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他们的名字,谁个不生几分敬意?说起他们的作品,哪个不发一番感慨?然而,对于他们的“人”,小城里的文学爱好者们,却无缘谋面……
终于传来这样一条消息:那个以写湘南山镇生活而负盛名的古华,将从他的《芙蓉镇》里走出,到我们这里来拜访他的读者朋友;那个集作家、书画家于一身的莫应丰,将来我们这里唱他的《将军吟》,做他的《桃源梦》;当年在金竹山电厂工作多年、从我们这里走向全国文坛的肖育轩,将回来向他的老朋新友倾吐《心声》;张扬同志将带着他的新著《金箔》,到这里与我们《第二次握手》;诗人弘征、于沙也将来新城交结文朋诗友……
啊,小城沸腾起来了。
这座年轻的城市里,又崛起一座高楼。
这是冷水江市新华书店的营业大楼。
明天,大楼就要敞开大门,迎进那盼望已久的众多的书迷们,让作家们和读者们在这里会面。这天夜里营业大厅内灯火辉煌,书店的工作人员正在这里进行最后的装饰工作。摆放前来签名售书的作家们新著的柜台前,书店办公室主任老刘,又一次清点着古华的书,发现少了一本。他问旁边的业务股干部小段:“这是怎么回事?”小段笑了:“我留了一本。明天请古华签名。他的书不多,我怕明天一开门,一下子就会被抢光。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那,我也留一本唔!”
办公室主任学小段的样子,将古华的著作拿了一本放到隐蔽处了,准备明天自己买下,请古华签名。
已是深夜十一点钟了。
莫应丰和肖育轩,却溜出了招待所,走上大街。大街上,许多的商店都关门了。而一家不很气派的小店却开着门。一个小伙子在值班。
他们走近柜台,发现里面那众多牌名的香烟中,有一种标名“芙蓉镇”的香烟。莫应丰好奇地要过一包想买下。掏出一张十元面值的钞票,对方却找不开。老莫和老肖,只好自报家门,道出姓名,并说:“《芙蓉镇》的作者古华也来了。明天让他来付款吧。”
“好好好!”小伙子露出一脸笑容,连连说,“见到你们很高兴!我也真想见见古华老师。”
这小伙子看来是个文学谜。
鞭炮声中,两把大剪,剪断了那匹红绸。书的大门敞开了人群象潮水般涌了进去。很快,读者们抱着一叠叠心爱的书,挤到了他所喜爱的作家面前,请他们签上那个令自己着迷的名字。
一只只手伸过来了,一本本书递过来了,一张张嘴在深情地呼唤。读者把作家围了个严严实实。这时候,作家们感到自己和读者离得是这样的近!感谢书店,为作家和读者,架起了桥梁。
有人传过来一个信息:外面,有一位坐轮椅来的读者,购了些书,想请作家们签名,却挤不进来。他是个生活的不幸者,却又是个生活的强者啊!断了腿,不能上学,却发奋自学,曾两次获得省、地的读书竞赛奖。
作家们怀着敬意,走出签名台,为这位热爱书的读者,恭恭敬敬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诗人于沙,还为他朗诵了一首诗……
他激动地说:“你们的书,是我的老朋友了。我很早就读过《芙蓉镇》、《将军吟》、《第二次握手》……你们的‘人’,我现在也见到了,心里好高兴呵!”
是的,这些前来为读者签名的作家,是读者的神交已久的朋友,这些踊跃购书的热心的读者,也是作家们的朋友啊!
呵,朋友们在这里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