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激流勇退,善于转变(1 / 1)

激流勇退善于转变的实例很多。比如香港“假发之父”刘文汉知道美国盛行“假发热”,断定香港必定步其后尘,所以抢先在香港成立假发制造公司,大大赚了一笔。刘文汉料定假发的生命力不会久长,于是,在市场攀到高峰时,及时隐退,移居澳大利亚。日本商战圣手松下幸之助说过:“高明的枪手,他的收枪动作往往比出枪还快。”

“善于转变”,从而打开新局面是李嘉城经商的又一法宝。

塑胶花使李嘉诚成为“塑胶花大王”,并让他赚得盘满钵满。

然而,有**就有衰退。早在李嘉诚开发塑胶花之前,他就预见到塑胶花迎合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只能风行一段时间。人类崇尚自然,而塑胶花无论如何不能取代有生命的植物花。

作为全港塑胶业领头羊的李嘉诚,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塑胶花的大好年景还会持续多久?长江公司拥有稳固的大客户,作为塑胶业的“老大”,自然还不愁市场问题。但是整个行业走下坡路,最后走向萎竭,已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这样,竞争势必日益残酷。

此外,越来越多的因素让李嘉诚警醒起来。

据港府劳工处注册登记的数据,塑胶及玩具业厂家,1960年为557家,1968年增加到1900家,1972年则猛增到3359家,该行业的就业人员,由1960年占全港制造业劳工总数的8.4%,增加到1972年的13.2%。据估计,该行业的厂家,有半数以上是塑胶花专业厂和兼容塑胶花的。

李嘉诚从海外杂志上了解到,有的家庭已把塑胶花扫地出门;种植真花。国际塑胶花市场,渐渐向南美等中等发达国家转移,而这些国家,也在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力生产塑胶花。香港的劳务工资与年递增,劳务密集型产业,非长远之计。香港已出现过几次塑胶花积压,原因一是生产过滥,二是欧美市场萎缩。虽未造成大灾难,更未直接影响长江,却引起李嘉诚高度重视。

对此,李嘉诚早有心理准备,因此,他见微知著,未雨绸缪。

他的应对策略,不是不断投资,强化塑胶业的竞争能力,而是顺其自然,采取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让其自兴自衰。除了那次石油危机,出面解救塑胶原料暴涨危机外,李嘉诚已基本不插手塑胶花事务。

李嘉诚的主要精力,放在缔造以地产为龙头的商业帝国,这是他蕴藏于心多年的抱负。与塑胶花相比,后者显得更重要,他实现了他的抱负,舆论给他戴上“超人”的桂冠。

识时务者为俊杰——李嘉诚正是这样一位精明善变的商界俊杰。

所以,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前景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经营往往受非人力所能为的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明察善断,占尽先机。像李嘉诚这样,他最早进入塑胶花领域,赚了一大笔钱后,审时度势,激流勇退,无论是进是退,都占尽先机。

给我们的启示是该投入的时候就果断地投入,该撤出的时候,就毫无留恋地撤出,否则就会被窒息而亡。

要记住,敢于放弃的商人才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