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嘉兴解围(1 / 1)

李秀成上海回军的一个原因,是因浙江嘉兴被围困,十分危急。

嘉兴是李世贤军与殿后军陈坤书、陈炳文等于6月15日攻占的。李世贤离开后,由两陈镇守。

嘉兴是浙西重镇,占领嘉兴,打开浙江门户,南下杭州,席卷两浙,且亦巩固了苏州后方。李秀成的重视苏南战略定位,也注意浙江占领的要紧。嘉兴就是入浙的门户和通道,必须巩固的。

太平天国在嘉兴城头升起了黄旗的第二天,清军就组织了反扑。几天之后,嘉兴各门外就麋集了各支清军,统帅是江南大营残军提督张玉良。

张玉良人马有万余,新任浙江巡抚王有龄以丰厚的军饷、粮草补给,使他死灰复燃,反攻前来。张玉良以优势兵力,步步为营,紧逼各门。嘉兴被围两月,无日不战。

王有龄新官上任,为向清帝作个表示,除勒令张玉良务须必克嘉兴,他自己也全力以赴。7月下旬,当英王陈玉成大军由江苏宜兴南下,攻克浙西长兴、安吉、于潜、临安和余杭,直至杭州卖鱼桥,逼近杭州城时,也未调遣张玉良军前来解围。后来陈玉成因患病撤回去了,他没有声援或派出部分兵员出援嘉兴。

陈坤书、陈炳文向李秀成告急。

李秀成自上海撤退后,经松江、苏州关王庙取道南下。8月28日占嘉兴北的嘉善,8月31日又占嘉兴东的平湖。

9月4日,李秀成自率大军至嘉兴,与张玉良围军对峙。他不急于进攻,而以李世贤军至石门,断张玉良部退路。

李秀成与李世贤联手,还动用了炮船上装备的大炮,在嘉兴南门和西门外大破张玉良军。据称,李秀成自引军十余万人马,再加上李世贤军和城军,连续五日五夜鏖战,使张玉良军在车轮战中,疲劳不堪,不得休息。李秀成又富于灵巧战术,分军一部于东、北两门外,抄敌后路,将敌西南一路营寨全包裹在内,凭借绝对优势兵力,分割张玉良部围军。

9月8日,张玉良军全线溃散,多人打出白旗,乖乖地投降。张玉良身受重伤,逃回石门。

李秀成以逸待劳,以优势兵力,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仗。他自己也很欣赏这仗打得利索,日后在供词里还记忆犹新地写道:

后嘉兴告急到来,不得已,移军由松江、浦邑而回。由关王庙到嘉善、平湖。此两处有清军守把,一战而破两城,攻破之后,顺至嘉兴,解嘉兴之困,是日到来,上城观阵,观清军动静如何。次日开兵,连战五日,分一军上石门,断张玉良浙江来之路道。苏、杭水地,有军此屯,万不能行,四方皆水,无有别路他行,是以张军见兵困断其后,其队大小将兵俱献营来降,独张玉良见阵交锋,其余尽降。故张玉良不敢再战,亦自逃回杭州。

嘉定围解,虽然是一场局部战役,但于李秀成开拓东南,大有意义:

一是全部歼灭了江南大营的残余兵力,结束了清军在东南的绿营军力。

二是巩固了浙西前哨阵地,为日后进军开拓和发展有个后方基地。此后太平天国得以在嘉兴地区有个与苏南比肩的城镇和农村政权组织机构。

三是与苏南(苏福省)互为犄角。此战之后,太平天国分军占领太仓、常熟诸城,与嘉兴、苏州连成一片。

李秀成以殿后军大佐将悦天安黄章桂与正总提陈炳文同守嘉兴。

陈炳文因此次保卫嘉兴有功再次受到李秀成青睐。陈炳文是茶馆店跑堂出身,善观眼色,巧言令色,随机应变,很能迎合领导人心意。半年后,黄章桂随李秀成西征,由陈炳文一人主持嘉兴军民事务。陈炳文亦由朗天安升朗天义,此后又擢升为听王,先后主持嘉兴、杭州工作。他由一个忠王部的二级将帅,非广西客家籍的安徽巢县人,成为能与陈坤书、吴定彩、谭绍光和陆顺得等参加金田或永安建国的元勋们并肩齐驱的一方统帅了。

李秀成非常重用陈炳文,亦极信任陈炳文。他能容纳五湖四海,军中的核心人物,并非如太平天国其他军事领袖非家族即亲朋。

李秀成被俘供词里,所列的“招降十要”,其中所列第四条是:

欲将听王陈炳文收服。陈炳文与我至爱,两好作为亲亲。我今被获在此,我文至,其定肯从。其各肯从成此事,欲因我在此,各有去路,定而成也。陈炳文从,汪海洋亦至,我家弟从,朱兴隆、陆顺德从之定也。若不收服此人,虽中堂兵欲争,能平此等,实有费力费财,其等在外路阔,尔兵到此,其又去彼,何不有乱于民?被围严紧,尚有计他逃,不独该在外许广野而无别计者乎?欲代收此等人者,亦差使往。

当时陈炳文军已由杭州突围,就食于江西。

李秀成把陈炳文视为一只带头羊。

1860年8月李秀成解嘉兴围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