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做了皇帝以后,还是和从前一样的做派: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带点儿“混”劲儿。一日,刘邦在宫中宴请家人和群臣,席间,刘邦畅饮后想到了打天下的那些过往,不禁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能得到天下吗?大家可以直言不讳地说。”
众人不知道刘邦为什么突然要说这个,但既然皇帝开口了,也就敢说实话了:“虽然陛下您平日里傲慢而且喜欢侮辱人,项羽仁厚对人尊重,但陛下您在攻城略地后就会分封将领,您与天下人共富贵,而项羽嫉贤妒能,不能相信和任用贤才,属下为他拼杀,他也不记功,得了城池也不分封,寒了人心,所以失了天下。”
刘邦听完后哈哈大笑,说:“你们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他这番话的意思是:“要说运筹建策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那我比不上张子房;要说管理国家,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保证物资和粮食供应,那我也不如萧何;至于统领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我更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之士,我能够恰当地使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够夺取天下的根本道理。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信任,这才是他败给我的根本原因啊!”
刘邦这番话可谓经典,一语道破了他和项羽在用人方面的差距,不过,他这句话也能表明刘邦此时的意气风发。
不过此时,刘邦还未尽兴,接下来,他又走到自己父亲面前,对自己的父亲说:“父亲大人,当年你认为我游手好闲、没出息,也不置办家业,让我向二哥学习,多勤劳拥立,现在您觉得我跟二哥相比,谁更成功呢?”说完这些,刘邦更是乐从心中起,虽然刘太公面上尴尬,但也着实为儿子高兴,众人在听完这些后都捧腹大笑。
说到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还有一桩趣事:
自古以来,中国人看重孝道这个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并不是说说而已!同样的地,在子女面前,父母也要有绝对的尊严,比如父不跪子的传统,也是由来已久,让父亲给儿子下跪,这是为天理不容的,但汉高祖刘邦却遇到了这样的困扰。
皇帝是九五之尊,全天下人见了皇帝都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可以说,在中国,皇帝就是最至高无上的存在!
当时,刘邦刚刚打下天下,建立汉朝,他将曾经被项羽扣押作人质后又回老家的老父接到了身边,以表自己的孝心,但是,当刘邦父亲到来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刘邦的父亲见到自己到底该不该下跪。
如果下跪,就坏了中国人孝道的传统,这要是不跪吧,就坏了皇帝的传统,有损皇帝的尊严,这让刘邦犯了难,为此,在刘父被接到长安后,两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见面。
刚开始,刘太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自己的儿子将自己从老家接来享福的,但是为什么久久不与自己相见呢?这让刘父很是发愁,后来,刘太公的随从跟他说了事情的缘由后,刘太公便觉得自己的儿子打下了天下,自己跪一下也没什么,便让人去和刘邦说。
但是这个提议被萧何等大臣阻止了,后来,刘邦便想了个办法,既然父亲要给自己下跪的原因是他在名誉头衔上不如自己尊贵,那么,索性就给父亲一个头衔,让他在头衔上比自己的皇帝高上一辈不就完了?
所以,刘邦就下谕旨,将刘太公封为了太上皇,地位尊贵度高于皇帝,只不过没有摄政之权,这样子,刘太公见到自己就不用下跪行礼,反而自己可以给父亲行孝礼,事情算是圆满地解决了。这个方法由于十分的便利,便被后世的皇帝所沿用,历史上也因此出现了好几位太上皇,给历史增添了趣闻。
刘邦在起兵前就喜欢喝酒、喜欢美女,当了皇帝后也没改,且这些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封了吕雉为皇后,同时又娶了几位娇妻,整日与她们嬉笑打闹在一起,吕后自知也是无法收住丈夫的心,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刘邦的宠姬中,就有一个叫戚姬的人。后被人称为戚夫人。
刘邦的情感生活我们稍后再说,我们再看刘邦与臣子相处,依旧是没有分寸,全无半点君臣之礼。
在刘邦喜欢的臣子中,有一个叫周昌的人,周昌也是从沛县起兵时就追随刘邦,虽比萧、曹、樊等稍逊些,但与刘邦的私交,也非同一般。刘邦喜欢周昌,关键是他这个人不藏不掖,为人处事亮亮堂堂。汉立国,刘邦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人太耿直了,有时也难免让主子或上级尴尬。
这一天,原本是歇朝休假的时间,周昌有几句话,非得马上说给皇帝听不可,于是急如星火地闯进宫。迎头正要奏事,周昌猛地发现,刘邦抱着戚夫人正亲热呢。瞧这个寸劲,打扰了天子的好事!周昌扭头就走,心想我佯装没看见,陛下你继续乐你的便是了。
这边周昌疾步欲离开,不料身后的高祖刘邦推开宠妃,跑着追了上来,一把从背后推倒周昌,跨腿骑在了他的脖子上,摁住周昌问:你小子都看到了,你老实交代,在你眼里,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知道这是刘邦为了遮臊,故意跟他开玩笑呢,但还是心里咋想就咋说:“陛下你就是个桀纣那样的荒**暴君。”刘邦听罢,哈哈大笑起来,放开了周昌。一场尴尬就这样化解了。
经此一事,刘邦更喜欢周昌了,喜欢他有什么就说什么。
刘邦因宠幸戚夫人,动了废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的念头,周昌极力反对。有一天君臣俩在一块儿又谈起此事,周昌都急眼了。周昌因为平时有些口吃,情急之下更是青筋暴露、语不连贯,他道:“但我期……期期……期期认为不……不……不行;陛下若……若真……真废太子,我期期……期期宁……宁死不……不遵命!”意思是:“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高祖欣然而笑,不仅没觉着周昌冒犯自己,反而被他急赤白咧的真诚打动,欣然大笑起来。为这事,吕后事后下跪向周昌表示谢意,周昌心说:“我是为的汉家江山又不是为的你!”
不只是刘邦,汉朝的武将们也是粗人出身,受过教育的很少。每次宴请群臣,在富丽堂皇的汉朝大殿上,这些臣子们大呼小叫、嬉戏打闹,有的喝醉了还对刘邦直呼其名,有的还在大殿内舞起剑来。
叔孙通知道皇帝越来越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原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刘邦说:“得无难乎?”叔孙通说:“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原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刘邦说:“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进行演练。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上可试观。”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吾能为此。”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这时正巧是十月,能进行岁首朝会的实际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