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青浦等地接连失陷的消息传来,李秀成方才感到时态严重,他当即行文嘉兴等地,命立即出动十余万人马北上增援,自己从苏州聚集万余,水陆两路赶来救援。
5月17日,李秀成陆路人马以郜永宽为前锋逼近太仓,在东门外九里板桥,正遇江苏地方军知府李庆琛部呼啸而来。他乃是卸任的江苏巡抚薛焕仅剩的一支军队。薛焕因苏抚为李鸿章署理,不甘失败,孤注一掷,把所有兵力全都投在侵犯太仓州处。到临走挣扎时,还想捞上一把。
李庆琛求胜心切。李秀成见江苏军急于立功,有意退却一步,派遣千余兵丁伪降,李庆琛急于追击,不料伪降者乘不备从营内杀出。李秀成大军乘机杀回,大战两日,全歼李庆琛部主力五千余人,只有参将姜德率百十残兵逃往宝山。
李秀成水路人马由忠孝朝将陈炳文率领,从青浦赵屯港、四江口奋进,击溃江苏军参将李恒嵩水师,夺得炮船十余艘。乘胜攻打青浦。
李秀成水陆两路以优势兵力歼灭江苏地方军,打开了三攻上海的良好开端,但他歼灭江苏地方军,却也为李鸿章淮军在上海横行扫除了道路,使淮军在上海成为唯一的主力军,独来独往,这却又是为李秀成意料不到的。
薛焕虽发表为通商大臣,但手中无兵,已不成气候了。
一天后,李秀成大军乘胜前进,围攻嘉定、宝山,绵亘几十里。英法联军留兵四百名驻嘉定,其余撤回上海。柘林、奉贤的英法联军也分别退回上海。
五天后,即5月25日,英法上海当局调回浦东军队增援嘉定,军至南翔,为已占领南翔的李秀成部所阻,大战三日,英法联军大败。明日英提督士迪佛立率联军焚嘉定城,逃回上海。
嘉定收复。
李秀成亲率水陆大军乘胜行进;别支陈炳文军占泗泾,击溃上海绿营驻军,主力进至虹桥、漕河泾、七宝,距上海县城二十里;别支攻青浦,击败常胜军主力,破参将王玉林于广富林,围松江。
李秀成连战连捷,把装备有近代化西式枪炮的英法联军等打得一败涂地,落花流水,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自一打上海后,他从战争实践中,认识洋枪洋炮的威力,就此为自己部队配备,鸟枪换炮。过去作战,只凭勇气,采用人海战术,排成传统阵图,以势压人,但与配备有西式枪炮的敌人对仗,还未照面,就被远处射来的莫名其妙的火器杀伤。由此李秀成也学乖了,大力采购西式热火器,聘请洋人当教练。他麾下有百十个洋教练,都得到非常高的物资待遇,英国人呤咧就是他的炮兵教练。呤唰并为李秀成拉起一支队伍。据呤唰说,李秀成还封他为“上校”。李秀成还在昆山开设了两处兵工厂呢,后来落在李鸿章手后,李鸿章以为基础建成江南制造局厂。
李秀成部队这时武器有了换装。据后来在苏州的英国人马惇说:李秀成的军队有四分之一拥有枪支,他的千名卫队完全配佩来复枪。
李秀成自出苏州至太仓歼敌,乘胜收复嘉定、青浦,重围松江,吓得英法联军龟缩在上海,不敢前来交锋。对此过程,李秀成在两年后被俘的供词中,写了这段得意之笔:
我十二年在省住有四月之久,然后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接薛巡抚之任,招集洋鬼,与我交兵。李巡抚有上海正关,税重钱多,故招鬼兵与我交战。其发兵来破我嘉定、青浦,逼我太仓、昆山等县,告急前来,此正是十二年四五月之间,见势甚大,逼不得已,调选精锐万余人亲领前去。此鬼兵攻城,其力甚足,嘉定、青浦到省一百余里,其攻城,尔外无救,五六时辰,其定成功也。其炮太利害,百发百中,打坏我之城池,打平城池,洋枪炮连响,一踊直入,是以□我救不及。接到警报,当即启兵,救之不及,失去二城。该鬼兵即到太仓,即而攻打,外有汉军而来,助其之战。打入城者,鬼把城门。凡见清官兵,不准尔自取一物,大小男女任其带尽,清官兵不敢与言。若尔清朝官兵多言者,不计尔官职大小,乱打不饶。至我天王不肯用鬼兵者,因此之由也。有一千之鬼,要押制我万之人,何人肯服,故未用他也。那时鬼兵已至太仓开仗,我亦到来,外有清兵万余众,鬼兵三四千人,清兵自松江、泗泾、青浦、嘉定、宝山、上海连来大小营寨一百余座,城城俱有鬼兵守把。我到太仓,当与其见仗,两边立阵迎战,自□至午,胜负未分,两家受伤千余士卒。