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李秀成传》的制作(1 / 1)

半个世纪以来,对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的研究,很长时期里是历史研究领域里的热点。由于李秀成的地位和影响力,凡从事太平天国和近代中国兴衰研究,必涉及李秀成其人其事。

为李秀成作传,是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为李秀成作传的是他自己。1864年,李秀成在木笼里写的“供词”,这部曾被后人呼为“太平天国始末”或“李秀成自述”,可以说是他的第一部传记,它最先有曾国藩的安庆刻本,后又刊登于同年11月的上海《北华捷报》,翌年又由英国长老会结集出版,尔后,刻本林立,它为日后诞生的各家“李秀成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原始材料和依据。

现知第一个为李秀成立传的,是金梁(息侯)。他因参与国史馆编修清史,在撰写《洪秀全传》时,自己私撰了包括《李秀成传》在内的太平天国诸王传略多篇,作者对李秀成尤为敬仰,“秀成忠义动人,军民感服,有大将风”(《中国近代史补编六种》,油印本)。据金梁自称,这些含《李秀成传》的诸王篇,本来是要作为《洪秀全传》附录入《清史稿》的,后来因风云突变,他只得束之高阁,久久未能刊印。

我们现能见到的最初为李秀成作传的,是1923年先后由常州华新书社和上海文明书局分别推出的《太平天国志》(李法章著)和《太平天国野史》(王文濡著),两书均分别撰有《李秀成传》。文中按旧史家笔法,塑造儒家色彩涂抹的李秀成形象,打扮成为“一代完人”、“天国孤忠”,多与信史相背,只可以视为是一种太平天国文化而不宜引以为史据。

20世纪30年代初,太平天国传奇故事陆续登上舞台,被写进戏剧,李秀成开始走进民众中。1934年出现的一部《李秀成》,系曹聚仁著,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三十二开,二万字。作者叙述了传主慷慨的一生,但多掺杂野史传闻,甚至还引用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并于扉页抄录了所谓李秀成在苏州泛舟太湖时的两首七律“举觞对客且挥毫”、“鼙鼓声声动未休”,未能全部摆脱宣传品的窠臼。

旧中国另一种《李秀成传》,系陈弥冬著。1943年,陈在桂林经办《大千》杂志,即由大千书屋出版。本书号称“是忠王事迹的信史,是太平天国的实录”(《大千》杂志创刊号)。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是书激励民志,故后又由桂林作者书房再版。由于印刷数量稀少,这本《李秀成传》至今已很难见到了。

李秀成事迹得以从小说传闻和野史中摆脱出来,当归功于史学界前辈的发掘、考信,其中卓有功效的是罗尔纲。1944年,罗尔纲首次应用《李秀成自述》,摒弃《太平天国野史》等莫须有的记述,写下了洋洋万言的《李秀成传》,它作为潘公展等主编《历史贤豪》丛书一种《洪秀全》的附录(另一篇附录是《石达开》),由重庆胜利出版社推出。作者忠实于史,宁删不滥,因此在他笔下的李秀成,是真实的李秀成。李秀成没有被鬼化,也没有被神化,开始回到人间。因为李秀成对于时人有一股人格感召力,以至他多成为戏剧艺术形象思维的佳角,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剧作家欧阳予倩创作的《忠王李秀成》和尔后阳翰笙的《李秀成之死》。

罗尔纲著《忠王李秀成传》书影

沈起炜著《李秀成》书影

张一文著《李秀成》书影

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值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一百周年;李秀成进攻上海,痛创美国华尔洋枪队又密切迎合时势。李秀成很快成为时髦人物,备受青睐,先后出版的有黄一德《李秀成》(上海灯塔出版社,1950年)、蒋志杰《李秀成的故事》(中南人民出版社,1952年)、罗尔纲《忠王李秀成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54年)、沈起炜《李秀成》(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年)、光元《李秀成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和辛林、莫志勤分别在少年儿童出版社、新美术出版社1955年推出的《忠王李秀成》。罗尔纲一书,乃是他依据建国初期《太平天国史稿》(开明书店,1951年)、《李秀成传》的框架,加以补充并以语体文写就的;沈起炜《李秀成》一书列为青年读物,其文字简朴、生动,内容紧凑,几乎包含了李秀成全部的历史活动,用事实说话,不似他书有过量溢美之处。李秀成的声誉日增,他的名字也写进中小学课本。1959年,吴晗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由黎钺编写的《李秀成》一书(中华书局出版),全书一万七千字,篇首篇尾都用了当时搜集苏南所谓歌颂“革命领袖李忠王”民谣。李秀成更出名了。1960年8月,上海《新民晚报》还连载史果(程大千)以李秀成为主角的《太平军痛打洋枪队》通俗小说,后结集印数几十万册。李秀成身份更高了,他不仅是反封建的领袖,而且是反侵略的民族英雄。此后,原在书本或话剧舞台上的李秀成,又被淮剧(《忠王李秀成》)、越剧(《万古忠义》)选进角色。他在民间更见知名度了。

苏双碧著《李秀成评传》书影

黎钺编写《李秀成》书影

1962年以后的十多年,在天天讲阶级斗争的形势下,近代农民领袖李秀成突然被揪出示众,他从被拔高到无产阶级革命派的位置,霎时又降为投降派和叛徒的典范。当人物评价缺乏马克思的唯物历史观时,就会从神化变为鬼化,也时而由鬼化变成神化,成为政治需要的弹性人物;李秀成研究和阅读,也成为禁区。

1982年4月,经国务院核准,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恢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颠倒的历史又重新颠倒过来,随之李秀成恢复了名誉。1985年夏天,罗尔纲据所写的《太平天国史》中的《李秀成传》和1954年写的《忠王李秀成》,重写了《李秀成传》(见《困学丛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全书三万余字,为第一章《家庭与时代》,第二章《从圣兵到忠王》,第三章《克复苏浙与上游用兵》,第四章《进攻外国侵略者》,第五章《艰苦支持》,第六章《忠贞殉国》,第七章《爱护人民,为人民歌颂的英雄》,附《李秀成伪降考》。

1985年2月,由河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近代人物评传丛书”,列有苏双碧著《李秀成评传》,全书十六万字,分十四章,后附《李秀成活动大事年表》。

1992年4月,由军事科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历代名将丛书”,以弘扬中华文化、歌颂民族正气,编集了张一文所写的《李秀成》,全书六万字,共分二十章节。本书简单扼要地介绍了李秀成从小兵到统帅的一生经历。作者指出:李秀成是人,而不是神,“在他身上,既有农民起义领袖的高尚品质,也有农民阶级固有的一些弱点和局限。我们无需感情用事,或把他神化成超人,或把他丑化成罪人。”“李秀成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将永垂史册,无论谁都无法把他从历史或人们的记忆中抹掉。”

在台湾,虽未见有著作李秀成传者,但见有别树一帜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10月初版),此系王云五1978年4月主持工作所编辑近现代著名人物年谱丛书之一种,作为农民将领得以与曾、左、李辈同时进入年谱领域,还是第一个。当然,靠“自述”和后人的笺证,编著者乐炳南对谱主也是推崇备至:“秀成起于卒伍,位次微末,而机智明敏,刻苦勤劳,长于用兵,胆气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