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唯意志论美学(1 / 1)

西方美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虽然在20世纪才进入**,但其发端却是19世纪的唯意志主义美学。

从广义上说,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各国先后崛起的反中世纪封建专制主义和神学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潮都属于人本主义思潮范围,包括17世纪笛卡儿的唯理论哲学、18世纪的启蒙主义哲学,一直到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为其高峰)。但是,这股近代人本主义思潮以理性主义为主流,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理性,把理性看成衡量、认识和创造世界的最根本尺度,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人的头脑以及通过头脑的思维发现的原理,要求成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和社会结合的基础。"[1]而现代人本主义却是从对这种万能、永恒、至高无上的理性的怀疑、失望、批判、否定开始的。在哲学和美学上,最先自觉地用"生命意志"来否定、取代"理性"的,便是唯意志主义。

唯意志主义对传统人本主义的理性本体论进行了最初的挑战,批判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把生命意志规定为人的本质特征和终极意义的显现,并扩充为整个宇宙、世界的本原,从而开始确立生存(命)本体论在哲学上的中心地位,具有鲜明的现代性。

唯意志主义于19世纪上半叶产生于德国,随后向法、英和北欧一些国家传播、扩散。其主要代表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叔本华和尼采。

唯意志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主要是资产阶级中一部分非常敏锐、然而又非常脆弱的知识分子在19世纪初对近代理性主义的怀疑、动摇、幻灭感在哲学、美学上的反映。由于充满血和火的法国大革命,拿破仑野心勃勃的征伐战争和最后失败,法国大资产阶级金融王朝的复辟,德国容克贵族的重掌权柄……资产阶级理想中的理性王国被血淋淋的现实击碎了。原来这个理性王国所提出的"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等目标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2]的美妙幻影,现在都像肥皂泡似地破灭了。于是,作为这一目标的基础和来源的人类"理性"的地位,自然开始动摇,理性价值观自然受到怀疑。意志,这个人类心灵中非理性的部分,于是开始受到少数哲学家的关注和青睐。

唯意志主义之所以首先是在德国诞生并得到最深广的传播,也有特殊的社会文化原因。马克思、恩格斯一再指出,德国资产阶级有两重性,既有反封建的革命性,又有妥协、软弱的庸人习气。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先进思潮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但是,德国资产阶级中的落后反动部分则连那一点革命性也丧失殆尽了。唯意志主义一出现,首先就是同黑格尔为代表的上升资产阶级的哲学思想相对立的,它不但是对人类理性的绝望,而且也是对整个资产阶级乃至全人类前景的绝望。随着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德国诞生,以及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反理性主义思潮进一步弥漫、扩散于德国资产阶级之中,唯意志主义就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精神气候。19世纪下半叶,德国和欧洲的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思想上就为唯意志主义由悲观主义向热烈、积极、进取的方向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此外,德国古典美学总体上是理性主义的,但是,诚如马克思所说,这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3]特别是康德的二元本体论和实践理性的伦理学,直接为唯意志主义提供了继承发展的思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