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艺术本质论(1 / 1)

车尔尼雪夫斯基写作硕士学位论文的目的和实质,"是在将现实和想象互相比较而为现实辩护,是在企图证明艺术作品决不能和活生生的现实相提并论",进而批判当时流行的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认为真正的美不存在于客观现实中、而只能由艺术来体现(因而艺术高于现实)的见解。他所达到的结论是:"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艺术作品常常还有另一个作用——说明生活;它们常常还有一个作用:对生活现象下判断。"[39]这个结论,代表了他对艺术的本质的看法,是当时美学界、文学界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论争的结果。

他在批驳了流行的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关于艺术的一些基本观点(艺术在内容或表现的内在价值上足以与现实抗衡,艺术作品比现实的自然或生活更美,艺术高于现实,艺术产生于人有一种不可克制的对美的渴望,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美的观念,要由艺术作品来实现,等等)以后,明确提出:"艺术的第一个作用,一切艺术作品毫无例外的一个作用,就是再现自然和生活。"简言之,"艺术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再现现实"[40]。之所以要再现现实,是因为当现实事物不在场时作为它的替代物,"现实中美的事物并不是人人都能随时欣赏的,经过艺术的再现(固然拙劣、粗糙、苍白,但毕竟是再现出来了),却使人人都能随时欣赏了"。艺术"并不修正现实,并不粉饰现实,而是再现它,充作它的代替物"[41]

值得注意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把自己关于"艺术是现实的再现"的观点与17、18世纪伪古典主义的"自然模拟说"作了本质的区别。这应该看作是他捍卫别林斯基和果戈理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反对伪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现实说明。

一方面,他引用黑格尔的批评,把"艺术是现实的再现"和"艺术是自然的模仿"看作是"只说明了它的形式上的目的",只规定了艺术的形式的原则,因而认为它们都还未涉及艺术内容,因而是不完满的艺术定义。

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他的"再现说"来自"最近德国美学家们的观点,也是由现代科学的一般思想决定其方向的辩证过程的结果",实即来自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现实主义美学体系,同时又与古希腊思想家的概念是相似的。"他们所说的μiμηoτs正相当于我们所用的名词'再现'。如果说后来这个字曾经被理解为'模仿'(nachahmung)的话,那是由于翻译的不确切,因为它限制了这个概念的范围,使人误认为这是外形的仿造,而不是内容的表达。伪古典主义的理论把艺术理解为现实的仿造,实在带有愚弄我们的目的,但这是唯独趣味败坏的时代才有的一种恶习。"[42]类似的话在《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又说过一次。其实,在我们看来,车尔尼雪夫斯基确实是继承了古希腊时代的"模仿说",不过,他主要是从认识论角度强调了艺术对现实的"复写"和"再现"("воспраизведение",在想象中复现),因而他说:"艺术的力量通常就是回忆的力量。……艺术作品特别能够唤起我们的回忆。"[43]而古代乃至伪古典主义更多地把"模仿"当作从外形上仿造对象,或者是"同形异质"地复制自然。这应该说是哲学观念由自然本体论转向认识论时艺术本质论由"模仿说"向"再现说"的转换,但其中以现实为依据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却是一以贯之的。

此外,他从"艺术再现现实"的形式与内容方面进一步规定了艺术的内容,提出了一个重要论点:"艺术的范围并不限于美和所谓美的因素,而是包括现实(自然和生活)中一切能使人——不是作为科学家,而只是作为一个人——发生兴趣的事物:生活中普遍引人兴趣的事物就是艺术的内容。"在他看来,"通常以为艺术的内容是美;但是这把艺术的范围限制得太窄狭了"[44]。并且他分析了"艺术的内容是美"的危害,其一是不管适当不适当都写恋爱,其二是矫揉造作。前者"使得诗人忘记了生活还有更使一般人发生兴趣的其他的方面;一切的诗和它所描写的生活都带着一种感伤的、玫瑰色的调子;许多艺术作品不去严肃地描绘人生,却表现着一种过分年轻(避免用更恰当的形容词)的人生观";后者使"作家给我们描写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从来没有人作过的那样深谋远虑的计划","代替活生生的、各种具有典型性的人,艺术给与了我们不动的塑像","结果是诗歌作品的单调:人物是一个类型,事件照一定的药方发展,从最初几页,人就可以看出往后会发生什么,并且不但是会发生什么,甚至连怎样发生都可以看出来"[45]。这些可以明显地看到,车尔尼雪夫斯基是在反对德国浪漫派文学和唯心主义美学,反对法国伪古典主义文学和美学的艺术观,以宣扬和捍卫现实主义的文学和美学的艺术观。

在阐明了"艺术是现实的再现"以后,车尔尼雪夫斯基进一步指出,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他说:"艺术的主要作用是再现现实中引起人的兴趣的事物。但是,人既然对生活现象发生兴趣,就不能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说出他对它们的判断;诗人或艺术家不能不是一般的人,因此对于他所描写的事物,他不能(即使他希望这样做)不作出判断;这种判断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就是艺术作品的新的作用,凭着这个,艺术成了人的一种道德的活动。"[46]"艺术(诗)是开始研究生活的人的'hamdbuch'(教科书)。"[47]这实质上是归纳了艺术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这种观点,在《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有过同样的阐发:"艺术,或者说得更贴切一点,诗(只有诗,因为其他艺术在这方面的作为还很少)在读者群中传布了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认识了科学所取得的概念,——这就是诗对生活的伟大作用。""诗,在普及知识和教育上对生活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诗对教育具有崇高的意义,它紧随在教育之后改善风习和物质幸福;它甚至在并不关心这种改善的时候,都是具有这种意义的。"[48]因此,他坚决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本身就是目的),反对剥夺艺术的一切实际意义,而使艺术变成空洞的玩乐。

应该指出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虽然主张艺术再现现实、说明生活、判断生活、张扬艺术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但是他并未忽视艺术的审美特点。他说:"我们已经注意到在这句话中重要的是'形象'这个字眼,它告诉我们艺术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而是用活生生的个别的事实去表现思想。当我们说'艺术是自然和生活的再现'的时候,我们正是说的同样的事,因为在自然和生活中没有任何抽象地存在的东西:那里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再现应当尽可能保存被再现的事物的本质;因此艺术的创造应当尽可能减少抽象的东西,尽可能在生动的图画和个别的形象中具体地表现一切。"[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