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李秀成后的李秀成
第一节 供词的价值和影响
曾国藩对李秀成供词相当有兴趣,因为供词留下了李秀成的心迹。
当李秀成白天奋笔疾书后,每天夜间,曾国藩都要索取当天所写的供词阅读、修订。李秀成努力、认真地写,他也认真、努力地看。其间还先后命幕僚庞际云、李鸿裔就供词不明、不足处提出质疑,另作审讯。此间有曾国藩手书问辞和李秀成答辞,如问及天京失陷时在城里的天王家族;问天京失陷前夕,李世贤军等的走向:“侍逆各党之窜江西,乃李酋所使。八月以前,则就江西之粮,八月以后,仍复回窜,则徽、宁、句、溧一带秋稻熟矣。其意仍在回顾南京之粮,而不思窜楚窜粤也”;问天京失陷时:“城破时,城中不过三万人,除居民之外,贼兵不过万余人,能守城者不过三四千人”;以及后期太平天国:“贼不如官兵大处,官兵掳掠者诛,贼专以掳掠为生,失民心矣。官兵多用读书人,贼中无读书人”。还有对待洋人洋炮事等:“贼中初亦不解用洋枪洋炮,以其器精细不易用也”、“洋人能算者言在中国只有十八年,不能久住也,官兵必能战胜洋人,惟宜陆战,不宜水战,宜与之硬杀,不宜斗巧,宜以中国土炮为主,以洋炮辅之,不宜尽用洋炮,盖洋炮之精者皆不肯售与中国也。洪秀全本广东海滨之人,素知洋人反覆,故不肯与之合伙。”(《忠王答辞手卷》)在问辞中原来还有问讯“城中窖瘗金银能指出数处否”等字样,李秀成没有回答,或者是回答后没有记录在案就抹去了。
8月8日,在杀害李秀成的第二天,曾国藩就命赵烈文等得力幕僚,分别作分段、誉抄,一式多份,尔后分发各地督抚。此外还有,一份连同奏折送缴北京军机处存档;一份交安庆付梓刻印;一份快马递送到上海,译成英文由海关出版,上海基督教长老会的出版机构承办印刷,再交由《北华捷报》,1864年10月分三期整版连刊,公布于海内外。1865年,由上海pres by tevion Nission press集印成册。
《李秀成供词》受到北京和各地注意。军机处这份,共一百三十叶,每叶二百十六字,共二万八千八十字,与曾国藩安庆九如堂刻本二万七千八百十八字同(不包括军机处抄本的空格和曾国藩附记)。军机处抄本旋因清廷以为是删节本,于是又由曾补钞“十要十误”和“防鬼反”内容。安庆九如堂刻本当时传播较广。江西巡抚沈葆桢把它给在囚笼中的干王洪仁玕看了。洪仁玕就其中若干内容,尤其是涉及李秀成品性和行为作了批评:
一、说李秀成徇私情,以李昭寿镇守滁州,原滁州守将甚妥善,因李秀成与李昭寿“有八拜之交及亲谊内戚之情,调换镇守,众议沸腾”。
二、称李秀成“坐守苏、杭、常、嘉等郡……将该地钱粮招兵自固”。
三、指责李秀成“苏、常调守迭更,用人不当”,“苏州守将谭绍光不服军民,以致杭、嘉各抒己见”。
四、壬戌(1862)春,曾国荃湘军进逼天京,李秀成赴援迟缓,又“欲自获全功而于侍、辅未到齐前进攻”,致受损失。
五、癸开(1863)夏,雨花台失守而不及救,“反行下游放师苏、浙”。
洪仁玕驳李秀成亲笔供词
六、王长次兄为忠正之人,洪仁玕为才学之士,而李秀成不认不信。
七、李秀成全掌兵粮之权,并非无权,且受制于他人。
洪仁玕在签驳《李秀成供词》中说,他原来心存厚道,本不想对自己人有什么指责,但看了《李秀成供词》,“得胜时细述己功,毫不旁及他人之策力,败绩时,即诿咎于天王、幼西王及王长次兄等”,他认为不公平。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高干见到《李秀成供词》的唯一的一个人。李秀成很多的所作所为,他都耳闻目睹。他的批评不少就很有说服力,切中要害,如1862年救援天京迟迟未行,只注重苏南不顾及天京,特别是将苏南浙西等地钱粮招兵自固,与李世贤、杨辅清等军头拥兵自重,游离于天京,造成太平天国晚期尾大不掉的一大惩结,等等,可为至评。
时在江西主持军事的陕甘总督杨岳斌还将《李秀成供词》再行重刻,以图影响在本省活动的李世贤等各路人马。因为《李秀成供词》只捧曾氏兄弟和湘军,李鸿章读了颇为愤懑,向曾国荃发泄,曾国荃当即加以解释,并表示歉意:“李秀成屡经雄师击败,所陷江浙诸郡县皆为部下攻克,积愤已久,故作此诋毁之词。家兄忙中未及删改,弟则毫未闻及,此事至今亦未阅过一遍,可想见其疏矣,乞恕,乞恕。”(《曾忠襄公全集·致李鸿章》)
