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各个民族,恩威并施爱之如一(1 / 1)

对于民族问题,唐太宗始终特别重视。他知道,只有民族团结,国家才能安定发展,所以他采取了很多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其中,尤以内迁突厥和设置羁縻府州这两项措施的效果最为显著。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终于解决了东突厥一直以来蠢蠢欲动的问题,马上召集群臣开始讨论怎样安置突厥。在讨论的过程中,温彦博与魏徵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温彦博主张学习汉朝,把突厥人安置在黄河以南的偏僻地区。魏徵则以晋武帝司马炎的永嘉之乱为鉴,认为应该小心防范突厥人,切勿将其流放到黄河以南的偏僻之地,否则很容易生出祸端。

其实,温彦博和魏徵所争论的问题,恰恰是唐太宗的心腹之患。后来,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建议,把突厥人内迁到中原,还将一万户突厥人引入长安,定居下来。对于突厥人,唐太宗并不另眼看待。他从突厥人中选取了一些有才华的人在朝廷中担任官员,而且比例还很高。在朝廷里,有一百多位武官都是突厥人,占到朝廷所有武官的一半。很多突厥人得到唐太宗的信任,对唐太宗忠心耿耿。

唐太宗作为封建时期的帝王,能够以如此开明的政策对待战败的民族,恩威并施地安抚了突厥部众,极大地稳定了唐王朝北部,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简而言之,唐太宗对待北方少数民族采取的是羁縻政策,这个政策的施行大获成功,使很多少数民族的人都真心诚意地归顺大唐。突利可汗的弟弟为了避免被大唐问罪,四处逃亡,后来听说唐太宗对待突厥人宽大为怀,因而主动归降了唐朝。看到羁縻政策在对待突厥问题上大获成功,唐太宗还把羁縻政策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问题的处理上。

唐太宗之所以能带领大唐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他致力于设立少数民族羁縻州府是密切相关的。在收服了各个少数民族后,唐太宗取消了各个少数民族可汗的称号,直接为这些少数民族设立长官,实现了他对少数民族的直接管理和密切关注。

随着羁縻政策的推行,在少数民族中,唐太宗的威信越来越高。更多少数民族的使者都来到长安,觐见唐太宗。在当时,甚至出现了上千个少数民族的使者一起来到长安觐见唐太宗的壮观场面。唐太宗知道各个民族之间必须保持交流,互通有无,所以下令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修筑一条道路,名为参天可汗道。

参天可汗道长达四千多里,是联通长安和西北边境的重要通道。如果每六十里就设置一个驿站,那么整条参天可汗道上将会设立六十八座驿站。行路的人可以在驿站里住宿休息,还可以在驿站里购买生活的必需品,甚至购买马匹。参天可汗道兼具双重作用,既是政治通道,也是贸易和信息通道。长安可以借助于参天可汗道管理边疆,也可以运送各种生活和生产物资到边疆去。与此同时,边疆可以随时向长安汇报消息,也可以把各种生活和生产物资运送到内地。由此一来,长安与边疆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唐太宗治理国家向来讲究恩威并施。但是,在恩与威之中,他更倾向于恩怀与德惠,而很少去压迫大臣和百姓。他还把这样的治国思想体现在对待少数民族的问题上。在唐太宗刚登上皇位的时候,就有很多大臣提出用武力征服四夷。在当时,只有魏徵持有不同的观念,他认为要偃武修文,才能笼络人心。最终,唐太宗采纳了魏徵的建议,采取德化政策,通过各种方式,例如和亲、设立羁縻州府等,实现了民族团结与安定,也让那些少数民族主动臣服和朝贡。

看了唐太宗对待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所采取的策略,我们更加相信唐太宗的重要民族政策之一就是对于各个民族都“爱之如一”,平等对待。封建社会不仅等级观念森严,民族歧视的现象也很严重。唐太宗在选拔人才方面,对于少数民族的人才也加以重用,所以才能得到他们的衷心拥护。

唐太宗尊重和爱护少数民族将领的事例不胜枚举。在诸多事例中,契苾何力的事例很典型,而且会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契苾何力的外公是铁勒族可汗。贞观六年(632年),他带着母亲姑戚夫人和族人们迁徙到沙州,也就是现在的甘肃一带,然后向大唐表示归顺。唐太宗早就听说在少数民族的将领中,契苾何力是不可多得的佼佼者。他认为自己如果能够安抚好骁勇善战的契苾何力,一定能够对稳定少数民族首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在契苾何力归降后,唐太宗授予他“左领军将军”的职务。

契苾何力归顺大唐时,很多少数民族都蠢蠢欲动,对大唐在当地的统治形成了很大的威胁。鉴于这种情况,唐太宗命令契苾何力和薛万均、李大亮一起统率大军,讨伐其他少数民族。事实证明,契苾何力作战勇猛,当其他将领遇到危难时,他更是奋不顾身地相救。最终三位将领率领大军平定了吐谷浑,唐太宗喜出望外,当即派出使者奔赴前线,嘉奖全体将士。这个时候,薛万均嫉妒契苾何力战功赫赫,在使者面前造谣诋毁契苾何力。唐太宗查明真相后,对契苾何力更加器重,这使得契苾何力大为感动。

契苾何力在京城身居要职,与母亲相隔遥远。他常常因为思念母亲而情不自禁地流泪,唐太宗得知契苾何力思母心切,特意下诏让契苾何力回到凉州,探望母亲。契苾何力得到这个机会喜出望外,当即收拾行囊赶赴凉州。他万万没想到,他刚刚进入凉州境内就遭遇了一场大灾。原来,在当时,铁勒族薛延陀部在凉州境内的势力很强大。得知契苾何力回到凉州探望母亲,薛延陀部的叛党马上扣留了契苾何力。直到此时,他才知道薛延陀部一直都在胁迫他的母亲和弟弟,正等着劝降他呢。

叛党采取了威逼利诱的手段,只为了让契苾何力归顺。薛延陀部首领直截了当地给了契苾何力两条路:或者人头落地,或者归顺。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契苾何力对大唐的忠心丝毫未减。他怒斥叛党:“唐朝皇帝厚待你们,你们却忘恩负义,行为卑劣。我绝不和你们苟同,哪怕死,也不会背叛大唐。”话音刚落,他就抽出佩刀割下了自己的左耳,表明自己的忠心。

契苾何力始终对大唐、对唐太宗忠心耿耿。他病逝之后,朝廷为他追封官职,还特许他葬在昭陵旁。唐太宗诚恳地对待少数民族首领,这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将领都纷纷归降,对大唐忠心耿耿,也以实际行动回报唐太宗。唐太宗去世后,很多少数民族的首领都以自己的方式祭奠唐太宗,也有一些首领主动要求给唐太宗陪葬。通过这些首领的举动,我们不难看出唐太宗真正与少数民族建立了鱼水关系,是实至名归的“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