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在哪儿,朋友和人缘都十分重要。多结善缘,可以让你的人生之路少点坎坷;也可以让你收获属于自己的友情,让你不会感到孤独。处于商场上的李嘉诚深谙这个道理,他用自己的真诚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
与人为善,广结善缘
李嘉诚忠告:对人诚恳,做事负责,“多结善缘”,自然多得人的帮助。淡泊明志,随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许多失意之苦。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商场上,人缘和朋友显得尤其重要。善待他人,利益均沾是生意场上交朋友的前提,诚实和信誉是交朋友的保证。就像在积累财富上创造了奇迹一样,李嘉诚的人缘之佳在险恶的商场同样创造了奇迹。李嘉诚生意场上的朋友多如繁星,几乎每一个有过一面之交的人,都会成为他的朋友。
加拿大名记者Johm Demont对李嘉诚的为人赞不绝口:
“李嘉诚这个人不简单。如果有摄影师想为他造型摄像,他是乐于听任摆布的。他会把手放在大地球模型上,侧身向前摆个姿势……他不摆架子,容易相处而又无拘无束。他可以从启德机场载一个陌生人到市区,没有顾虑到个人的安全问题。他甚至亲自为客人打开车尾厢,让司机安坐在驾驶座上。后来大家上了车,他对汽车的冷气、客人的住宿,都关心周到,他坚持要打电话到希尔顿酒店问清楚房间预订好了没有,当然,这家世界一流酒店也是他名下的产业。”
下面的故事更能说明问题。
1991年秋,李嘉诚收到一位英国丁姓华侨的来信。这位华侨在信中说自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万念俱灰的处境。李嘉诚日理万机,平时连一些重大的应酬都无法回应,他却亲笔复信,以诚挚的态度为他“指点迷津”:
“丁先生:人生起伏无常,尤其从事商业。穷人易做,穷生意难做。所以你们现在面临的困难,只是数千年来亿万生意人曾经面对的苦痛的一部分。但如果明白大富在天,小富在人,如果肯勤俭有效力地面对现实,尽心经营,则俗话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不定不久你们又有一个好和新的局面。即使一切都不如意,退一步想,则海阔天空。以今日英国的工资水平,最大不了的也就是多找一份职业,生活应绝对无问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送上英镑500,请你俩一顿晚餐。想想明天会更好!想想世界上有多少更苦的人!”
李嘉诚的为人宽厚,善待他人还反映在他为老家族人扩建祖屋这件事上。
1979年李嘉诚为家乡乡亲们捐建了14栋“群众公寓”。筹建“群众公寓”时,家乡政府部门提出“优先安排其亲属人居”的建议,李嘉诚坚决反对,他在给家乡的信中说:“本人深觉款项捐出,即属公有,不欲以一己之关系妨碍公平分配。”由于在海外漂泊了40余年,李嘉诚十分怀念自己出生的祖屋,于是决定重修祖屋。
在修复祖屋的问题上,李嘉诚小心谨慎的态度,以大局为重的处理方法无不体现出他的过人之处。平心而论,极富爱心、孝心的李嘉诚,何尝不希望有一个优雅的居住环境,修复一座宽大舒适的祖屋,一则解决族人的居住问题,也能节省“群众公寓”之分配单位,更多地安排其他缺房户;二则聊表本人慎终追远先祖之微愿。
并且,家族内也有亲属提出原有祖屋面积过于窄小,族人居住多有不便,强调这样的祖屋既与李嘉诚今日在香港之显赫地位不相称,又无法更完美地纪念李氏先祖之功德,纷纷希望扩大祖屋原有的面积。
潮州市政府对李嘉诚祖屋的修复十分重视,积极配合与支持李嘉诚祖屋的扩建工作。居住在面线巷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十分感动李嘉诚捐建“群众公寓”的同时,并不安排族人入居,觉得扩建祖屋在情理之中,对这件事纷纷表示理解与合作。人们从心理上乃至行动上都做好了搬迁让地的准备。
在狭小悠长的面线巷,收置行囊准备搬迁的众乡亲们只等候着李嘉诚的一声令下。
这是一次“德”与“孝”的冲撞。
然而李嘉诚并没有这样做。
从小饱读儒家经典,择其德善而处世为人的李嘉诚,对这个问题考虑得更全面、更深远,他不论穷前富后,都十分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不断完善自己。
在认真思考之后,李嘉诚决定不扩大面积。他打算就在原有面积的基础上建造一栋四层楼房,以供族人居住。他给那些深表疑惑的亲属解释说:
“虽然目前要拿多少钱,扩充多大的面积都不是问题。但是要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必然会影响到左邻右舍的切身利益,我们不能拿乡亲们的祖屋来扩充自己的祖屋,绝对不可以以富压人,招致日后被人指责。”李嘉诚这一行为在让人感动之余又给他自己带来了极高的声誉。
你可以想一下一个品德如此高尚的人,别人怎么会不乐意跟他合作呢?李嘉诚在生意场上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做生意就一定要与人打交道,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些人,有你认识的,但大部分是你不认识的。不管是否认识,都要真诚相待,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这样才能发展良好的关系,关系有了,生意就好做了。
与人为善,积累声誉