《李秀成供词》很为时人注意,以致坊间流传有很多种版本。据罗尔纲称,其中就有一种清同治三年(1864)孟冬刊刻的本子,书面题字,中作“新刻永安州英雄起义”,右为“洪秀全三人结拜,钱江演计取金陵”,左为“曾大人克复江南,生擒李秀成亲供”等字样,书中内容分为三卷,在卷二结尾加有“若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此版本书很快就消失了。而颇有影响的一种,乃是《近世中国秘史》本,系清光绪三十年(1904)扪虱谈虎客(韩孔厂)在日本编印的。编者据九如堂本删改,共二万六千六百二十五字。1936年,为北京大学影印,由史学家孟森作序。但曾国藩家藏的《李秀成供词》原稿本未公布。1944年,因曾国藩后裔曾昭桦同意,由广西通志馆前往钞录,并拍摄十余张照片。后将此九如堂本《李秀成供》上补抄的本子和照片交由罗尔纲研究与考证。
罗尔纲著《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书影(中华书局1954年6月版)
罗尔纲著《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书影(中华书局1957年11月版)
罗尔纲著《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书影(中华书局1982年7月版)
罗尔纲著《增补本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书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3月版)
罗尔纲先生自1931年起就对《李秀成供词》和太平天国进行了研究和考证,历经四十九年,作出了巨大的成绩和贡献。
1949年1月,罗尔纲在中央研究院《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8卷第1期发表了《湘乡曾氏藏忠王李秀成原供》,此后四十余年,于《李秀成供词》研究和考证锲而不舍,成绩累累:
1951年1月,《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开明书店出版,5月再版;1954年6月,《笺证》(修订本),中华书局出版,1955年2月再版;
1957年11月,《笺证》(增订本);
1982年7月,《李秀成自传原稿注》,中华书局出版;
1995年3月,《增补本李秀成自传原稿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在此期间,即1958年还推出一部《忠王自传原稿考证与论考据》,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罗尔纲1995年推出的《增补本李秀成自传原稿注》,除了以1963年台湾影印的《李秀成供词》原本为底本,又补注了20世纪80年代所发现的太平天国史料多条,如从《天兄圣旨》证实李秀成所说洪秀全为洪镜扬后妻李四妹所生,据《天兄圣旨》纠正了《李秀成供词》所说天王妹嫁萧朝贵为妻,澄清一百多年来传诵的太平天国的天妹、女英雄洪宣娇乃是乌有人物,等等。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所以今天学习和研究近代中国和李秀成,必须读罗尔纲的《李秀成供词》考证。它是我们治太平天国史的一把钥匙,一把必须用的金钥匙。
《李秀成供词》自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如果没有《供词》写作,太平天国很多的人和事将因失落和不解,而为千古之谜;若干大事小事将漠然了之,尤其是能说明大小人事的细节琐事将被永远湮没。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秀成不管他抱有何种动机,这份供词也颇有文化价值;放在一条历史长河作考察,它的文字里所表达的若干不利太平天国言行,包括写作者执持的阿谀失节言语,又如何能就此对写作者作诋毁呢?曾国藩的立场,必然是会将《李秀成供词》作修改、删节,甚至如史家共识的作销毁,但他仍能将《李秀成供词》作大致保留下来,致使能传世于今,这也是一大功绩。
李秀成是近代中国非常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由他所写的供词,也是中华两千年最长、最详的一份出自农民军事领袖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