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重放香更浓——访作家李岸(1 / 1)

爱之旅 谭谈 481 字 11天前

金秋,桂花开了。在这桂香四溢的季节里,《芙蓉》编委会邀请全国一些知名作家来湘访问。五十年代崛起起于我国文坛的青年作家刘绍棠、从维熙,一到长沙,就急切地打听当年在京华亲密和处的好友李岸。几天之后,当他们访问、游览洞庭湖时,李岸从邵阳市赶到了岳阳,这三个好友终于相会了。他们天南海北,无所不谈,有时交谈到深夜。他们一同来到风景胜地君山。热心的摄影师把他们相会的情景拍成了一幅感人的照片。你看。刘绍棠、从维熙把李岸夹在中间。李岸伸开双手,紧紧地搂住两个故友的肩膀,望着万里无云的晴空,高兴地笑了。此时此刻,这三颗紧紧贴在一起的心,有如身后那浩瀚的洞庭,波浪翻滚……

当年,李岸和刘绍棠,从维熙一样,是新中国造就的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从一九五二年发表处女作《发电厂的一天》起,几年间,在报刊上发表了《输血》、《灯》、《戒指》、《第二次爱情》等二十篇左右的短篇小说。一九五六年,他写出了四十万字的反映锡矿山矿工生活的长篇小说《地下长城》,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他签订了出版合同。随后,党选派他到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从此,他便经常和刘绍棠、从维熙等在一起讨论创作问题。他们都自信自己有一颗对党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感到要写好作品,必须牢牢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用真切的感情去爱,去恨,去歌颂,支暴露……

然而,正当他在文学创作上蓬勃向上的时候,一九五七年,他和刘绍棠、从维熙一样,被错误地划成了右派,他的作品受到了批判。从此,他在文坛土销声匿迹了。

一九七八年金秋,桂花开了。李岸的错划问题得到了改正,他又回到了党的怀抱。不久,担任了邵阳市文联副主席,并在省第四次文代会上,当选为省文联委员、省作家协会理阅他的短篇小说集《第二次爱情》的清样。刘绍棠为这本集子写了序,说它“展示了一个不甘平庸、力求创新的跋涉者的足迹”。这本书,本来在一九五七年就列入了出版社的出书计划,可是,在二十三年以后才得以和读者见面。记者捧着这本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清样,感慨万千,这是一束重放的鲜花,鲜花重放香更浓!

(附记:本该有更多的花朵在你的笔下开放!因你有一枝生花的妙笔呵!然而,当你刚刚把长篇小说《给冰的心》奉献给读者的时候,可恶的病魔却夺去了你手中这枚生花的笔……让我把这篇短文收入这本集子,表达一个小弟弟对大哥哥的一种深深的悼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