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工智能对就业者的冲击(1 / 1)

我们之前提到,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工业革命时,纺织机的出现使得原来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被机器夺取工作的手工业者纷纷砸毁织布机,以宣泄心中的怒意,但这并不能阻止纺织机械全面取代手工作坊。

与此类似,人工智能来了,很多行业将被替代,甚至消失。作为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难道要和19世纪的手工业者一样吗?当时纺织机数量还是有限的,而人工智能已经是遍地开花了,砸也砸不完,更不知道从何砸起,波及的职业也远比19世纪要多得多。人工智能对现有各行业的影响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迈克尔·奥斯本(Michael Osborne)和卡尔·弗雷(Carl 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其中的一部分:

电话推销员被取代概率99.0%,打字员被取代概率98.5%

这是最容易取代的两个职业,工作简单,重复性高,要说他们容易被取代,也比较好理解。

会计被取代概率97.6%

会计工作的本质便是信息搜集和整理工作,内部存在着严格的逻辑要求,天生就被要求100%准确,从结果上来看,机器智能操作的优势的确明显,更能确保“零错误”。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德勤、普华永道和安永都相继推出了财务智能机器人方案,给业内造成了不小的震动。

保险业务员被取代概率97.0%

包括平安保险、泰康在线、太平洋保险、弘康人寿、安邦人寿、富德生命等在内的多家险企已将智能科技引入到公司业务上,目前主要应用于售后领域。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替代销售人员,成为个人保险智能管家。比如,2019年1月,日本富国生命保险用IBM的人工智能平台Watson Explorer取代了原有的34名人类员工,以执行保险索赔类分析工作。这34名人类保险业务员就此成了“机器人抢饭碗”的“牺牲品”。

银行职员被取代概率:96.8%

银行职员的工作不仅单调、重复,而且相对来说效率比较低下,这也是该行业会被自动化取代的一大原因。

政府职员被取代概率:96.8%

这里所指的是政府基层职能机构的职员。英国在2019年年初的一项调查中,有25%的受访者认为,机器人比人类有更好的从政能力;66%的人认为,至2037年就会有机器人在政府任职;16%的人认为,在未来的一两年中,就会出现机器人担任政府官员的现象。

接线员被取代概率:96.5%

早在十几年前,微软便开发出了具有总机接线员功能的智能语音系统;而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接线员的绝大部分工作基本都可以被自动完成。

前台被取代概率:95.6%

机器人前台这两年已经多次登上了新闻标题,话题度最高的是由日本软银公司开发的Pepper。目前,日本以及欧美多国都已经有医院、银行、电器商店等机构购买了Pepper,作为前台接待人员投入使用。

客服被取代概率:91.0%

Siri诞生了这么多年,人工智能取代人工客服在技术上早已能够实现,剩下的就是普及化的问题。近两年,这类人工智能客服平台也逐渐成了互联网行业热门的创业项目,其中某些产品的回答准确率据说已经能达到97%。

以上是取代率在90%以上的“高危”行业。

HR被取代概率:89.7%

在未来,不单单是员工本身,就连负责招募员工、解雇员工的HR也有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能完成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所要求的基本技能。

保安被取代概率:89.3%

在这一行业,有一个新闻值得一提。2017年7月,美国乔治城华盛顿港开发区的一台保安机器人“溺水自杀”了。这名“自杀”的保安机器人是由硅谷公司Knightscope研发的K5机器人,拥有GPS、激光扫描和热感应等多项功能,并备有监控摄像机、感应器、气味探测器和热成像系统,自问世以来,在美国的大型商区中很受欢迎。此事的官方解释为机器人系统故障,但它在社交网络上依然激起了大量恐慌情绪,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开玩笑说:“真是工作压力太大了。”

房地产经纪人被取代概率:86%

现阶段,无论是房屋买卖还是租赁,都离不开房地产经纪人,但美国的一些房地产机构近些年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完成交易。随着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逐渐完善,一旦这种模式被行业主流接受,不但可以省去很多时间,而且绕开房地产中介还能省去大笔佣金,这一职业的前景便岌岌可危了。

