他们倾向于表现细腻幽微的情思,尤其是李商隐,追求朦胧情思、朦胧境界,创作了唐诗的最后一批精品,创造了唐诗的最后一个高峰。二是晚唐后期,也即继李商隐等人之后登上诗坛的另一代诗人,主要有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聂夷中、罗隐、司空图、韦庄等人。这时唐朝已是日薄西山,苟延残喘。他们当中的多数,对朝廷采取了一种冷漠的态度。他们有的对黑暗现实不满,写出了一些反映现实、揭露政治腐败的作品;有的则采取了一种避世的态度,写出了一些追求平淡的唱和之作和留恋山水、向往隐逸以及艳情之作。总体来看,晚唐诗坛的创作倾向还是比较多样的,因而,晚唐诗可谓是唐诗的一曲挽歌,虽显末路,却仍不乏悲鸣。

(二)晚唐诗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杜牧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一生,尽管未能在政治上尽展其抱负,但他却是一个很有政治理想的诗人。杜牧的诗歌,从内容上来看,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他爱国忧民怀抱的政治咏怀诗。二是咏史怀古诗,这是他作品中写得最出色、成就最突出的一类诗歌。杜牧抒情写景的绝句,意境深远,自成一格,为历来所传颂。杜牧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是成就最高的晚唐诗人之一。

河湟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河湟指湟水与黄河交汇处,即今甘肃和青海东部地区。安史之乱后,河湟沦陷于吐蕃,长期未能收复,唐代宗宰相元载和唐宪宗都曾致力于恢复,惜未能实现。这首诗表现了杜牧渴望收复河湟的心情和对前人的感慨。

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两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分别之作。第1首主要写对方的容颜,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之冠。第2首主要写惜别,描绘筵席之上难分难舍的情怀。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一首调笑诗。意境十分优美,清丽俊爽而又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颂不衰。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江南春》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久负盛名。短短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杜牧浓浓的兴亡之感。

2.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今江苏镇江)人。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今存诗以五、七言律诗居多,他的诗在格律上圆稳工整,属对精切,致有“声律之熟,无如(许)浑者”的赞语。许浑的怀古咏史诗所占比重虽然不大,却是最为出色的部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首诗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楼远望的情景。全诗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上展开,结尾更推进为对人世盛衰和历史进程的纵览,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表现了许浑对生活的敏感。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用淡淡的笔触写出了无限的离愁,可谓是晚唐之音。

3.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晚唐诗在盛唐与中唐的繁荣之后大有山穷水尽的末路之势,而李商隐的出现则将唐诗推向了柳暗花明的又一次高峰。李商隐是晚唐最杰出的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绮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所传颂。在唐朝的伟大诗人中,李商隐的重要性不下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美中不足之处是他的一些作品文字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内心独白。语言含蓄,情调感伤。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之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义山诗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它又是最难理解的一篇,千百年来,学者们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李商隐以无题诗著名,可以确认诗人写作时即以《无题》命名的共有15首,下面是其中最负盛名的几首。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就描写内容而论,这似乎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有人认为可能有人事关系上的寓意。诗中春蚕两句,堪称千秋佳句。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前一首的第二联和后一首的第三联都对仗工整,意境幽远,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这两首诗在写法和意境上有相近之处,都是通过隐晦的笔触表现一种微妙的感情。事实上,正是这种一言难尽的情形,使得无题诗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试图对这些诗的内涵做出解释,然而至今没有一个人的注解能够令人信服。

4.陆龟蒙与皮日休

唐末世道险恶,一些文人看淡功名利禄,努力保持内心的闲适与恬静,陆龟蒙(?—881)和皮日休(约838—约883)等人的诗歌,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避世心态与淡泊情怀。二人风格相近,并称“皮陆”。下面这首诗是皮日休作品中较为知名的作品。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首诗在立意新颖、议论精辟和妙用“翻案法”的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是晚唐咏史怀古诗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5.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杭州)人。罗隐在唐末五代诗名很大,《唐才子传》说他“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其诗风在晚唐属于浅易明畅一派,善于提炼民间口语,读来有如白话,有许多精警通俗的诗句广为流传,成为经典名言。如“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家财不为子孙谋”,“今朝有酒今朝醉”,“任是无情也动人”,等等。又如《雪》:“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他的咏史诗《西施》也写得比较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他反对把吴王夫差的亡国归罪于西施,的确是对传统成见的有力翻案。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上面这首诗笔触明快自然,同时却在轻描淡写中带有浓浓的伤感与哀愁。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于是作了这首《自遣》,表现了他仕途失意后的颓丧心情。这首诗历来为人所传颂,尤其不容忽视的是诗在艺术表现上颇有独到之处,后两句更是成为失意之人宣泄内心情感的绝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