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20世纪80年代初,有篇中学英文课文描述了未来场景:冰箱、空调、电视甚至窗帘都可以遥控,人们在外面就可拉家里窗帘、开电视……当时我就震惊了,因为那时电视还是稀罕的东西,冰箱、空调更是奢侈品。我被这篇文章深深震撼了,以至于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还记得大致内容。过了这么多年,当时这么科幻的场景现今早成为现实,遥控家电、家具已不稀奇,“智能家居”则成了当代人的家居新宠儿。
智能家居,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设备连接到一起,让我们的家居变得更“聪明”,听得懂我们要做什么,看得懂我们在做什么,猜得到我们想做什么,因此国外称其为“Smart Home”。既然叫“智能家居”,就和人工智能脱不开关系。在这里,我们先要纠正一个错误的观念:并不是用手机替代各种遥控器,对家中的电器进行远程操控就算智能家居了。这充其量不过是把多种遥控器合成了一个遥控器,还是需要用户进行手动操作,并非真正的“智能家居”。而真正的“智能家居”需要具备人工智能手段,包括感知模块、语音交互等。
所谓感知模块,就是家居产品能够时刻感知到环境的变化,就跟人一样,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比如天气潮湿就提升屋内的干燥度,天气干燥就注意屋内保湿,家中无人就能自动关闭不需要的电器。举个例子,假如你出门后忘记关空调,如果家中的电器只是用手机操控的,那么只有等你想起来这件事,才能用手机APP把空调关了。但智能家居则完全可以自动检测出家中无人,直接把空调关了,不需要户主操心。
所谓语音交互,就是说主人不采用“遥控器”的形式(无论是手机遥控,还是遥控器遥控)来控制家电,而是用“语音”来发出指令。机器能听懂你说的话,并能给予回应,对于某些复杂指令会加以反问、确认,甚至能由此学习主人的生活习惯,建立私人模型,帮助主人做决定,这才叫真正的“智能家居”。
我们知道,电影里这种“Smart Home”并不少见,《钢铁侠》中的超智能管家贾维斯既能帮主人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又能计算各种信息、开发高科技,还能独立思考。不过,电影毕竟是电影,现实生活中的“智能家居”是怎样的呢?早在1984年,世界上第一栋“智能型建筑”就已经诞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佛市。这些智能型建筑中最“吸睛”的要数1997年比尔·盖茨在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湖畔铸成的“未来屋”了,这是全球智能家居经典之作,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历经7年精心打造,造价高达1.13亿美元。屋内的光亮、背景音乐、室内温度都由计算机自动控制,访客的个人信息被记录在一枚小小的电子胸针上,当访客进入房间时,计算机会对访客的信息进行接收,并“投其所好”地调整环境,比如播放访客喜爱的音乐、在墙壁上投射喜爱的画作等。简直是神仙住的地方啊!
当然,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智能家居早已不是富豪的“专利”。近几年智能家居已经成为一大热点,脸书在2016年发布的人工智能管家跟《钢铁侠》里的管家重名,也叫“贾维斯”。但相比《钢铁侠》中的管家,它就接地气多了:它能调节室内环境、安排会议行程、洗衣服、招待访客,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样样都在行。2016年5月,谷歌在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全新的Google-Home智能音响,它不仅能执行用户的语音指令,还会询问并记住主人的喜好。同年12月,微软又推出了Home-Hub智能家庭中枢,采用了“平板+音箱”的组合,既有语音交互界面,又有触控操作的界面。国内企业也不甘落后,2017年阿里推出了智能音箱天猫精灵X1,小米也紧跟时代潮流推出了小米智能音箱“小爱同学”。这些智能家居产品虽然没有比尔·盖茨家的那么高科技,但它确实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为普通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不知道结合了人工智能的家居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本书的主人公之一小明的家就已经用上了“智能家居”。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家居生活有什么特别的吧!
有一天,小明的爸妈出差了,小明一个人在家。不用担心,小明虽然还是个孩子,但智能家居能像保姆一样把小明照顾得妥妥帖帖的。早上八点,小明家中自动响起了起床音乐,窗帘被缓缓拉开,面包机已经烤好了面包,果汁机自动倒好了一杯果汁。原本喜欢赖床、不爱吃早饭的小明现在乖乖地坐起身,揉了揉眼睛,问了一声:“今天几度?”家中的智能音箱就给予了一个回应:“今天气温6~13摄氏度,注意保暖哦!”于是,小明穿好了厚厚的毛衣起床。
吃完早餐,小明坐在书桌前开始阅读书籍。他说了一句:“我要开始看书了!”书桌上的灯光就自动调得柔和了一些,还放起了温柔的轻音乐。下午,小明想在家看一场电影,家庭影院模式立即启动:灯光关闭,窗帘拉上,并自动打开了投影仪。小明只需要在沙发上坐好,捧好爆米花就行。晚上,小明还要去隔壁奶奶家吃饭,他只需要说一句:“我要出门咯!”家里的空调、电视、WIFI等不需要的家用电器就会自动关闭,扫地机器人也开始干活,在家中进行清洁。
从小明家的例子看来,智能家居能让普通人的生活更便捷、更舒适、更放心。
便捷,就是能让你偷个懒。早上你还没起床的时候,智能家居就已经开始工作,不仅能叫你起床,还能帮你做早餐,上班、上学再也不用担心迟到了;睡觉前不用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关灯,直接对智能助手说一句“我要睡觉了”,就能触发自动关灯功能。
舒适,就是能让你享受“家”的感觉。炎炎夏日,回家之前对着智能手机说一声“把家里的空调打开”,家中的空调就会立即开启,等到了家,就可以直接享受凉爽的环境了;看书、看电影,家里的光线能自动调节,给你更好的娱乐、休闲体验。
安全,就是能让你能放心。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群“强迫症”患者,他们在离开家后,总要反复地回去检查门有没有锁,而智能家居能自动为你锁门,进入时也不需要钥匙,直接用密码、指纹就可以解锁;晚上睡觉、家中无人时,家里的监控摄像头就开始工作,只要一检测到陌生人闯入,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并发送消息到户主的手机上。此外,智能家居还能帮助检测户主身体的异常状况。比如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马桶”,一旦与“智能”相结合,它就能在人如厕时自动检查粪便,并通过粪便检测出人身体的异常状况并发出警报。我们都知道“蝴蝶效应”,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改变都可能发生世界上很大的变化与波动。如果被测出身体异常的是一位上市公司的老总,那么股市就可能受到波动;而如果这是一位政治领袖,整个政局就可能发生变化。或许在未来,“智能小家”将对“社会大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尔·盖茨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中预言道:“在不远的未来,没有智能家居系统的住宅会像不能上网的住宅一样不合潮流。”我们现在已经不能忍受不能上网的房子了,住在里面就像原始人的洞窟。也许再过个几年,我们也会不能忍受没有智能家居的房子,遥控器、钥匙也许得进博物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