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亡者和教士的镇压措施重新生效:流亡者必须在15天之内离开法国,否则处以死刑;他们的家属再度被逐出各公职岗位,甚至被取消投票权;曾被放逐的归国教士必须再次流亡国外,否则要被流放到圭亚那;教会所有的教士必须宣誓憎恨王政和1793年宪法。对反对派的报刊也采取了严厉措施,42家报纸被取缔。与此同时,俱乐部被允许恢复活动。督政府的权力增大了,它被授权清洗各级行政机构和法院,可随意宣布戒严。
果月18日政变对根据共和三年宪法建立起来的自由共和国体制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右翼反对派遭到严重打击,他们因立法机构被削弱而非常恼怒,准备伺机报复。政变靠将军们及其部队的支持才得以成功。督政府认为军队的力量已不十分可怕,因为这时大陆实现了和平。然而,这并不是自然疆界的和平,而是威望与日俱增的意大利征服者的和平。随着其威望的增大,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康波福米奥和约(1797年10月18日)
1797年4月18日由波拿巴签订的莱奥本和约预备性条文仿佛标志着回到了旧制度时的外交路线。督政府企图利用伦巴第作为取得莱茵河左岸的筹码,波拿巴便用威尼斯共和国的领土换取了伦巴第。这样,奥地利就得到了亚得里亚海的入海口。奥地利虽然放弃了比利时,但莱茵河左岸的命运仍悬而未决。这将要在同帝国举行的一次旨在缔结和约的会议上予以讨论。这就彻底破坏了督政府的莱茵河政策。然而督政府仍然批准了莱奥本和约的预备性条文,因为国内形势迫使它只得这样做。唯有勒贝尔投票反对,因为他的关于莱茵河左岸的民族政策被牺牲了。
波拿巴的意大利政策迅速地发展起来。他支配着意大利。在伦巴第、瓦尔特利纳、威尼斯共和国的一部分陆地和波南共和国的基础上,他建立了山南共和国,并为它制定了一部宪法。在热那亚,原来的共和国被意大利雅各宾派改为利古里亚共和国。1797年5月2日,波拿巴向威尼斯共和国宣战,12日攻入了威尼斯。于是他在于迪纳同奥地利政府代表开始了缔结永久和平的谈判。
同时,英国也决心重开谈判。不久前它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银行和财政危机;爱尔兰爆发了起义;1797年春舰队里的反叛此起彼伏。7月,皮特派遣马尔迈斯比里前往里尔重开谈判。
此时,里尔和于迪纳两地的谈判都毫无结果。只要法国国内危机尚未缓解,一切都只能悬而不决,因为反法联盟各国期望法国保王的右派得势,以便得到更有利的条件。但是,果月18日政变的成功使勒贝尔领导的督政府的对外政策更加强硬了。里尔的谈判(1797年7—9月)失败了。督政府要求恢复法国及其盟国的殖民地,但并不要求恢复在大陆上征服过的地盘;英国拒绝放弃从荷兰手里夺来的开普敦和锡兰,由此造成了谈判的破裂。于迪纳的谈判是在波拿巴和奥地利首相蒂居的特使科本兹尔之间进行的。
康波福米奥条约是1797年10月18日在波拿巴的驻扎地帕萨里亚诺签订的。波拿巴不顾督政府要求取得莱茵河左岸和重建威尼斯的指示,竟然把伊斯特里亚、达尔马西、卡塔罗河口、威尼斯城以及直到阿迪日的威尼斯陆上领土都让给了奥地利。在原威尼斯领土上,法国只保留了爱奥尼亚群岛(科尔富、藏特、塞法洛尼……);奥地利则承认山内共和国为“强大的独立国家”,它还放弃了比利时。至于莱茵河左岸,在秘密条文里,奥地利同意法国一直兼并到莱茵河同奈特河的汇合处(即前特雷弗和美因兹选帝候的领地帕拉蒂纳),但科隆地区除外。奥方承诺,在法国和帝国在拉斯塔特举行的会议上,将“进行斡旋以使法兰西共和国取得这条边界线”。督政府虽然很失望,但仍然批准了条约。它怎么能抵制呢?在一个疲惫不堪的国家里,当人们得知实现和平时都禁不住欢喜雀跃起来。于是督政府只得同意。
革命的民族违背了原则,“拿别国人民作了交易”。为了同奥地利达成一项不稳固的协议,法国抛弃了同普鲁士的结盟。奥地利虽然战败,但它在德意志和意大利毫无损失,因为它用伦巴第换取了威尼斯的部分领土。与民族传统和民族意志格格不入的波拿巴“意大利体制”战胜了督政府的“莱茵河体制”。这时的波拿巴早已开始酝酿新的计划了。在康波福米奥谈判中,他对奥国全权特使科本兹尔宣称:“法兰西共和国把地中海视为自己的海洋,并且要在那里称霸。”同时,他促使督政府夺取马耳他,他说:“这个小岛不用我们付出任何代价。”
在波拿巴的意大利政策和地中海计划里,战争已经开始酝酿。果月18日政府借助了军队的力量,这加强了军队在共和国中的作用。督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受制于将军们的行动。
[1] 法国边界在大西洋、地中海、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方面都已是自然的疆界,唯有东北边还不是。1789年,克洛茨著书主张法国应扩充到莱茵河,以完成自然的边界。从此,“自然疆界”就成为法国扩张主义的目标。——译者
[2] 1个德尼耶相当于1/12苏。——译者
[3] 1法郎与1锂的价值相等。——译者
[4] 据索布尔《法国革命》端木正译本第222页译者注:“研究封建制度的专家”(Feudiste)这个职业是旧制度末期封建领主所雇用的人,专从一些古旧的封建文契寻找生财之道的剥削农民的“法律根据”,以便重新严格主张那些久已被遗忘,甚至若干世纪没有运用的“权利”。
[5] académie在此意为学术机构,其成员为当地有名望的学者,性质与设在巴黎的法兰西学院法兰西学院相同,但彼此是独立的。——译者
[6] 查理大公是奥地利皇帝弗朗索瓦二世的三弟,在欧洲反动王公贵族军官中,尚属能战者。——译者
[7] “山内共和国”指阿尔卑斯山以南地区,借用古罗马时的用名,共和国以米兰为首都,至1802年改名为意大利共和国。——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