工人,以及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等第一、第二产业工作岗位被取代概率:60%~80%

绝大多数来自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工作都被BBC的研究人员列为高危职业,而这些也是很多人在提到“机器人威胁论”时最先想到的威胁。

厨师被取代概率:73.4%

基本可以肯定的是,BBC将“厨师”的危机概率预测为73.4%,八成不包括中餐厨师。虽说当下类似比萨机器人、咖啡机器人、酸奶机器人之类的机械厨师已经问世,但哪怕是再智能的机器人,看到中餐菜谱上的“盐少许”“味精少许”也得死机。

IT工程师被取代概率:58.3%

略有些讽刺的是,人工智能似乎不太懂得“知恩图报”,它将给很多公司的IT部门带来威胁。它将取代IT部门里许多的例行公事,其中又以系统管理、服务台、项目管理与应用支持等营运面最可能受影响。

图书管理员被取代概率:51.9%

摄影师被取代概率:50.3%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摄影师这样一份依赖主观审美的工作竟然也被判定为有超过50%的可能被机器人取代。在专家的评估中,图像审美与其他艺术不同,是可以被量化、数据化的。谷歌也确实开发出了一种试验性的深度学习系统,这个系统会模仿专业摄影师来展开工作,从谷歌街景中浏览景观图,分析出最佳的构图,然后进行各种后期处理,从而创造出一幅赏心悦目的图像。

演员、艺人被取代概率:37.4%

在所有常见的艺术创作工种中,“演员”被判定为最容易被机器自动化取代的行业,概率高达37.4%。撇开科幻小说中用虚拟形象取代真人演员的情节不谈,单单是当下以假乱真的“抠图剧”就让我们对这些职业被取代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化妆师被取代概率:36.9%

总的来看,在技术工种中,凡是需要依赖人类审美和社交技能的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都不算太高,比如化妆师。不过,就在去年,维也纳设计师乔安娜·皮奇巴尔(Johanna Pichlbauer)和玛雅·平德斯(Maya Pindeus)开发了一种据称“有独立审美”的化妆机器人,虽不具备真正的人形,但内置编程系统,被设计师称为“美学数字公式”。设计师希望通过这种非需求式的体验,来让人们体验“一旦机器具有自我意识,人类会有什么感觉?”

作家、翻译被取代概率:32.7%

无论你对微软小冰创作的“诗歌”有着怎样的苛责,不可否认的是,在语言学习上,机器和人工智能已经走到了一个令人惊叹和警惕的地步。如此说来,在不久的将来,要说一个连小冰都写不过的文字工作者有32.7%的可能被取代,一点也不为过。

理发师被取代概率:32.7%

但理发师与化妆师相比,不仅同样有审美上的高要求,安全指数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运动员被取代概率:28.3%

这一数据似乎没多大意义。无论机器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模仿人类运动,但作为一项职业来说,运动员的立身之本就是人类的肉体凡胎,机械的运动技能再强,也无法与“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相比。

警察被取代概率:22.4%

很早之前社会上便有人提出,人工智能最值得开发的领域便是作战功能,以特种兵的身份代替人类士兵赴汤蹈火。2018年,迪拜开发了一款“机器人警察”,预计2030年投入使用。这款机器人警察名叫REEM,身高约为1.68米,靠轮子而非双脚行动,同时它还配备了“情感检测装置”,能够分辨1.5米以内人类的动作和手势,还可以辨别人脸的情绪和表情。不过它并不是用来追击犯罪分子的,目前这款机器人警察主要是为了帮助市民而设计,它胸前的内置平板电脑可用来与人类进行互动交流,比如报警、提交文件或是缴纳交通违章罚款等。它还能凭借体内安置的导航系统来辨别方向,可以使用包括英语和阿拉伯语在内的六种语言和人类进行交流。