李嘉诚忠告: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对你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一个人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自己名声的好坏。欲做事,先做人,只有自己的名声好了,别人才会愿意和你合作,喜欢和你合作。
李嘉诚小时候有一次终生难忘的“饭碗危机”。那时,他在茶楼跑堂时,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可以说天天处于疲乏之中。听茶客聊天,是李嘉诚排困解乏的最佳疗法。然而,有一天却发生了意外。
那天,一位茶客坐在桌旁,侃侃而谈,大谈生意经,那些生意场上的斗智斗力,尔虞我诈,令李嘉诚大开眼界。他觉得做生意很神奇也很刺激。李嘉诚一时听得入了迷,竟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及时给客人冲水。
这时,有一位伙计,看着李嘉诚如痴如醉的样子,而客人的杯子早空了,便大声叫他,李嘉诚这才回过神来,慌里慌张地拿起茶壶为客人冲开水。由于动作匆忙,他一不小心把开水淋到茶客的裤腿上了。这下可糟了!
李嘉诚吓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脸煞白,不知该如何向这位茶客赔礼谢罪。茶客是茶楼的衣食父母,是堂倌侍候的大爷。若遇上蛮横的茶客,必会甩堂倌的耳光,而且会找老板闹个不休。
李嘉诚知道自己闯下大祸了,真不敢想象将会有什么样的厄运降临到自己身上。他早已听说,在自己进来之前,一个堂倌也犯了这样的过失,那个茶客是“三合会白纸扇”(黑社会师爷)。老板自然不敢得罪这位“大煞”,硬是逼着堂倌给这位大爷下跪请罪,然后当即责令他滚蛋。
李嘉诚已做好了受罚的准备。这时,老板跑了过来,正要对李嘉诚责骂,想不到的是,只听见这位茶客说:“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怪这位小师傅。”茶客一味为李嘉诚开脱,老板当然乐得顺水推舟,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恭恭敬敬地向茶客连声道歉。
茶客坐了一会就走了,李嘉诚愣愣地回想着刚刚发生的事,依然心有余悸,双眼湿漉漉的,暗自庆幸遇上了好人。
事后,老板对李嘉诚道:“我晓得是你把水淋到了客人的裤腿上。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闪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道歉,说不准就能大事化小了。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的,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啊!”
其实,李嘉诚逃过这一劫,并非侥幸,也是他平日积善得善报的结果。由于他平时真诚待人,吃苦耐劳,顾客和老板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不愿为难他。如果是一个懒惰不负责任的伙计,客人早就看他不顺眼,老板早就对他心怀不满。那么,即使没事,饭碗也很危险,若是闹出点事来,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嘉诚是自己拯救了自己,是用自己平时与人为善的作风度过了这一次险境。
但是,李嘉诚后来依然对那位好心的茶客念念不忘。他多年以后,曾对别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李嘉诚从小便从父母那里接受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教育,如“和为贵”、“和气生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知恩报恩”等。但那是父母灌输给他的,他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真正含义。这一次“饭碗危机”才让他真正体会到了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有亲身体验,才会去贯彻执行。后来的李嘉诚始终信奉“以和为贵”、“积德行善”的做人准则,这也为他的事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李嘉诚创办的塑胶厂刚开始生产塑胶花时,曾有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为确信李嘉诚有供货能力,外商提出须有富裕的厂家作担保。李嘉诚白手起家,没有背景,他跑了几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没人愿意为他作担保,无奈之下,李嘉诚只得对外商如实相告。他的诚实感动了对方,外商对他说:“从您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您是一位诚实君子。诚信乃做人之道,亦是经营之本,不必用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合约吧。”没想到李嘉诚却拒绝了对方的好意,他对外商说:“先生,能受到您如此信任,我不胜荣幸之至!可是,因为资金有限得很,一时无法完成您这么多的订货。所以,我还是很遗憾地不能与您签约。”
