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9月,天王洪秀全组织了大规模西征,西征的最终目标,仍是解救安庆之围。
西征由陈玉成部走北路,李秀成和李世贤、杨辅清等部走南路。
各路人马行军路线是:“英王由江北前进,他们的目的是在三月(公历4月)会师武昌。忠王自南昌以下横过江西,经瑞州至洞庭湖上的岳州,由此到达武昌以西的地区,侍王横渡鄱阳湖,经南昌、义宁州入湖北,进攻武昌南面。辅王取道湖口、九江;如可能,用船运军队溯江而上,攻打武昌的东面,英王的军队攻北面。”(王崇武译注《英国参赞巴夏礼报告在黄州访问英王陈玉成的经过》)
远水以救近火。太平天国走南线的各路人马仍是采用声东击西、围韩救赵的老套子,以全力攻打千里之外的湘军后方基地武昌,以调动围困安庆湘军回救。
它也是避实击虚,不是以歼灭湘军主力为根本目的而解救安庆之危。
因此李秀成等大部队多赴南线,只有陈玉成一军走北线。南线散布乃是湘军偏师,无足轻重,即使取胜,仍难解脱安庆困境;进军敌后武昌,意在调动安庆湘军回援,但回援与否,还得在于敌方决策,而它行军千里,这种迂围、曲折,路线长远,时间冗久,却违背了兵贵神速的用兵法则。如按计划即使能在武昌会师,至少也得有半年时间;在这半年漫长岁月中,战况万变,不知该有多少变数产生?此时安庆已围困一年,难以再折腾了。由此军事上将会产生很大的被动。
李秀成不知是怎么考虑的?
1860年9月底,陈玉成就出天京渡江西去,从北线组织所部人马解救安庆之围。10月,在安徽桐城西南挂车河与湘军多隆阿军交锋。多隆阿军多以骑兵杀阵,万马奔腾于沙场,陈玉成军多是步兵,难以招架,屡屡败绩,行进道路被阻。
李秀成迟迟才离开天京,取道南走。一路行军颇为缓慢,显示出他对这次西征武昌、解救安庆很有些消极抵制的情绪。在取道安徽太平府(当涂)、芜湖、繁昌、南陵、石埭后,历经一个多月,方才在12月1日,至羊栈岭攻克黟县。
羊栈岭距祁门曾国藩大营仅六十里。
李秀成军的前哨已出没于祁门大营附近。曾国藩大惊,与家人信即称“朝发夕至,毫无遮阻”。他的大营只有三千亲兵,附近休宁也只有张运兰一支人马,且亦前后遭到夹攻。
曾国藩只得招来鲍超军驰援。
太平军朝夕可至,曾国藩自料稍有接触,不死即俘,他就赶快写好遗嘱。如果说当年在初出湖南兵败要投江自杀有作秀之嫌,此次却只能是真戏真做了。
祁门大营乱成一团,幕僚们惊慌失措,其中学生李鸿章早就因祁门为兵家绝地,不同意扎大营,与曾老师有言语冲突,此时即愤然离去,其余人等多有把行李放在舟中,准备逃跑。曾国藩见人心涣散,欲擒故纵,声言愿离开者,可发给路费,危险过后仍欢迎回营,这样一来,反而使这些人却不好意思走了,表示愿意与大帅共患难、同生死。
翌日,鲍超军赶来,李秀成军本无战意,稍有接触,就退守黟县北的卢村。第三天,李秀成军与鲍超、张运兰两军战于休宁柏庄岭,损失几百人。李秀成自在皖西二郎河等地与鲍超军作战受挫,对鲍超军就不敢刺刀见红,稍有遭遇即退却。他在被俘囚禁中回答曾国藩幕僚李鸿裔问辞“某军为贼所惮”时,就答以:“鲍军之冲锋猛战;皆贼中所惮。”
李秀成南路援安庆路经祁门图
当日,李秀成大军放弃黟县,按原路退出羊栈岭。随即匆匆撤兵南下,经屯溪、婺源转道入浙江去了。
曾国藩总算逃过了一劫。
在此期间,曾国藩精神相当紧张,甚至惊慌失措。据说当李秀成退兵之后,鲍超率亲兵前来祁门拜谒曾大帅:“众迓之于营门,国藩亦从容而出。超下马,将行礼,国藩蘧趋前抱持之曰:不想仍能与老弟见面,言已泪下”,“不复能自持矣。”(《一士谈荟》)
这次祁门被围,对曾国藩行军作战是一个大打击。它也是李秀成首次与曾国藩近距离的接触。此时李秀成行色匆忙,在皖南乃忙于行军,不急于攻城略地,盖皖南非他管辖地也。他不愿为此一拖时间,二耗兵力,也疏于对祁门围攻,因为怕与鲍超打硬仗,就放过了攻打大营的大好时机,他没有意识到这次攻打大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时得逞,俘捉或诛杀湘军主帅曾国藩,乃是胜过占领武昌、调动安庆围军的最高着。
李秀成过皖南,不攻祁门大营,亦是一大失策。这时,他的全副精力,是要赴江西、湖北扩大兵力。在被俘后的供词里,多少也写出当时的迫切心情和心理行为:“是欲由黟县出休宁县,因与鲍军战败,其兵屯黟县,中堂大军重屯祁门,此处俱是山高路小,一塞不能别行,我非是欲争此处,实上湖北招兵,因湖北等县起义之人约我前去,不失其信而图此处也。当即改道,不由黟县,由箬岭到徽州,过屯溪,上婺源,到常山县过年。”
李秀成的思路也影响了其他几支取道皖南西进部队,即辅王杨辅清、侍王李世贤、定南主将黄文金、右军主将刘官芳等四路大军。
12月,黄文金等分三路进逼祁门;东路由婺源直趋祁门,西路破建德、鄱阳转攻景德镇,北路入羊栈岭逼黟县。
1861年3月,李世贤在婺源获胜,攻克景德镇。同月,刘官芳等军入样根岭,对历口湘军驻防发起攻击。历口是出入祁门的交通孔道,距大营仅二十里。曾国藩又大为惊慌,再次写了遗嘱。
李秀成当时如果组织和联手各路人马,以绝对优势兵力,打垮鲍超军和张运兰军是有百分之百把握的。
可是作为军事统帅,李秀成没有审时度势,未有进攻皖南的战略部署,各路人马没有合成一只拳头,各自为战,互不统属,没有一个最高司令部,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指挥,放过了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