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三次进攻上海(1 / 1)

第一节 遥控上海战场

从1862年1月到4月,李秀成有四个月时间是在苏州忠王府度过的。这是他在建立苏福省后的一段比较长的休闲日子。

刚回到苏州时,他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恢复社会秩序和安定民生上。他在供词里说:

苏省之民,又被陈坤书扰坏,后我回省,贴出为民之钱米,用去甚多,各铺户穷家不能度日者俱给本钱,田家未种,速令开耕。发本其用,苦种之家,无不发粮。当三月之后,我在省时,斯民概安,仍然照旧,发米贰万余担,发钱十万余千。发此钱米之后,百姓安居乐业,后丰足之时,各民愿仍将此本归还,我并不追问,其自肯还我也。后又将郡县百姓民粮,各卡关之税轻收,以酬民苦。

李秀成为治理苏南,可谓用心良苦。

二十世纪初以来,由于梁启超和辛亥革命党人等宣传,李秀成被说为太平天国后期非常人物,一朵耀眼的奇葩,尤为江南民众称赞,我意当得益于这段时期。一部太平天国史里,确实也只有李秀成懂得民生民治,发展社会生产。洪秀全只是在李秀成要求后给苏福省颁发了一道安民诏旨,其余他是不懂的。

供词的这段文字写得有板有眼,如此翔实,也是要让曾国藩清楚他在太平天国的治民艺术,他是最关心民间疾苦的,是太平天国出类拔萃的俊杰。

李秀成虽然身在苏州,但仍将注意力放在百里之外的上海战场。他把攻打上海的最高司令部设在苏州忠王府,遥控着战场上瞬息万变的生死搏斗。只是在上海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太平天国的将帅,实在是不尽如人意。太平天国自天京内讧后,人才捉襟见肘,指挥员有勇无谋,缺乏才智,还经常犯兵家低级错误。

当时所谓五路起兵进入上海、松江地区,其实只有浦东、浦西两个战场的两路人马。其中浦东战场是主力,但指挥数万大军的最高主帅乃是十六岁的忠二殿下李容发,年已二十八岁的广西桂平老兄弟、忠义宿卫军主将谭绍光在征途中奉调去了湖州前线。李容发按既定方针,一鼓夺气连下浦东金山、奉贤(奉城)、南汇、川沙等县城,大军直指吴淞江东岸的高桥镇,与西岸来自苏州的忠逢朝将刘肇均军遥遥相对。太平天国的人海战术,以至令苏州河畔的英国领事馆楼顶平台上,也能望见太平黄旗如盖,黄巾红巾包扎的滚滚人头。

天王与苏福省四民诏旨

李容发挂帅,李秀成当然是一百个放心,但统帅并非只要冲锋陷阵,更须要能运筹帷幄、善用将士。李容发少年气盛,又有李秀成做后台,缺乏与麾下沟通,不能和谐相处。南汇守将什天安吴建瀛、刘玉林等万余人叛变,导火线就是李容发的盛气凌人。李秀成这次组织攻打上海,仍缺乏对英法驻沪军队和华尔洋枪队干涉的预防认识,李容发酷似乃父,所以当英国提督何伯和华尔化装为猎人前来高桥侦察,也未引起他的注意,仍疏于防备,遂令英法联军和洋枪队得逞,一陷高桥,二陷肖塘。

在西战场,李秀成命六王宗、老弟李明成挂帅。清军官私文书不知就里,把他说成是谭绍光,不确。西战场各路人马,也遵从李秀成遥控所制定的围而不攻的稳健战术。

见有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二月六日(1862年3月6日),李秀成由苏州发给刘肇均的谆谕:

忠王李谆谕忠逢朝将刘肇均弟知悉:

缘昨接六王宗来文,据称泗泾妖氛甚重,拟先攻泗泾,以折其势等语。伊所言亦是。但查阅地势图形,若荃攻泗泾,其地面不宽,恐有分布不开之势,已饰六王宗与忠佑朝将黄一面扎队兵进泗泾,一面会带各队合兵力攻七宝。如七宝一破,泗泾之势即孤,亦不难扑灭。一经两处成功,即先在泗泾、七宝两处分扎营盘。泗泾之营派稽天义曾弟、锦天安吴弟把守。七宝之营派荷天义麦弟把守。