李嘉诚这番实话实说使外商内心大受震动,他没想到,在“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说法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今天,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诚实君子。于是,外商决定,即使冒再大的风险,他也要与这位具有罕见诚实品德的人合作一把。李嘉诚值得他破一回例,他对李嘉诚说:“您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可信赖之人。为此,我预付货款,以便为您扩大生产提供资金。”
外商的鼎力相助,使得李嘉诚既扩大了生产规模,又拓宽了销路,李嘉诚从此成为香港塑胶花大王。通过这件事,李嘉诚悟出了一个道理:坦诚乃生命所系,也是生意场上必须坚持的金科玉律。
其实一个人做生意的过程,也是积累自己信誉的过程。信誉好了,你的名声才能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喜欢和你合作的人自然就会趋之若鹜。而在自己积累自己信誉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一定得恪守做人的准则,切忌违背道理,用自己的真诚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客户,那么成功自然就会到来的。
与人为善,注重人缘
李嘉诚忠告:商道即人道,“做人”和“做生意”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人缘是很微妙的东西。我们在世间的一举一动,所接触的大人物或小人物都很可能变成日后成败的因素。而世间,密密麻麻地结着人缘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的网目之中,攀缘着网丝可以和许多人拉上关系。假如我们能和这么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在事业上帮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顾你的顾客,相信你的生意一定会非常成功。
因此,你结的网丝越多、越坚固,就等于你有一个无形的巨大的财产。不用说,以此为资本,不管在买卖上或金融上都将为你开拓一条康庄大道。因此,做生意一定要尽快建立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亦即人缘,这种东西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如果太客气,太内向,将失去许多和人接触的机会。
还有,有了一点儿人缘,仍要努力加以扩张、最大程度地加以活用,这样才会使得生意着实地向前发展。当你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只要运用组织的力量,扩大、运用公司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使业务进展。公司有公司整体的信用和实力,干部有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需要中级以下职员的人际关系,公司的业务就可以扩展。至于劳动者,更可以说完全不需要他们的人际关系,只要努力做工作便好。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呢?首先要敢于和人接触,当然是最基本的,但并不是只要能说善道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朋友之间,在此后所交往的人之间,在所有认识的人之间,建立一个“信用可靠”的印象。
如前面所叮咛的:“信者得赚。”不但要让朋友信任你,而且要让客户依赖你。
在这一点上,李嘉诚做得非常出色。可以说,李嘉诚在生意上的成功,离不开他注意加强个人修养,既保持了好名声,也表现出勤恳的一面,和每个人都能融洽相处。总之,在做人方面得到了别人的认同,就容易赢得合作,从而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比如,在与人交往上,李嘉诚非常注重待人谦和。中国自古就有“和气生财”的说法,大家关系好了,才有合作的可能。所谓“和”就是与人为善、相互帮衬,从而建立起不错的口碑,有一个很好的人缘。
香港广告界著名人士林燕妮对此更有深切体会。她曾主持广告公司,而与长实有业务往来。广告市场是买方市场,只有广告商有求于客户,而客户丝毫不用担心有广告无人做。这样,自然会滋长客户尤其是像长实这样的大客户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的气焰。
林燕妮回忆道:“头一遭去华人行的长江总部商谈,李嘉诚十分客气,预先派了穿长江制服的男服务员在地下电梯门口等我们,招呼我们上去。
“电梯上不了顶楼,踏进了长江大厦办公厅,更换了个穿着制服的服务员陪着我们拾级步上顶楼,李先生在那儿等我们。
“那天下雨,我的外衣湿淋淋的,李先生见了,便帮我脱下外衣,他亲手接过,亲手替我挂上,不劳服务员之手。”
“双方做了第一单广告业务后,彼此信任,李嘉诚便减少参与广告事宜,由洪小莲出面商谈下一步的售楼广告。
“有时开会,李先生偶尔会探头进来,客气地说:‘不要烦人太多呀!’
