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后,刘邦很快拜会了项梁,并表明了自己的投靠之意,项梁早前就听说过刘邦的大名,尤其是砀县之战,更是让刘邦声名远播,但是真正吸引项梁的不是刘邦本人,而是他的九千人马,要知道,刘邦这九千人马都是精兵强将,还有萧何、张良、曹参等人的协助,而刘邦的要求很简单:希望项梁能助他攻下丰邑,所以,项梁毫不迟疑又给了刘邦五千人马和十个将领,这样,刘邦带着扩充后的队伍再次攻打丰邑,这一次,刘邦终于拿下了丰邑,这一口恶气终于出了。
很快,刘邦也见到了“传说”中的项羽,他从前听到的都是关于项羽的美誉,然而,当真正看到项羽后,他发现此人是个嗜杀且残忍的人,项梁派项羽攻打城池,但只要是遇到抵抗的守军,他就会在破城后全部斩首,这种极其残忍的手段令人不寒而栗。
不久,关于陈胜有了确切的消息——确实已经死了,他是兵败之后被自己的车夫杀死的。此时,既然陈胜已死,那么,起义军就急需一位新的带头人,于是,在项梁的提议下,大家坐到了一起讨论此事。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最想坐上这把交椅的就是项梁,项梁本人也是有此打算,但是项梁身边也有一位谋士,那就是范增,范增告诉项梁:“将军不要急于争这个位子,要想服众,应该立一位楚国国君的后人来做这个王,当初秦灭六国,楚国是没有过错的,楚怀王被秦国的奸计骗入秦国而客死他乡,到现在,楚国人民还怀念他,而且秦国攻占楚国最为艰难,所以民间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是哪怕楚国只剩下三户人家,最后灭掉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人),当初陈胜起义失败,也就是因为他自立为王,所以气数很快就尽了,如今你起兵江东,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投靠你,就是因为将军家世世代代是楚国名将的原因,我认为将军也该找一位楚国国君后人为王,如此才能众望所归、聚拢民心。”
范增这一番话如当头一棒打醒了项梁,虽然民间传说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未必是真,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他懂,于是,他采纳了范增的建议,派人到民间寻找失落的楚国王孙后代,最后找到了正在牧羊的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后人称为王孙心),项梁将王孙心在经过一番“捯饬”后,推荐给大家认识,大家对这位王孙心的身世持怀疑态度,不过既然是项梁推介的,大家也都接纳了,于是,在公元前208年六月,众人拥立王孙心为楚王,名号仍叫楚怀王,定都盱眙,项梁自封为武信君,其实,王孙心只不过是项梁的一颗棋子罢了,真正的实权仍然在项梁手里。
刘邦对这一形势看得很清楚:在新政权里,项梁掌控了绝对的话语权,而这位楚怀王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也不甘心当傀儡,刘邦知道,二人之间早晚要撕破脸。于是,刘邦一方面追随项梁,军事上完全对项梁言听计从;另外一方面,在楚怀王面前,他表现出与项梁截然不同的态度,不是飞扬跋扈的一面,而是展现出自己忠厚老实的一面,如此,他成了楚怀王的知心好友。就这样,慢慢地,刘邦在这一新政权中扎稳了根基,这也为他日后打江山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