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香港各界对股票产生“要股票,不要钞票”的强烈投资狂热,掀起了一阵比一阵高涨的“上市狂潮”。在这股狂潮中,恒生指数竟升至1170点的高峰。
然而好景不长,在随之而来的时间里,变幻无穷的世界经济**了它神秘莫测的一面,在1973年中期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下,香港经济受到巨大影响,出口市场萎缩,股票市场大泻,整个香港的经济,特别是其中占有显著地位的房地产、金融业更是一片阴风惨惨、人心惶惶之景况。
在这个大背景下,目光深远的李嘉诚,在塑胶花、房地产的经营方面相继显示了他的独创才能后,又在股票经营方面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由于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1972年10月,趁香港股市处于牛市挂牌上市的长江实业,充分吸纳社会上的闲散资金,然后投放于大量物业的低价收购上。这样,就在人们用低价卖出物业并用所得的钱去购买股票时,李嘉诚统率他的长江实业一边发行股票,一边将发行股票所吸纳的资金成批地收购那些低价出卖的物业。
1975年3月27日,长实通过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讨论,决定授权董事局发行新股2000万股,以每股3.40港元的价格全部发行配予李嘉诚。该项新股的权益与现行发行的股份相同,但不能享有1975年和1976年所派发的任何股息。李嘉诚则从本人手上持有的长江实业股份中,取出2000万股交与获多利有限公司,以私人配售方式,按每股3.40港元的价格全部包销。配售取得的资金,将用于购买此次发行两年无股息的全部新股,目的在于吸收6800万港元现金,这为集团准备了充足的资金,在即将复苏的香港经济中大显身手。同时,可使长江实业股票,得以更广泛分配给各大公司机构及社会人士持有。
1973年年末至1975年李嘉诚曾两次发行新股集资1.8亿港元,趁世界经济严重衰退,香港市场大幅度波动,地产处于低潮之际,成功地大批购入楼宇地皮10多处,其主要包括:
(1)购入鱼涌太古一号地盘,面积约3.1万平方米,几个月后将所占一半股权出售,获利1450万港元,超过上年全部租金收入。
(2)与亨隆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位于九龙亚皆老街地盘,面积约5908万平方米。
(3)与新鸿基、永泰新世界联合组成“有得置业公司”,投得位于沙田小沥源的沙田市地段第一号土地一块。该地段面积为4000亩,计划兴建住宅楼宇约53万平方米及商业楼宇约3.4万平方米(长江实业占25%的权益)。
(4)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透过直属联营机构成立“加拿大怡东财务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斥资8500万港元购入港岛北角半山著名风景区的赛西湖大地皮一块,占地面积达8万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地价不过1066港元。仅用约0.5万平方米地皮兴建10幢高级住宅大厦,每幢4层,全部大厦楼面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于1978年全部售出。由于大厦仅占全地盘面积的6%,余下约7.5万平方米即占地盘约94%均为空地,利用赛西湖风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娱乐、运动和休息场所。
1976年长实进一步发展,大量收购地皮及楼宇,其主要有:
(1)与新鸿基、亨隆及周大福合资购入高士打道、港岛湾仔海旁的英美烟草公司原址,该地盘占地约0.6万平方米,计划兴建5幢30层高住宅/商业大厦,其中包括伊丽莎白大厦及洛克大厦。
(2)与香港另一家地产公司合作购入薄扶林道RBL806-807号地段,该地段占地约逾1.9万平方米,计划兴建住宅大厦,约有楼面面积9.3万平方米。
(3)购入占地约0.1万平方米的英皇道499号和占地约427万平方米的马宝道78号,计划兴建一座24层高工业大厦。
(4)购入九龙尖沙咀汉口道2号现在商业大厦全座(美轮酒店现址),占地约0.1万平方米,楼高14层。
(5)购入香港坚尼地道凤凰台地盘其余50%权益,占地约0.5万平方米,为5座兴建中的高级住宅大厦,每座楼高19层,楼面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住宅单位共360个。
(6)购入九龙琼林街地段N.K.I.L15722号工业用地一块,占地约0.5万平方米,计划兴建13层高新型工业大厦,全部楼面总面积约达5万平方米。
(7)购入葵涌地段K.C.T.L322-325号工业用地一块,占地约0.9万平方米,计划兴建12层高新型工业大厦,楼面总面积约达7.4万平方米(长实占50%权益)。
(8)购入九龙金巴利道25号现成商业大厦全部楼盘,占地约585万平方米,楼高7层,计划改建为一座17层高新型商业大厦,楼面总面积可达0.6万平方米(长实占50%权益)。
(9)购入新界屯门农地(属政府蓝图内地农地),占地共约12.5万平方米(长实约占5.1万平方米),等等。
这一年,长实集团的资产净值总数达5.36亿港元,比1972年公司上市时的法定资本2亿元增加了1倍以上。全年除税后之综合纯利达5887.9万港元,仅租金纯收入即达2192万港元。
一般地说,投资股票必须根据本地“市场走势”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确立熊市或牛市的趋势,然后决定买入或卖出。在香港,能否利用股票市场,关系到每一个公司企业的成败。许多地产公司不谙此道,在股市疯狂时期将上市集资所得悉数购买高价的股票,结果在股市大跌中焦头烂额,一败涂地。但长江实业却能从股市上升中获得大量现金,趁地价低落时又购入大量地盘。经营手法之高低,相去何止千万里。
1977年长江实业突飞猛进。李嘉诚在1976年度业务报告中乐观地说:“1977年香港经济及一般工商业有所进展,以本业而言,购买楼宇需求依然殷切,楼价则因地价高涨及建筑成本关系仍然缓步上升。租值方面应可维持稳定。”他看准了地产市场的极好前景即将到来,特地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做出集资决定:将当时法定资本港币2亿元增加至港币3亿元,即增加票面值每股2元的股份共5000万股;发行每股票面值港币2元的新股2000万股,以每股港币5.6元价格并由获多利有限公司以配售方式全部包销,获得新资金1.1亿港元。同时又与国际银行签订4年长期贷款。上述两项新资金共3.1亿港元,为长江实业在1977年进行庞大投资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由于李嘉诚出色的财务管理,长实集团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飞速发展。到了1981年,长实集团总资产跃至13.85亿港元,首次突破10亿港元大关。几年间,长实盈利增长近30倍,全港瞩目,不同凡响。1988年,李嘉诚的事业再上新台阶,与汇丰银行强强联手,重建了位于中区黄金地段的华人行。李嘉诚的事业一步一步地做大起来。
商海中的股市浪潮大起大落,让人捉摸不定。只有精心策划每一步投资战略,才能达到“步步为营步步赢”的境界。
[投资金律]
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知,求创新,加强能力,在稳健基础下力求发展,居安思危。无论发展得多好,你时刻都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