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美学界被德国唯心主义美学所统治,鲍姆加登、康德、谢林、席勒、黑格尔等人的美学著作被译成俄文广为传播,其中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美学影响尤其巨大。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1888年为他的学位论文《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所写的第三版序言所说:"在40年代,俄国大多数有教养的人对于德国哲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的最优秀的政论家(指赫尔岑和别林斯基——引者据原译注)尽量对俄国公众重述在德国风靡一时的思想。那就是黑格尔和他的门徒的思想。"而当车尔尼雪夫斯基开始准备写他的硕士学位论文时,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在俄国文学界仍然有很大影响:"在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他的哲学却支配着我们的文学界。"[2]鉴于这种情况,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了依据新的哲学观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来建立自己的美学体系,首先就面临着一个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观点并肃清它在俄国美学界和文学界的影响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他在《现代美学概念批判》、《论崇高与滑稽》(1854年)中作了专题整理和清算,而在《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写于1853年,初版于1855年)中从破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观点入手来阐述自己的唯物主义美学观点和体系。
车尔尼雪夫斯基像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批判的矛头直指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但是由于当时的特殊原因(黑格尔的名字那时——19世纪50年代也是不便使用的一个),他很少直接提到黑格尔本人的名字及其美学著作,而是以黑格尔左派,弗利德里希·特奥多尔·费舍尔(Friedrich Theodor Vischer,1807-1887年)的《美学,或美的科学》作为他的批判的靶子,因为"当时黑格尔本人的《美学》在事实的细节方面已经过时了;所以他宁愿引证费舍尔的《美学》,因为当时那还是一本新的著作。费舍尔是一个相当强的思想家,但是同黑格尔比起来,却是个侏儒。凡是他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有出入的地方,都是把这些思想损坏了。但是,作者所引用的那些文句,却总是说明黑格尔的思想的"。[3]
在学位论文中,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当时流行的黑格尔的关于美的概念作了这么几种转述:①这个把观念完全显现在个别事物中的、本身包含着真实的外观("лриэрак"译"schein"),就是美。②从这方面说,个别的对象就叫形象(das bild)。这样,美就是观念与形象之完全的吻合,完全的一致。③"那个完全表现出这种事物的观念的事物,就是美的"——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说,"那种出类拔萃的东西,在同类中无与伦比的东西,就是美的"[4]
应该说,车尔尼雪夫斯基以上的转述是符合黑格尔哲学和美学的体系的实质的。在黑格尔那里,世界的本原是理念(观念),世界的一切都是这个理念的自我生展、自我运动、自我显现的结果,因此,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真正的美是心灵创造的艺术之美,这种美的程度当然就以它显现或符合那个本原的理念(观念)的程度为依据。这样,当车尔尼雪夫斯基把黑格尔的美的概念转述为"这个把观念完全显现在个别事物中的、本身包含着真实的外观"以及"那个完全表现出这种事物的观念的事物"时,他是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说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当他把美的概念转述为"观念与形象之完全的吻合,完全的一致"时,他是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因此,车尔尼雪夫斯基是在哲学观念从本体论向认识论转型的确定时期(这个转型从笛卡儿开始至康德完成),不仅从本体论上,而且从认识论上,全面地批判(考察和判别)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客观论的美的概念。这样,他的批判不仅上升到了哲学("形而上学的体系")的高度,而且也在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两个方面达到了批判的周延和严密。所以,我们不同意朱光潜先生的观点,他认为,不必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分为"观念在个别事物上的完全的显现"和"观念与形象的一致"两个公式(两种表述),"在瞄准靶子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就已稍微射偏了一点"。[5]
在《现代美学概念批判》中,车尔尼雪夫斯基用了大量篇幅介绍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美学观及美的概念,并指明:"通常的定义把美的观念和一般的观念混为一谈。""按照通常关于美的概念来说,美实质上是和善与真一致的;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只在细节、局部上。""其次,它又不得不和它的这种主要缺点发生奇怪的矛盾,因而断言:'在现实生活中美是不存在的,它只是我们的幻想的创造'。'万物皆美',以及'现实世界中没有什么美'。这种概念混乱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关于崇高与滑稽、关于自然美的概念,最后从关于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对自然美的关系的那些概念中看到。"[6]还明确地表示:"应当把通常关于美的本质的概念撇开;因为这些通常的概念就是唯心主义以及片面的唯美主义的结果,这种唯心主义、唯美主义在德国哲学中直到现在为止都占有主宰地位,它的最后一位伟大代表就是黑格尔。现在这种以唯心主义以及片面的唯美主义为基础的哲学体系已经摧毁了;那种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一直占有主宰地位的关于美的本质的概念也跟着垮台了。"[7]
由上述可以见出,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当时流行于俄国的黑格尔唯心主义美学的批判,是从哲学体系的高度,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武器,从美的概念这个中心突破,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主要方面,全面涉及整个美学重要问题的,因而是全方位的、深入的、根本的,尽管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没有得到比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更为彻底的、锐利的思想武器。正如他自己所说:"应用费尔巴哈的基本思想来解决美学问题,作者得出了和黑格尔左派菲希尔(费舍尔——引者)所主张的美学理论完全相反的思想体系,这正相当于费尔巴哈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即使是黑格尔左派思想家们笔下的那种形态的黑格尔哲学)的关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