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技能习得评价——评价什么?
在《地理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第四条指出,“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因此,在进行学生地理技能习得评价时,应从地理的读图技能、地理信息技能、地理操作技能这三个维度进行评价。这三个维度的技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叠加的。[11]
地理的读图技能,在初中阶段主要包括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初中阶段地理读图技能培养应达到如下目标: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能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能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能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技能,在初中阶段主要包括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初中阶段地理信息技能培养应达到如下目标:能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和各种信息源(如期刊、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收集一手信息或二手信息;能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等方式获得信息资料;能保证地理信息资料的质量(如资料的多样性、可靠性、全面性、针对性等);能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能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
地理操作技能,在初中阶段主要包括地理观测技能、地理实验技能和地理调查技能。初中阶段地理操作技能培养应达到如下目标: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某地理事项;能熟练使用操作各种地理仪器或用具;知道地理测量、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的一般步骤。
(二)地理技能习得评价——如何评价?
初中阶段地理技能主要包括三种技能:地理读图技能、地理信息技能和地理操作技能。《地理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地理技能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技能的方法和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评价学生这三种地理技能的习得情况呢?首先,来看一组地理读图技能的评价案例。
案例4-9[12] 地理读图技能评价——正确选择地图的评价
地图是由上往下俯瞰地球或地球的某一部分时所画出的平面图。每张地图都有比例尺,比例尺让你知道地图上所画的事物实际上有多大。请将以下四种情境与你要选用的地图以及地图对应的比例尺进行连线,并说出理由。
初次来到学校,想知道校门到地理专用教室的具体路线 社区街道图 小比例尺
想知道学校周边有哪些小吃店、超市等 学校平面图 中比例尺
想知道火车站到学校的路线 中国政区图 大比例尺
想知道学校所在的城市与北京的相对位置与距离 城市交通图 特大比例尺
案例4-10[13] 地理读图技能评价——千佛山的“是是非非”
图4-3 千佛山公园地形简图
千佛山公园是济南的名胜旅游景点。读千佛山公园等高线地形图(图4-3),根据图中信息,请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在公园里,海拔最高的千佛山山顶的海拔为350米。____
(2)文昌阁在兴国禅寺的东北方向。____
(3)慈云坊与观音寺的相对高度大约是120米。____
(4)千佛山公园的正门是北门,游人也多从东北方向开始爬山,其原因是北坡比南坡缓,且景点集中。____
(5)雨季来临时,文昌阁和观音寺的南部最易积水形成小溪流。____
案例4-9采用了纸笔测验评价方法,用连线的方式,在仿真的选图情境中评价了学生是否“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同时还评价了学生是否理解了“比例尺”这一概念,能否辨别不同大小的比例尺。
案例4-10结合学生生活,在一个仿真的读图情境中,采用了纸笔测验的评价方法,用判断对错的形式,评价了学生是否“能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是否“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否“能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接下来,再通过下面的案例,来看如何评价学生地理信息技能习得。
案例4-11[14] 地理信息技能评价——当地空气质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任务]
(1)收集当地空气质量数据,并用适当的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
(2)调查空气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用适当的形式呈现调查结果。
[作业]
(1)将当地一年中不同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填写到下表(表4-6)中,说出不同监测点数据有何不同?试着分析为什么不同监测点的数据会有不同?
表4-6
(2)将当地24小时的空气质量数据绘制在下面的图(图4-4)中,说出图像x轴、y轴的含义。说出在24小时之内,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试着分析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图4-4
(3)将你关于空气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调查数据填入下表(表4-7)。
表4-7
(4)综合以上数据与分析,以小论文的形式写一份调查报告。
案例4-11用让学生填写观察数据表、绘制数据图、填写调查数据表、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图表与报告,评价学生能否使用正确方法从可靠信息源收集信息、能否将原始信息整理成图表等形式、能否对整理后的信息加以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对学生地理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做出评价。
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来看对学生地理操作技能应该如何评价。
案例4-12[15] 地理观察技能评价——月相观察
每晚20:00,观察月相,并记录(如表4-8所示),连续观察两个月。两个月后,提交观察报告,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观察结束后填写地理观察技能自我评价表(表4-9)。
表4-8 每日月相观察记录表
表4-9 地理观察技能自我评价表
续表
案例4-13[16] 地理调查技能评价——校门**通状况调查
[调查活动规划、设计]
调查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外调查;第二阶段为室内分析交流;第三阶段为论文撰写。
[调查活动实施]
(1)选择观察地点和时间。
观察地点:学校正门口以及学校南、北两侧的两个十字路口。
观察时间:早上(7:00—8:00);中午(13:00—14:00);晚上(18:00—19:00)。
(2)学生分组。
全班共分三组,各选组长、副组长一名,每个组再分为三个小组,每小组五人。组长负责不同时间段观察小组的分工、全组的安全问题、茶水和食品的供应等,副组长负责数据统计。
(3)编制调查统计表(表4-10)。
表4-10 校门**通状况调查统计表
(4)小组分工(如表4-11所示)。
表4-11
(5)室内数据对比,分析原因及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师引导各组将三组数据进行对比,提出:①影响车流量的因素有哪些?②车流量的大小说明了什么问题?③车流量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6)地理小论文撰写。
[填写地理调查技能自我评价表](表4-12)
表4-12 地理调查技能自我评价表
续表
上述两个评价案例分别评价了学生的地理观察技能、地理调查技能。两个案例的评价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其评价均是在学生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教师需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加以观察,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操作流程与规范、理解了操作原理、养成了较好的操作品质。评价时,学生自我评价表是评价学生地理操作技能习得情况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我们一起来分享以下观点。
评价学生地理读图技能的习得情况,应在选图、看图、析图、绘图的仿真情境中进行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读图技能十分重要。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地理读图技能时,应重视创设选图、看图、析图、绘图情境。正如案例4-9、案例4-10所展示的那样,教师应以现实生活中的选图、看图、析图、绘图情境为依据,联系初中地理知识,设计出选图、看图、析图、绘图的仿真情景,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地理读图技能。
评价学生地理信息技能习得情况,应着重关注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
评价学生的地理信息技能习得情况,可分解为对学生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整理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的评价。在评价时,教师可从如下方面对学生学习加以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收集地理信息的?学生收集的地理信息是一手资料还是二手资料?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来源可靠吗?学生绘图质量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绘图方法?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分析到位吗?教师通过对学生以上问题的观察,对学生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做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