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不要看”“不要做”会激发人的逆反心理?(1 / 1)

“R-18未满18岁禁止观看”或者“未满20岁禁止吸烟喝酒”等限制反而会引起这部分人群更强烈的兴趣。“每天限量10份”等也是出于同样的道理,反而更引人关注。

◎ 禁果效应

一部电影或DVD因对儿童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被禁止了。一部游戏写有“包含暴力血腥画面”的警告。

这些禁止或警告,实际从心理学上看却有反效果。为什么呢?因为越是禁止的东西,越能勾起人的兴趣。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心理被称作“禁果效应”或“卡里古拉效应”。

◎兴趣反而被吊起来

意大利和美国曾经合作过一部名为《罗马帝国艳情史》的电影,讲述了罗马帝国皇帝卡里古拉(Caligula)暴虐荒**的一生。电影中因包含残忍和大尺度的镜头,在美国波士顿等地被列入禁片,不得上映。

但是这部电影因此成为关注的焦点,特意跑到相邻的城市去看《罗马帝国艳情史》的波士顿人络绎不绝,结果波士顿不得不上映这部电影。这种愈禁愈为的现象因此被称作“卡里古拉效应”。

即使内容没那么有趣,但只要有“禁止”这样的警告,反而能勾起我们的兴趣。儿童更是这样,他们的逆反心理更加强烈。

◎ 我们都有好奇心和逆反心理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传播学和心理学教授布拉德·布什曼(Brad Bushman)曾做过一个实验,让900个孩子看各种电视节目单,并问他们“最想看哪个节目”。调查结果显示,小朋友对贴有“警告标签”的节目更感兴趣。相比没有标签的节目,他们更想看有“警告标签”的电视节目。

我们都有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对越是被禁止的事物,抱有越强烈的兴趣。

◎ 反向思维,概不出售

禁果效应也可以用作市场营销战略。

因为越是禁止,人越有兴趣,所以与其说“大卖啊”,不如说“售罄不候”,反而更能让顾客纷至沓来。

比如“每天限量10份的拉面”或者“每天限量100个烙饼”这样的店铺,“数量有限,售完即止”,反而生意兴隆,顾客接踵而至。营造缺货状态,或者顾客想买但买不到的状态,是利用禁果效应的一种市场营销战略。

此外,会员制的餐厅或高端酒吧,打出“他人禁止入店”的旗号,也是一种利用禁果效应的营销手段。

禁果效应 被禁反而更引人关注

“不要看”

让人更想看……

“不要打开”

让人更想打开……

“每天限定10碗”(仅售10碗)

让人更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