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技术改变解剖学(1 / 1)

活版印刷术的发明

解剖学乃至医学的发展,都不只单纯依靠医学本身向前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同时起了推波助澜的重大作用。我认为,印刷术和版画技术对医学的影响力最大。

古代书籍与现代书籍形状不同,现代书籍装订成册,古人将文字写在长长的纸莎草纸上卷装保存。纸莎草是一种生长在埃及湿润地带的水草,古人将其草茎切成薄片后粘贴在一起,当纸张使用。纸莎草制成的纸张,无法长年保存,几十年过后,字迹就无法辨认了。为将书籍留给后代,必须用笔不断地重新书写。

5世纪以后,由羊皮纸装订成的册装书籍取代了纸莎草纸,羊皮纸是把羊的皮剥下来再进行处理的一种纸张,耐久性强,可以长期保存。

与卷装本相比,册装本的结构紧凑,不仅占用空间小、收集信息量大,而且读者容易找到页码。如果将必须从头开始翻阅的卷装本比作录像带,那么册装本就好比可以从任意地方开始翻阅的DVD(数字激光视盘)。

然而,册装本的价格贵,现存的纸莎草纸文献中,只有那些价值极高的文献是用册装本保存并流传到后世的。所以古代流传到后世的文献非常少,估计只有1%~2%。

15世纪中叶,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454年),给解剖学著作带来了新的生机,欧洲的文化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变。当时的印刷,需先工工整整地手写下来,再进行印刷,最后上色,装订得非常豪华,价格也很昂贵。当时不是印刷量越多越划算,而是印刷量少、成本低才能产生利润,因此被称为“摇篮期中的书籍”。

16世纪以后,书籍的性质由原来的“信息储藏库”变成了“广泛传播手段”,大量的书籍被印刷出来并被广泛传播。由于印刷价格的降低,大量书籍得到出版,因此医学家们撰写了很多新的解剖学著作,其中有很多著作没有图,只有文字性表述。后来发明了用木版画制作解剖图,出版解剖学著作的方法,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就是这项发明的受益者。

维萨里像一名杰出的出版商那样,在精准计算了该书出版后的传播力度之后开始印刷。为使解剖图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展现出精美而细腻的效果,维萨里使用了活版印刷和木版画技术,并召集了当时人体表现技艺高超的艺术家和出版界的优秀人才,组建了一个团队,完成了《人体的构造》一书。

萨维里《人体的构造》的扉页

维萨里的书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对成功的追求,是为了自己的才能被公认,然后顺利地成为宫廷御医。结果也正如他所愿,维萨里成功地当上了一名宫廷御医。

此后不久,铜版画取代了木版画,维萨里是用木版画制作解剖图的最后一人。

平版印刷术的发明

铜版画的线条精细,适合细致地描绘人体结构的细节。至此,印制解剖图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直到18世纪都没有太大改进。

但是,文字采用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是凸版印刷),图片用铜版画制作(铜版画是凹版印刷),二者版的高度不同,印刷时施加的压力不同,所以文字和图片不能印刷在同一页上,正文和解剖图必须分页,这是那个时代的印刷缺点。

19世纪以后,两项新的印刷技术取代了铜版画,其中之一是木口木版画。木口木版画是在致密的木版上,使用一种叫蓝宝石的极细笔尖的特殊雕刻刀雕刻纤细图案。木口木版画不适合大型图版,它与活字印刷一样,可以凸版印刷。这样正文和与之对应的图可以印刷在一起,便于阅读。

另外一个是平版画,也称石版画。平版画是在石灰岩或者金属板上用油性画笔作画并将其固定,然后刷上水性油墨,将残留在亲水性区域的油墨印刷在纸张上的方法。

平版画印刷的原版制作非常简便,只需在平滑石板的表面用油性画笔作画,然后印刷上多种颜色、调整色阶,脏器的质感就跃然纸上了。

平版画特别适合于病理学病变图的印制。铜版画无法呈现的那些在病理解剖过程中观察到的病变,平版画都可以逼真地呈现,对于推广脏器病变引发疾病的最新治疗方法很有帮助。

20世纪以后,照片制版技术的普及,再一次大大改变了解剖图的印刷方法。过去的制版方法,需在原版上绘画或雕刻,造价高昂,一块版能够印刷的数量有限。而照片制版可以反复使用原图制版,印制出的图片有层次感,印制成本低廉,可以先将人体解剖图拍照后印刷。

如今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将解剖图和解剖学著作的印刷质量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