程序员被取代概率:8.5%

理论上来说,机器人完成基础的编程工作是完全可行的,毕竟,它们本身就是由代码构成的。目前来看,机器人编程依然只是一个理论上可行的方案,耗时耗力,即算有朝一日实现了,也明显替代不了所有的程序员。

记者、编辑被取代概率:8.4%

一个令我们稍感安慰的数据是,BBC研究人员预计记者、编辑的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仅为8.4%。

保姆被取代概率:8.0%

相比人工智能,人类的另一个无法被机器模仿的特质就是同情心和情感交流技能,因此,在保姆这类真正需要情感投入的职业中,机器人尽管能完成大部分工作要求,但终究很难代替人类保姆的工作。

健身教练被取代概率:7.5%

近些年,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减肥顾问”“人工智能健身项目”层出不穷。机器人作为健身教练,能够比人类更加客观具体地看待问题,而且机器的算法全面精准,帮助人类健身的效果将会更好。

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被取代概率分别为:3.8%、4.5%、6.2%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人工智能如何完善,对人类而言,创造力、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是无法被模仿、被替代的最后堡垒。

律师、法官被取代概率:3.5%

人类的另一个无法被模仿的能力,就是基于社会公义、法律量刑和人情世故作出判断的微妙平衡。法律不是一块死板,不是可以计算、生成的代码,法庭上的人性博弈更是机器人无法触及的领域。

牙医、理疗师被取代概率:2.1%

当代医疗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介入了机械操作,外科领域尤甚。但人类医师无论在伦理上,还是在技术操作上都很难完全被取代。而在牙科这个技术要求极高的领域,尽管很多手术,比如3D打印牙齿植入,已经可以由机器人完成,但在整个过程中,依然离不开人类医师的诊断和监督。

建筑师被取代概率:1.8%

近年,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所谓“人工智能建筑师”被开发出来,但这些系统能完成的工作仅仅是画图纸而已。而建筑师真正赖以立足的创意、审美、空间感、建筑理念和抽象的判断都是机器难以模仿的。

公关被取代概率:1.4%

就连人类自己,也很难去模仿那些人情练达者的社交能力,更何况不具备情感反射的机器人。

心理医生被取代概率:0.7%

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心理医生这么需要情商的职业,机器人是怎么得来的0.7%?其实,机器虽然无法理解人类的情绪,但依然可以学会用某些方法来处理与情绪有关的问题,就好像不理解“什么是诗”的机器依然可以写出不错的诗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器确实可以胜任心理咨询的工作,因为心理咨询原本就建立在这样一种信念之上:人类的情绪可以被有效地数据化处理。

教师被取代概率:0.4%

之前分析过,机器人在授业、解惑领域可以替代教师,但在传道领域不可能替代教师。

酒店管理者被取代概率:0.4%

看过获得过多个国际奖项的美国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读者自然会懂,为什么一家酒店的经营者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无法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

当然,这项研究只是针对英国人的职业替代率,分析的仅仅是这些职业在英国的前景,所基于的也不过是英国的数据,中国和英国无论人口数量、地理环境、民族特点等都大不相同,而且BBC报告研究的准确程度也未必很高,所以只能说这一调查结果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要太“对号入座”哦!

未来教育

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将极大地替代简单、重复性高的工种,这些工种不仅仅是传统上定义的工厂生产线工人,还包括很多银行职员、财会领域等现在被认为是职业技能的领域。根据以上分析,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只有三类人,能勉强对抗人工智能的冲击,即资本家、明星和技术工人。换而言之,面对步步逼近的人工智能,你要么积累财富,成为资本大鳄;要么积累名气,成为独特个体;要么积累知识,成为更高深技术的掌握者。然而,财富堤坝、个性堤坝、技术堤坝,能在人工智能狂潮下坚持多久,无人可知。如果你还是固步自封地做时代的旁观者,那就只能接受被“拍在沙滩上”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