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攻阶段(1 / 1)

宝应元年(762),唐肃宗李亨在宦官李辅国发动的针对张皇后的宫廷政变中惊惧而死,太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唐代宗继位后继续进行反攻叛军、收复失地的战争。唐代宗先遣使至回纥借兵,又以其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统帅大军,向史朝义发动进攻。十月,唐军与回纥联军同叛军主力10万人交战,大胜叛军,进而收复洛阳,史朝义败逃河北。十一月,史朝义聚兵反攻失败,仓皇逃往河北。此时叛军将领眼见大势已去遂纷纷举兵向朝廷投降,自此叛军败局已定,彻底平乱已只是时间问题了。

宝应二年(763)正月,穷途末路的史朝义企图逃回范阳,怎料范阳守将已经投降,困窘的史朝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自杀。这样历时7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与文化造成了一系列的深远影响。首先就是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无论唐军还是叛军均有在民间劫掠的事情发生,如唐军请来的回纥军队,进入洛阳后,“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所过虏掠,三月乃已。比屋**尽,士民皆衣纸”[16]。唐军尚且如此,更遑论叛军。长时间的战乱破坏了中原的广大地区,“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17]。人民遭受了极大灾难。而河北及中原地区的战乱所导致的人口迁徙更是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此外安史之乱也使唐朝政府的控制力下降。在安史之乱中,唐朝为了抵抗精锐彪悍的边镇军队,抽调了大量边防部队,西北一带的防御因此空虚。吐蕃向关陇一带快速扩张,占据大量土地,自此到唐末,唐和吐蕃之间频频开战。而在河北为了笼络投降的叛将,唐朝政府设立了大量的藩镇,这些实力强大的藩镇公然藐视中央,各行其政,由此导致藩镇割据的问题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