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伽列诺斯·盖伦学说的全面否定
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血液在人体内部循环,现在已作为常识性知识深入人心。但是在过去,即便是客观的研究学者维萨里,也未曾怀疑过伽列诺斯·盖伦的血液循环学说。
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出版了85年后,英国人哈维才终于确立了血液循环理论的基础。
哈维 (1578—1657)
1628年,哈维出版了《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他是提倡血液循环学说的第一人。
哈维在该书中并没有像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那样大量使用解剖图,而是试图对血液循环进行理论性论述。比如,心房收缩后血液充满心室,心室收缩后血液被挤压到肺动脉和主动脉,并被送往全身。在瓣膜的作用下,血液不会自肺动脉、主动脉逆流回心室。
再比如,心脏收缩以后变硬,导致动脉扩张;划破动脉,心脏收缩时血液会喷出;心房持续收缩后心室收缩等类似这样大量栩栩如生的描述。
该书做了如下推论并得出结论,由此而确立了血液循环学说:血液输送量由心脏的大小和血管的粗细决定。心脏每小时输出的血液量=心室容量(1盎司)×每小时心跳数(72×60)=4320盎司(约为体重的三倍)。从动脉向静脉循环的血液量并不局限于心脏输出的血液量,制造血液不能仅仅依靠摄取的食物等。
哈维用实验证明了血液循环学说,他通过实验论述了如下内容:按压住上臂皮下的静脉,血液通过静脉瓣膜之后不倒流,静脉源源不断地将血液运往心脏。
支持哈维的笛卡儿
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在当时的医学界引起不小波澜。那些重视通过观察和实验进行医学论证的学者,对哈维的学说表示欢迎,而支持希波克拉底和伽列诺斯·盖伦等提出的传统医学的理论学者,对该学说不屑一顾,甚至有人持批判观点。
该学说在英国和荷兰受到支持,在法国持批判观点的人居多。从法国移居荷兰的笛卡儿,是哈维理论坚定的支持者。
笛卡儿是自然哲学家和数学家,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被世人广为流传。他的著作《人间论》,是一本用机械的方式阐述人体功能的生理学著作,其中的部分内容明显有伽列诺斯·盖伦的痕迹。
笛卡儿在该书中通过晦涩难懂的理论,试图科学地论证动脉血是物质在心脏里发酵之后的产物。关于大脑的功能,笛卡儿认为,精神存在于脑部的中心组织松果体中,**流动推动了松果体的运动。
当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大学基础教育,笛卡儿试图用以新机械论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取代亚里士多德哲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笛卡儿恰到好处地引用了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
因此,生理学为打破人们对古代权威传统医学的执着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