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得读点文学
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看了一位大校军官写的文学作品集。他十分推崇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位将军的话:“我们今天之所以不畏艰险去当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为了让我们的儿子们能够成为科学家,更是为了让我们的孙子们成为艺术家。”这便活画出他自己的心灵形象来:虽多年从戎,却仍怀着一颗诗心,操着一枝文笔,所以他信奉人生应该如诗。
所谓人生如诗,其实是一种积极浪漫的人生态度,期望人类能有一个远离残酷和丑恶的美好生活境界,并为改变还不如此的现实而奋斗。所谓诗心,便是怀满了美意,对美十分敏感,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弘扬美的一颗善良的雄心。所以这位富有文心的军官,所思所想皆与国家、民族和大众的生存相连,关注的都是人类的生存问题,是人生大事,而非一己私情。他既推崇老子张扬个性,又总是劝诫人与人类不要妄自尊大,不要极端个人主义,必须尊崇自然顺乎自然,在此前提下的有所作为,才是个人和人类取得诗意生存的正确态度。我看,这与他多年坚持读文学作品有直接关系。
近些年常听一些不大读书的人在说,文学走进了低谷,还说,文学有消亡的危险,原因大概是电视和网络等传播媒体的优势日益占先,文学作品的读者比例在减少。其实,不识字的人原来就没能力读书,因而就没读书,现在有了不识字也能看的电视节目,谁不看?不识字和识字的人都能看,当然人数就多。也有许多本来就识字,现在仍然识字的人,也不读书而直接看电视了,这情况应分析着看。电视毕竟是躺着也能看,坐着也能看,端着饭碗吃着螃蟹喝着啤酒也能看的,只要睁着眼睛就能看。那些虽然原来就识字但原来就不爱读书的人,当然就更不愿读书而依赖看比较浅表的电视了。至于网络,那是传播手段的新变化,更有利于文学作品的传播和阅读,只不过是网上发表作品和阅读作品都更加自由罢了。所以,网络的出现,不应是少了文学作品和读者,而该更多了才是。我所接触到的事实也如此,文学作品的作者和读者比原来多了不知多少倍。一个省,作家协会会员就多达一千几百人,每支大部队里都有不少作协会员。二十多年前,全国才几个作家?现在的文学报刊也有过千种了,文学作品已多达无法统计的地步了,光是长篇小说,每年就出版七八百部,而发行量也都可观。质量呢,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总体是大大提高的。泡沫作品和垃圾作品不少当然也是事实,但电视和网络上的泡沫和垃圾也不少,方方面面的成绩都不少泡沫和垃圾也都不少,这也是事实。所以,能看出文学走进了低谷并将会消亡的趋势,这是不读书不爱读书也不重视读书的人说的。细想想,人类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怎么可能消亡了作为人学而诞生的文学呢!一个军队领导干部能写出那么多文学作品来,就说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那位将军为了让孙子当艺术家的理想,在我们这儿已实现了许多。我们的军官自己就在当着作家,他们的孙子想当大艺术家就有了充足的条件。可惜的是,美国的将军们现在还一个劲儿忙着东一个国家西一个国家地打,将来他们的孙子靠什么条件成为艺术家呢?一个文明国家里,执行枪决的士兵都期望死刑犯也能再生出一颗诗心来。
2003年元旦草于沈阳·听雪书屋
原载《辽宁日报》文艺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