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民族团结,与邻为善(1 / 1)

采用和亲政策,促进民族团结

唐太宗是武将出身。在跟着父亲李渊晋阳起兵的那段日子里,他四处征战,堪称是大唐王朝的灭火员。为此,他在登上皇位之后,也通过武力镇压了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获得了暂时的安宁。然而,唐太宗深知,要想真正地统一全国,让所有的少数民族都诚心归附,实现和平与稳定发展,就不能只依靠战争去镇压。尤其是在发现很多部族尽管在被大唐打败的时候诚心归附,却在唐军撤离当地之后马上又开始反对大唐这种情况时,唐太宗便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民族团结的问题。他很清楚,朝廷不可能始终派军队驻守在当地,否则就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针对这些问题,唐太宗深知军事手段不是万能的灵药,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安抚少数民族,才能实现各个民族的和睦相处与深度融合。

在安抚少数民族的过程中,唐太宗首先采用的就是和亲政策。所谓和亲政策,即以婚姻为政治手段,通过联姻,实现政治目的。在封建社会,和亲是常见的政治和外交手段。

唐朝时期,北方民族的家庭生活里,以妻子当家做主作为主要的家庭经营形式。以此为基础,如果大唐的公主嫁到了北方,而且生下了继承王位的儿子,那么北方民族的首领就得称呼大唐为外公了。可想而知,普天之下,很少会有外孙与外公动武的。此外,唐朝国力强大,国运昌盛,所以唐朝愿意与少数民族和亲,其实是大唐公主屈尊下嫁给少数民族。所以,对于少数民族而言,他们会很荣幸能够娶到大唐公主。为此,有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为了能够娶到大唐公主,与大唐王朝和亲,往往会对大唐王朝献上丰厚的聘礼。

因为唐朝大力推行和亲政策,所以与少数民族和亲的大唐公主很多。在众多和亲的故事中,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联姻最为人称道。

公元617年,在墨竹工卡的强巴敏居宫殿里,松赞干布降临人世。他相貌英俊,文武双全,胸怀大志,才十三岁就继承了吐蕃王位。有了他的英明领导,在很短的时间内,吐蕃就有了很多改变,例如平定叛乱、扩大疆域,迁都拉萨等,其中尤以统一吐蕃全境是最伟大的,也对吐蕃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松赞干布不但擅长军事,也精于治理国家。统一吐蕃后,他命令官员以梵文为基础创造了藏文,还统一了度量衡,创建了管理体制和法律条文。正是因为松赞干布管理得法,所以吐蕃王朝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在当时,吐蕃王朝的势力仅次于大唐王朝。作为少数民族的首领,松赞干布并不局限于本民族的文化,还特别崇拜中原的风俗和文化。

在统一吐蕃之后,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派遣使者来到大唐,觐见唐太宗。此后,唐太宗也派出使者冯德遐来到了吐蕃,与吐蕃礼尚往来。这一年,松赞干布年仅十八岁。冯德遐特别欣赏松赞干布的言谈举止,松赞干布也与冯德遐相谈甚欢。从冯德遐口中,松赞干布得知大唐曾经把公主下嫁给突厥和吐谷浑等,他也产生了迎娶大唐公主的心思。他不仅仰慕大唐公主,更是希望大唐公主能够把大唐的文化带入雪域高原,助力他实现文治天下的伟大梦想。

有了这样的想法,松赞干布当即派使者携带贵重珠宝,跟随冯德遐一起回到大唐,当面请求唐太宗允许和亲。不想,唐太宗拒绝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原来,松赞干布之所以和亲被拒,是因为吐谷浑的使者从中作梗。吐谷浑与吐蕃比邻,一直对吐蕃虎视眈眈,当然不想让大唐公主下嫁给吐蕃,更不想让松赞干布也成为大唐的驸马,与大唐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得知和亲被拒,松赞干布大为恼火。他年轻气盛,当即说道:“如果大唐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攻打长安!”松赞干布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他当即派出大军攻打吐谷浑。在吐蕃的猛烈攻势下,吐谷浑一败涂地。

攻破了吐谷浑之后,松赞干布没有继续进攻大唐河西边境,而是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攻向了大唐西南领地松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一带。借着兵临城下之际,松赞干布暂停进攻,再次派遣使者入唐请婚,献上重礼,还要求要带着公主和吐蕃大军一起撤回。唐太宗英勇神明,根本不可能忍受这样的屈辱,当即扣押使者,派人向吐蕃大军宣战。让唐太宗万万没想到的是,唐军居然失败了。

后来,松赞干布返回拉萨,一边派出使者出使大唐,当面向唐太宗请罪,一边又一次提出请求,要迎娶大唐公主。至此,唐太宗对松赞干布的脾气秉性和能力实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认为把大唐公主下嫁给吐蕃并不委屈。就这样,唐太宗答应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

贞观十四年(640年),松赞干布派出当朝重臣——大相禄东赞为请婚特使,率领一百多位大臣浩浩****地来到长安,奉上珍奇异宝,迎娶公主。唐太宗当即下诏,命令宗女文成公主下嫁到吐蕃,嫁给赞普松赞干布为妻。第二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此次入藏,在唐太宗的准许下,文成公主带去了很多唐朝的书籍、衣物、食物、药品、种子和工艺品等。这些东西都是大唐文明的结晶,松赞干布想要通过和亲的方式引入大唐文化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文成公主入藏以后,大力促进西藏的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给所有的西藏人民都带来了福音。除了带来了很多代表着大唐文明的物品之外,文成公主还带了各行各业的工匠入藏。这些工匠到达西藏之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会了当地人很多技术。总而言之,文成公主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此外,文成公主还带着大唐的音乐去了西藏。在她的鼎力相助之下,松赞干布开始着手完善文字和历法。

贞观十九年(645年),松赞干布以大唐女婿的身份,派遣大相禄东赞入唐朝贺,并且把一只高达七尺的金鹅献给唐太宗。唐太宗驾崩时,松赞干布还特意派使者入唐凭吊,献上厚礼。唐高宗在位期间,继续与松赞干布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给松赞干布封官,还重赏了松赞干布。后来,松赞干布去世后,唐高宗还派出使者来到拉萨吊祭。

在历史上,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结合是和亲的佳话,广为流传。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四十年,对于促进西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对于吐蕃社会的产生和发展都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尤其是帮助唐朝与吐蕃建立了稳固的关系和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