“我们当然说:‘愈烦得多愈好啦,不烦我们的话,不是没生意做?’……”
李嘉诚的“与人为善”,更多的是他所受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父母对他的谆谆教诲。而重要的是,李嘉诚将他与人为善的哲学真正落实下来,并坚持下来了。
李嘉诚认为,有什么样的领导人,就有什么样的公司。领导人的风格,就是公司的风格,领导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会渗透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商人的素质决定着公司发展的成败。
任何一个有志把生意做大的商人,都有自己的商业梦想。但是,你的企业能够发展到多大规模,生意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基本素养。
比如,遭遇发展瓶颈时,要想获得突破、取得更大的发展,就会对商人的素质、技能、观念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
李嘉诚通过不懈奋斗、长久积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商业世界中的一个传奇。今日的荣耀固然离不开他的勤奋和聪明,但是李嘉诚每每谈及自己的成功之道时,却一再强调良好的处世哲学和用人之道。
在李嘉诚看来,与下属、客户建立融洽的关系,有了好人缘,大家就会卖力工作,在生意上出力。关系融通了,就会一顺百顺,生意自然红红火火。这都是做人成功带来的好处。
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的社会性,不论何时何地,人要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发展,都要结成群体和衷共济。谁都不可能独来独往,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人成功才能建立融洽的关系,广开财路。
独立创业者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缘广,所谓八面玲珑,自然财源广进。要想人缘好,那就要善待他人。善待他人,能使两颗心紧紧地连在一起,碰撞出人生美丽的火花。努力去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吧,你的人脉关系网也会因此散发出和谐的光芒。对伙伴、上级、下属、客户“友善”意味着谅解、体贴、信任、爱护。长期尔虞我诈的不正常、不健康的商业环境下,懂得友善的人更容易赢得信任,从而建立起长久的买卖关系,才能赚到钱。
与人为善,“诚”字为先
李嘉诚忠告:以诚待人,不怕吃亏,事事为他人考虑,为他人着想,就是赢得真正友谊的最佳方法。
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无诚则无德,无信则事难成。中国人自古以来最重视诚信,而这一点在李嘉诚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嘉诚的父亲,是一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以教书为生。他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讲一些儒家做人处世的道理,讲仁义道德,尤其讲做人的风骨与气节。他给儿子讲的最多的是一个叫做文天祥的人的故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从小就深深地刻在了小李嘉诚的脑海里。此后,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表现出自己超乎常人的修养和大度。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有一个例子。李嘉诚先生和香港汇丰银行集团的关系极为密切。李嘉诚先生曾经当过汇丰银行的副主席多年。这是继包玉刚爵士之后,香港第二位登上汇丰银行副主席之位的华人。其实,李嘉诚先生在业务发展期间就已经和汇丰银行的关系发展得极为良好。李嘉诚先生的信誉,得到汇丰银行的欣赏,于是早年就在业务上支持李嘉诚先生。李嘉诚先生于业务不断扩张之后,仍然很珍惜和汇丰银行的关系,所以,到今日,汇丰银行仍然是长江实业及其属下机构众多往来银行中重要的一家银行。
从这一点,我们体会到一个事实,就是在商场内,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我们的敌人。在商场内,一样有朋友,甚至有深交。但在商场内,生意人是否能够找到朋友,甚至是真挚的朋友,主要视乎你怎样对人。对人真诚,你找到真朋友的机会就一定会比对人虚伪的人大得多。从李嘉诚先生的为人处世,我们看到他是处处以他人利益为先,考虑他人利益之后,才考虑自己的利益。这恰如李嘉诚先生所说的,以诚待人,不怕吃亏,事事为他人考虑,为他人着想,就是赢得真正友谊的最佳方法。
在商场内处处是朋友,究竟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李嘉诚先生在商场内多结交朋友,少树立敌人?从感性方面讲,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都需要真正的友谊。这会使我们在人生路上减少孤单,遇到问题有朋友可以倾诉,使我们在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支持。拥有朋友的关怀,遇事有人和我们分担,快乐有人和我们分享,我们生活才更加有意义。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多交朋友,使我们遇到困难之时,可以得到朋友的帮助,遇到问题时有更多人和我们一起商量,一起找出问题的答案。
“诚”字,取自中国的传统文化,喻指一个人心中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没有一点见不得人的卑鄙念头。当初父亲起名是希望儿子将来长大以后,正大光明地做人、做事。多年以后,当李嘉诚建立了自己纵横天下的商业帝国,谈起自己的成功秘诀,他没有提到这个“诚”字,因为他已经用自己的一生,去大笔书写了这个字。他的一生基业,高耸入云的财富大厦,深深的根基,就扎在这么一个“诚”字上面。
与人为善,重情守诺