次早又立阵于东门,开兵大战,自辰至巳,力破鬼阵,当斩数百,追其下水死者千余,当破清营三十余座,得其大炮洋枪不计其数。次早行军,即追其尾,困其嘉定城中之鬼未得出来。上海来救之鬼,是广东调来之鬼,立即来救嘉定这城鬼子,由南翔而来,当与迎战,两阵并交,连战三日,俱是和战,两家伤二三千人。那时见不得,飞调听王陈炳文带万余众到,当即再与交锋,一战鬼兵大败,又斩千余。其救嘉定未得,其追逃,被我追杀其大半,克复定城。派官把守,即下青浦。又将青浦鬼兵困稳,外又有松江洋鬼及上海再调来救其浦县,用火舟而来解救,此之天意从事,我早架大炮等他,此正火舟来之候,不意我亦开炮打他,初一炮正中其舟,其火舟烧起,其救末由,其浦城鬼兵自行退去,自惊下水而亡数百余鬼子。下路地方,动步皆水,实实难行,有警急之事,错步性命难全,是以鬼兵惊退下水而亡,因此之来由也。收得青浦之后,顺攻泗泾之营十余个。自泗泾至下到松江以及太仓而来,大小营寨一百三十余营概行攻破,松江城外之营亦已攻开,独松江一孤城,城内是鬼子所守。次日又有上海求救之鬼用舟装洋药洋炮千余条而来,经我官兵出队与其迎战,鬼败我胜,将其火药洋炮洋枪为我所有。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将松江困紧。
因为没有涉及曾国藩湘军以及湘军败状,李秀成就写得潇洒、流利,如实作了描绘。此处有失误处,就是把薛焕写成了李鸿章。当时李鸿章和淮军刚到上海,并未与李秀成接仗。李秀成嘲弄李鸿章仰洋人鼻息,痛骂由之。李鸿章后来读供词这段文字后,非常恼火,写信给曾国荃。曾国荃表示歉意,说是老兄在删改时出自疏忽没有除去云云。
此后李秀成在上海所遇到的劲敌,才是李鸿章淮军。淮军按湘军编制,他的主要组合是两淮的地方团练,他们的头目刘铭传、潘鼎新、张树声、周盛传等多有长年与太平天国交战的丰富经验。李鸿章初至上海,淮军分军为二:一是由潘鼎新等进略浦东;一是李鸿章自率程学启等转战浦西。
李秀成军在浦东转战不利,什天安吴建瀛等万余人献南汇投降,抒天福汪有为弃川沙城逃跑。
李秀成军在浦西战场亦不利。6月2日,与程学启军战于新桥,失败。6月17日,围程学启军于新桥,进至法华、徐家汇。但在徐家汇九里桥为李鸿章援军所败,退回泗泾。
与此同时,湘军抵达天京南郊。洪秀全又惊惶失措,沉不住气,急令李秀成措策援京。李秀成供词无可奈何地说:
天王一日三道差官捧诏到松江追我。诏甚严,何人敢违,不得已,将松江兵退回,未攻此郡,因严诏之逼。然后转苏州,与众将从长计议。
1862年6月,李秀成只得撤松江围,放弃继续进攻上海,回到苏州。
本年的两次进攻上海,功败垂成。
将在外君命应有所不受。但李秀成缺乏主见,不是一个好的战略家。
进攻上海是他战略上的又一大失策。一是不从太平天国全局考虑。当他进军上海之际,正是湘军各路人马集结向天京逼近之际,他不作有序的统筹之策,由此丧失了对付湘军这个主要敌人的时机。二是加速了清朝政府和英法殖民者的勾结,共同对付太平天国,使太平天国在东西夹攻间挨打。李秀成本人亦左右奔走,处处被动。
李秀成进攻上海的战略失误,稍有明智的旁观者就看得很清楚。当时有个苏州人黄畹在《上逢天义刘肇均禀》就指出:“夫用兵之道,当舍坚而攻瑕,避锋而挫弊。与我争天下者,清也,而非英法也。今天下未宁,方将经略中原,中原之疆土,十仅克复二三,所欲资兵力者甚多,则我之待夷,宁和而毋战,不宜轻失外援以启边衅。”又说:“曾国藩之据安庆,乃真心腹大患耳。夷人之性尚势而重利,趋盛而避衰。我苟姑置不问,用兵上游,一二年间**涤腥秽,奠安区宇,削平僭伪,则洋人必稽首称臣,愿世为屏藩而罔敢贰心。”黄畹认为,太平天国当前主要敌人是清王朝而非在上海的外国人;太平天国的心腹之患是安庆的曾国藩,而非上海区区清军,只要解放全国,侵占上海的英法殖民者是不难解决的。
当时黄畹本想晋谒李秀成面谈,以本人头发尚短,未敢轻入,故请刘以书信转呈。
李秀成没有见到这封信,刘肇均也不把信作为是一份高质量的战略策划及时送呈。但以李秀成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即使读了这封信并能召见黄畹面谈,他也是不可能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