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流传的述说
只要你是个理智健全的人,你就不可能孤立地活着,因而也就不可能摆脱与他人的交流。交流的方式无非两种,一种是当面或电话交谈,一种是书面交流。而为了流传的书面交流就是写作,能够流传的书面交流工具就是作品。一封信写得好,不只对一个收信人有益,对许多人都有启示作用,那这信就是一件好作品。一份申请书或一份文件写得好,也是好作品。著名美文《出师表》《陈情表》,不就是诸葛亮和李密写给蜀汉后主和晋武帝的报告吗?日记本来是写给自己看的,为的是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为的是日后新的自己和旧的自己交流,但写得好,流传到别人手里便也成了作品,所以就有了书信体散文和日记体小说等等。从这个角度看,写作一点儿也不神秘,它就是一种交流方式。但要想使交流达到相当程度的深入,而且能与很多人构成交流,即达到在一定范围内流传,甚至取得与交流对象的共鸣,那就要求你必须具备相当的写作能力与相应的写作态度了。
写作能力都是锻炼出来的。什么叫锻炼?就是多写,常写,写常了也就习以为常了,也就会写了。小学生大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不能养成多写、常写、随手就写的习惯很重要。这除了勤奋之外,就是别把写作看得太神圣或太神秘了。一旦神圣化和神秘化了,就容易呆板、不知所措,甚至做作和虚伪。一般真正想与他人交流的,都是自己感触最深,或深存疑惑,想要表达的事情和情感,而把这些想表达的东西说明白了,说透彻了,并且说得准确真实,就行了。说些言不由衷的假话,说些可说可不说的废话,等等,都不可取。有的人是想说真话也敢说真实想法的,但就是表达不清楚、不准确、不深刻,那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在勤写的同时多读点书,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分析生活的能力。
中学生也好,大学生也好,小作者也好,大作家也好,谁的写作也都无非包括两个方面,即写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是人生阅历问题,怎么写是人生境界问题。我认为,什么都可以写,怎么写都可以,关键是,自己有什么可写的。自己独有的,别人没写过的,或别人没这么写过的,你用自己的有特色的语言写出来了,这样的写作就有价值。
原载《写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