该两处既经屯扎,不宜力攻再进,必于沿江连营,以为相持固守之计,令其于这边由七宝至陈行、右汛、俞塘、宝河一带约离江边一洋庄之地,内安营盘,外筑炮台,以应二殿下隔江那边之声援。

所筑之营,必要营营相连声息,便于接应。营盘之外再立炮台,既可保固诸营,亦可轰击妖路。并饰二殿下于对江那边川汛塘桥上南界沿江一带,亦照此一样筑立营垒炮台,同资堵御,以应六王宗这边之声势,俾该两边彼此连络,以壮声威,为合堵江路水面来妖之计。又饰忠孝朝将陈炳文弟由天马、娄、菁交界而进塘桥头五里张泾,宜取松江。并令六王宗俟将沿江营垒炮台保稳守固,亦即进兵协取松江。如松江克复,交六王宗同范起发弟驻守松郡,即令六王宗分兵把守仓城,以为犄角之势。忠孝朝将之队饰赴吴松口相地安营,屯兵驻扎,以逸待劳,而为缓步进兵之计。至于弟队之兵,可由嘉定境出野鸡墩,于吴淞江、黄渡等处安扎营盘,深沟高垒。该营须要筑得坚坚固固,飞鸟不入方好。能于蟠龙右汛分扎营盘,可与六王宗泗泾、七宝一带以通声气,最为上着。弟宜见机固稳军机为要。有粮即盘,妖来即剿。然弟队兵士虽多,颇形散漫,须要留心整饰,以肃戎行,而固机宜。如此四面云屯,将上海包围定叠,令该妖内中自变,方可乘机计取。我军总宜先固军机,似不在一时恃强角力,能以善谋计克,斯为上策矣。

为此特谕,并发给地图一张,仰弟按图□营,缮具□□照应各路,相机而行是也。此谕。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壬戍十二年二月六日

当时刘肇均军驻扎嘉定,李秀成这份谆谕,途中为清军搜取,他没有读到,因而对驻扎在泗泾、七宝附近的李明成举止不甚清楚。

李秀成的围而不攻,以静待动,以逸待劳,企图在上海当局“内中自变,方可乘机计取”,正是守株待兔的消极战术。而且这种人海围术,在已是西方热兵器风行的战争中,早已失效。他是看着地图、纸上谈兵,只能是闭门造车。岂不知早在他攻占杭州,将引兵北上上海时,上海纳税外国人举行了会议,设立“中外会防局”,主持有关防卫上海的事务,公开以武装对抗太平天国。2月13日,驻沪英法军头会商防务,大致确定:由法军防守法租界和上海县城;由英军驻守英、美租界,兼守北门及附近城墙。这时候,驻上海英军有六百五十人,法军九百人,还有以外国人充军官、招募中国人为士兵的洋枪队一千二百人。英法当局且以太平天国进军上海影响租界贸易和供应为由,主动与清方联系,相约共同作战,并作出第一战略目标是肃清距上海城百里内的太平军据点,以集中兵力逐个夺取。

李秀成当然更不知悉,江苏、上海官绅们经多次乞求安庆曾国藩,已达成将由李鸿章组织淮军前来上海助阵。

太平天国浦西战场风雨大作。

1862年2月,东进大军与重作整顿的洋枪队在松江附近交锋,一败于天马山;二败于广富林,将士被俘多达七八百人,尽都押往上海杀害。

华尔因抗击有功,封为清军参将。3月16日,洋枪队被清朝当局命名为“常胜军”。

浦西战场遵循李秀成围而不攻的战略方针,军队反而遭敌攻而被歼之,处处挨打。主帅李明成本在天京忠王府为长兄李秀成当大管家,日常过着喝葡萄酒、临摹古帖的悠闲日子,在随家来苏州后,由长兄安排为西线主帅,这位已沦为公子哥儿的六王宗,从无有实战经验,只能遵长兄所说亦步亦趋,面临顷刻万变的战争就不知所措了。

4月3日,上海英法联军在兵增至三千名时,从徐家汇主动出击:一败太平军于七宝王家寺;二败太平军于泗泾;三败太平军于七宝龙珠庵。

太平军败退。

英法联军乘胜追击:4月17日,占周浦镇;5月1日,占嘉定;5月12日,占青浦;

5月17日,占南桥;5月20日,占柘林。

英法联军行进迅速,李秀成一日之中,竟连续得到几次败讯,他已来不及作新的决策了。他本人和指挥部离开前线也太远了,运作迟迟极为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