李嘉诚忠告: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有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这是自古以来亘古不变的道理。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载体,尤其在生意场上,一个人如果缺失了自己的信义,那么,他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溃不成军,一败涂地。只有坚守自己的承诺的人,才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去赢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李嘉诚投身塑胶行业,正是顺应了香港经济的转轨。塑胶业在世界也是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塑胶制品加工,投资少,见效快,适宜小业主经营,原料从欧美日进口,市场由以本地为主迅速扩展到海外。李嘉诚对推销轻车熟路,第一批产品很顺利地就卖出去,接下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他手里捏着一把订单。招聘工人,经过短暂的培训就单独上岗,他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地出货。
正当李嘉诚春风得意之时,遇到意想不到的风浪。一家客户宣布他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但李嘉诚手中仍攥着一把订单,客户打电话催货。李嘉诚骑虎难下,延误交货就要罚款,连老本都要贴进去。他亲自蹲在机器旁监督质量,然而,靠这些老掉牙的淘汰机器,要确保质量谈何容易!李嘉诚又一次陷于人生的大磨难中,仓库里堆满因质量欠佳和延误交货退回的玩具成品。一些客户纷纷上门要求索赔,还有一些新客户上门考察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见这情形扭头就走,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李嘉诚急如热锅中的蚂蚁。业内人常说:“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长江厂正处在后一种情境中。
产品积压,没有进原料,原料商仍按契约上门催交原料货款。墙倒众人推,银行得知长江厂陷入危机,派职员来催贷款。弄得焦头烂额,痛苦不堪的李嘉诚不得不赔笑接待,恳求银行放宽限期,银行掌握企业的生杀大权,长江厂面临遭清盘的边缘。
李嘉诚回到家里,母亲从嘉诚憔悴的脸色,布满血丝的双眼中,洞察出长江厂遇到麻烦。母亲平静地说道:
很早很早之前,潮州府城外的桑埔山有一座古寺。云寂和尚已是垂暮之年,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把他的两个弟子——一寂、二寂召到方丈室,交两袋谷种给他们。要他们去播种插秧,到谷熟的季节再来见他,看谁收的谷子多,多者就可继承衣钵,做庙里住持。云寂和尚整日关在方丈室念经,到谷熟时,一寂挑了一担沉沉的谷子来见师父;而二寂却两手空空。云寂问二寂,二寂惭愧地说,他没有管好田,种谷没发芽。云寂便把袈裟和瓦钵交给二寂,指定他为未来的住持。一寂不服,师父说,我给你俩的种谷都是煮过的。
李嘉诚悟出母亲话中的玄机,诚实是做人处世之本,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李嘉诚为自己所做的事,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翌日,李嘉诚回到厂里。工厂仍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李嘉诚召集员工开会。他坦诚地承认自己经营错误,不仅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他向这些天被他无端训斥的员工赔礼道歉,并表示:经营一有转机,辞退的员工都可回来上班。如果找到更好的去处,也不勉强。从今后,保证与员工同舟共济,绝不损及员工的利益,而保全自己。
紧接着,李嘉诚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祈求原谅,并保证在放宽的限期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账。李嘉诚丝毫不隐瞒工厂面临的空前危机,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李嘉诚的诚实,得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谅解。他们都是业务伙伴,长江塑胶厂倒闭,对他们同样不利。银行放宽偿还贷款的期限,但在未偿还贷款前,不再发放新贷款。原料商同样放宽付货款的期限,对方提出,长江厂需要再进原料,必须先付70%的货款。
李嘉诚的“负荆拜访”达到初步目的。他却不敢松一口气,银行、原料商和客户只给了他十分有限的回旋余地,事态仍很严峻。
积压产品,库满为患。这之中,一部分是质量不合格;另一部分是延误交货期的退货,产品质量并无问题。李嘉诚抽调员工,对积压产品普查一次。将其归为两类:一类是有机会做正品推销出的,一类是款式过时或质量粗劣的。
李嘉诚如初做推销员那样,马不停蹄到市区推销。正品卖出一部分,他不想将产品积压太久,全部以极低廉的价格,卖给专营旧货次品的批发商。在制品的质检卡片上,一律盖上“次品”的标记。李嘉诚陆续收到货款,分头偿还了一部分债务。
就这样,直到1955年的一天,李嘉诚召集员工聚会。他首先向员工鞠了三躬,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然后,用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宣布:“我们厂已基本还清各家的债款。昨天得到银行的通知:同意为我们提供贷款。这表明:长江塑胶厂已走出危机,将进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承诺,一个庄重而神圣的词语。许下一个承诺只需要1秒,但兑现一个承诺可能要1年,10年,100年,甚至是一辈子。做人应该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那样别人才会信任你,才会愿意和你进行交往,在生意场上一旦失信于人,那么以后你将会举步维艰,以至于最后不得不面临失败的结局。只有遵守自己的承诺,努力去实现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