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听说过“比特币”。2009年,一个叫“中本聪”的人(化名,现在还没现真身)发明了比特币,而区块链就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比特币之后,各种空气币满天飞,数字货币交易市场乱象丛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对区块链的看法,但区块链却是“无辜躺枪”。作为一种底层技术,“区块链”不仅无辜,而且还很有用。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是不同信息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它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去中心化”。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数据,如基因数据、医疗数据、教育数据、行为数据等。但数据是被中心化的机构所掌握的,如医院、银行、政府等,无法做到真正地去中心化,就不能有效地帮助机器进行合理学习。区块链就能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产生能使每个人都完全“去中心化”地储存数据,然后用一些加密的算法在区块链上保护个人的隐私,这样黑客也不可能盗取每个人的数据。例如区块链领头企业杭州数秦科技下属的“保全网”,它利用区块链底层架构在隐私保护、防篡改、抗攻击方面的特点,在技术上实现了对电子数据真实性、唯一性与完整性的还原。通过与司法鉴定中心、公证处的深度合作,它首次使得区块链数据保全技术获得了司法实践的认可,打通了技术与实践的通道。
不仅如此,建立了西方民主制度的英国人认为,“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给政府解决行政冗余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政府的存在是为了将资源合理分配给公民,但是当政府变得越来越臃肿、集权、低效,中心化的治理模式造成了资源分配质量低下,反而成了“好心办坏事”。于是,英国政府在政府福利金的分发上采用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的模式,简化了政府统计和发放社会福利的工作。它开发了一套区块链福利智能支付系统,用户利用手机移动端领取福利金,每一笔消费都会被不可逆的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上,防止数据被篡改。区块链投票技术还能被运用于选举投票中,它至少能够保证在清点选票层面结果是透明且不可伪造的,不会发生竞选时因有作弊嫌疑而不得不重新计票的情况。
除了“去中心化”,区块链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阻止机器人“密谋”事件的产生。人们常常会有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担忧,虽然有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一点,比如著名投资家孙正义就对此表示乐观,认为人类足够聪明去应对未知的一切,会努力去适应新的形势。但是,谁也无法保证电影里毁灭人类的情节不会在现实中发生。武汉大学教授、著名科学家蔡恒进认为:机器人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人工智能总有一天超越人类,如果有一天机器人在一起密谋要毁灭人类,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提前布局区块链,在重要节点上由人占领、记录,就不会出现由机器达成共识,密谋毁灭人类了的情况了。
人工智能擅长理解、认识、决策,区块链则可以确保安全性、记录性。人工智能所理解的东西,区块链可以对其进行加密保护,并可以去追踪这些人工智能所分析的信息。
当然,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的交叉作用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我们需要知道,人工智能不是一项独立的技术,而是一项需要多种技术相互配合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