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③ 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必要的知识(1 / 1)

与负责人确认完信息之后,就要以此为基础将品质、期限、预算等要素具体化。

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要素都是由负责人规定的,但为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还是需要随时与负责人进行确认。

立项阶段的关键就在于保证项目经理与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有统一的认知。

但有的时候,就连项目负责人自己对于“项目需要多少人员和预算”“仅凭现有的资源能够实现多高的品质”也不是很清楚。

因为很多项目负责人虽然拥有权限,但对现场情况缺乏了解。

而且项目经理往往也不知道为了达到负责人提出的目标究竟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毕竟项目和通常的业务不同,目的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独特产品和服务,所以一开始谁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

正因为如此,更不能在没搞清楚状况的时候就贸然启动项目。因为这样可能做到一半就被负责人发现和他预期的成果不符,结果被迫返工。

对于项目经理来说,要绝对避免出现这种问题。

这就需要消除“相互之间认知存在偏差”的问题,并且针对想要达成的目标建立假设。

因为是之前从没有做过的事,所以在这个阶段只能建立假设。但建立假设也要有一定的依据。

“如果想做出和竞争对手的官方网站相同品质的网站,大概需要这些预算。”

“以前对网站进行更新时用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次大概也需要同样的时间。”

像这样以其他企业或者过去的事例为基础建立假设与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涉,就更容易确定具体的品质、期限和预算。

对项目负责人来说,因为有事例和数字作为参考,就会明确自己的目标,自然更容易提出“希望能够达到这种品质”之类的具体要求。

综上所述,在项目初期阶段,负责人与项目经理通过共享信息消除认识上的偏差。这是避免后续出现返工的关键。

在获取信息和知识之前先稍微了解一下相关的基础信息

要想建立起合理的假设,项目经理必须掌握最低限度的信息和知识。

但因为已经进入到立项阶段,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从头学起,所以只能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者向专业人士咨询,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握最低限度的信息和知识。

然而,如果自己没有任何的基础,即便向专业人士咨询,也无法分辨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更无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因此,首先找出一个用来作为对比的基准和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制作新网站的项目为例,只要看一看竞争对手的网站,就可以大致把握网站的标准功能和设计水准。

当掌握了这些基础信息之后,在与制作网站的公司进行交涉时,就可以提出“设计一个和A公司的网站一样风格,具有B公司网站功能的网站,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和多少预算”之类的具体问题。

像这样在获取信息和知识之前先稍微了解一下相关的基础信息,就能获得可以直接应用在项目之中的知识。

在大型实体书店中寻找参考书

阅读相关书籍是了解基础信息的有效手段。

因为要想把握某个主题的整体内容,阅读纸质书籍是效率最高的方法。

纸质书籍的优势在于具有一览性。

只要先看一遍目录,再大致地浏览一遍,就能基本上把握这本书的整体结构。要想瞬间理解事物的本质,纸质书籍是最佳的选择。

在寻找相关书籍时,建议大家去大型的实体书店。

来到相关主题的书架跟前,将摆在书架上面的书依次拿下来翻阅。如果没有太多时间的话,可以只将目录进行对比。

通过这样的对比,你就可以判断出哪些书中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将选好的书买回来之后,首先将内容大致地浏览一遍,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对项目有帮助的内容都用便签贴上记号。

接下来只要仔细地阅读有记号的部分,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知识。

我从软银独立出来之后,担任内阁府核能对策总部的核废料与水污染对策项目组的项目经理顾问时,也采用了这个方法。

虽然内阁府因为我在软银工作时取得的成绩而委托我担任该项目的顾问,但我对这个领域其实是一窍不通。

当了解到问题可能出在现场的施工管理上之后,我立刻前往书店,在“施工管理”的书架上翻阅了几十本书。

结果,我发现在“土木施工管理技术鉴定”资格考试的教材中,包含所有我需要的知识。

于是我买了三本该领域的教材,一边贴标签一边迅速地浏览了一下书中的内容,在掌握了与施工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后就参与了该项目的启动会议。

虽然这是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但我仍然凭借事前突击掌握的基础知识,在现场找出了导致项目进展缓慢的课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孙社长总是先与内部人士进行讨论

如果觉得仅凭书籍无法获得足够的信息和知识,还可以向专家请教。

我在入职软银之前曾经在三菱地所工作过,所以认识一些施工管理部门的人。我拜托他们让我到施工现场去参观学习,同时也向他们请教了一些人员配置的方法和图纸的管理方法等实务知识。

虽然书籍是非常优秀的学习工具,但也有很多信息和知识是只有在现场才能学到的。所以向那些对现场十分熟悉的专家请教,到现场去亲自参观学习也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机会向企业外部的人请教,可以先与企业内部或者身边的人交流,也能得到许多提示。

这也是孙社长经常使用的方法。

当孙社长想要做某件事情,但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就会找社长室的成员和负责经营战略的干部一起进行讨论。

孙社长会先提出他自己的观点,比如“我在考虑这个问题,你们觉得怎样”“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如何”,我们说出自己的意见之后,孙社长又会进一步提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目标就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有时,孙社长还会提出“把经理叫来”“把法务的人叫来”之类的要求,不断增加参与讨论的人员,对论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整理。如果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人士,他还会向投资银行的负责人和税务师咨询详细的内容。

通过孙社长建立假设的方法可以看出,即便只是与身边的人展开讨论,对于明确目标也有巨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即便是第一次接触到的工作,也有许多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知识。

关键在于,对于自己不确定的内容要第一时间与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涉,并且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与知识。

项目经理务必牢记,绝对不能“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就贸然启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