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推动零售行业?我们先来为大家介绍零售业的新趋势——“新零售”。在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他认为新零售的核心是“线上+线下”,也就是将线上的电商平台与线下实体店零售相结合,线上、线下“化干戈为玉帛”。此言一出,立即有商界大佬提出反对,最著名的是与马云同处杭州的中国商业领袖级人物、杭州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他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中公开批评马云的新零售是“胡说八道”,把实体经济的价格体系全搞乱了,而马云则在访谈中反驳说宗庆后一类人就像躲在茧里,对旧的经济模式太过执着,后来在浙商大会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李强把这两位浙商“大佬”的手拉在一起,算是调和。这些商界“大佬”们的争论也使人们对新零售这一概念更为关注。更令人吃惊的是,马云认为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间,“电子商务”的说法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只有“新零售”。这简直让人目瞪口呆:什么?马云作为电商巨头,是要革自己的命吗?
话说从头,我们知道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的上海滩南京路上曾经出现了四家著名的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被誉为“中国四大百货公司”。那时候零售业是个非常高端的行业,它们占据了南京路的黄金地段。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因为物资短缺,要想当营业员,那还得动用一些“关系”,他们的地位比老师还高。但随着改革开放,中国逐步告别短缺经济的年代,1981年,中国的第一家超市——广州的友谊商店自选超市开张了!这可是一件轰动的大事件,开业当天,超市里面人头攒动,一片混乱,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三个月才有所改善。超市的出现对营业员来说可是灾难,一家超市需要的营业员可比百货店少得多。此后,随着大型综合连锁超市的出现,中国的零售业再次迎来了繁荣。如今,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又借助互联网为中国的零售业注入新的血液,掀起了“全民剁手”的浪潮。我们可以发现,由百货商店的凭票购买到超市的开架自选,再到我们现在的网上购物,零售方式真是一次比一次颠覆。
但是,我们终于到了电商也被颠覆的时代了吗?回想这几年,电商对传统线下零售业的冲击可不小,更多样、更便捷、更便宜的网络购物深受人们欢迎,“双十一”的当日交易额每年也在不断地攀升,从2011年淘宝的52亿到2018年天猫的2135亿,形势看上去越来越好。但是,电商发展的同时,在电商平台各商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原来省下的门店租金又交给了电商运营,再加上快递费、包装费,对于商家来说,高昂的成本使得电商平台渐渐失去了明显的优势。而且,经过几年的爆炸式发展,现在电商用户已经接近封顶,增幅逐渐下降,要想再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就遭遇了瓶颈。所谓“不进则退”,在这种情况下,各大电商平台试图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向“新零售”转型,将“线上+线下”的零售方式进行到底。
任何形式的零售,都要涉及人、货、场地、费用,那么,“新零售”与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其实,刚才说了一大堆新零售如何拯救电商、如何结合线上线下,但如果没有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这些可能只是一种幻想。我这么说,可能还是有点抽象,不如就举一个例子,让大家感受人工智能与“新零售”的碰撞。下面这篇小故事讲述了“双十一”当天大明的购物活动:
“双十一”这天,大明想买几件毛衣。他在网上看来看去,选来选去,最终挑了几件加入了购物车。但是,购物车里的这几件毛衣不算特别称心,而且也不确定穿着是否合身,于是他决定去商场里转转。
大明在商场里等电梯时,电梯前的广告屏幕就已经根据大明的年龄、性别、购买记录做出了反应。大明定睛一看,广告屏幕上显示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己曾经在商场里购买过的那些店铺,还给与了相应的上新推荐。大明发现A店中上新了几件帅气的毛衣,于是就打算去A店看看新品。
一踏进A店的门,机器人导购就热情地迎接了大明。大明问机器人:“有没有保暖、素色的男式新品毛衣?之前在广告里看到的。”机器人导购立马回答说:“已经为您找到了合适的款式,检测出您是本店会员,可享新品八折优惠。”大明在店铺中顺利地找到了心仪的毛衣。刚拿起衣服,货架上的显示屏就出现了这件衣服所获得的关注数与试衣次数。没想到,大明选中的这件衣服居然还挺热门的。于是,大明走进了试衣间,试衣间里有一面智能“镜子”,它可以进行智能人脸与身材识别,大明只需要输入几项身材数值,就能看到“镜子”里出现了虚拟的自己。大明可以在“镜子”中为“自己”更换毛衣,在试穿毛衣的同时,智能“镜子”自动为他推荐合适的搭配款式。果然,大明又看中了一条与毛衣搭配的长裤。“镜子”直接提示他这条长裤在店内没有库存,可以在线上购买。于是他直接扫码进入了线上店铺,在线上购买了长裤。大明发现线下商铺的毛衣价格与线上一模一样,于是他放心地在线下店铺中购买了毛衣。没过几天,“无人车”就为他送来了长裤,大明通过验证码轻松地提取了属于他的货物。
这种购物方式简直是“双赢”:企业商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到消费者的购物偏好、逛街区域、浏览商品等信息,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来提升自己的业绩;而客户也能通过智能推荐、智能引导,找到自己心仪的商品。虽然这听起来很像是具有未来感的高科技,但其实已经可以在国内的一些智慧门店中体验到了。比如阿里巴巴就尝试了会推荐搭配的“智能镜子”:在一些实体店中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时尚顾问,屏幕会扫描出客户所持产品的标签,识别物品,并给出搭配建议。从这则小故事中可以注意到以下三点:
首先,大明的购物过程就跟网购似的。广告屏幕可以根据购买记录对人们的购买偏好做出预估,就像我们淘宝里的“淘宝头条”“猜你喜欢”栏目,通过各种数据分析,总能猜中我们心里喜欢的东西。机器人导购则像客服一样,不仅能快速识别出会员,还能告知优惠信息、商品信息。货架上的关注数、试衣次数就像电商平台中的收藏数、销量一样直观,“智能镜子”搭配推荐就更不用说了,这简直是电商促进销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顾客既可以在门店感受实物,而价格又与线上商城同步。进一步说,人们在线上商城的购买、浏览行为又会反过来为线下门店的销售、推广提供数据支持。比如大明这次在A店的官网上购买了一条长裤,下次他到实体店时,机器人导购可能就会为他推荐同类型的长裤。这么一来,是不是觉得线上购物、线下购物傻傻分不清了?这就是所谓“新零售”的一大特点:结合线上与线下。
其次,我们也可以发现,“新零售”购物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个性化广告推广运用到了人脸识别,机器人导购识别会员信息也需要人脸识别,智能镜子需要识别物体,搭配提示则需要机器在进行深度学习之后对物品的款式、风格等进行感知,“无人车”配送、人脸识别提货等服务都是一种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新零售的发展,从贩卖到配送,都有它忙碌的身影。
至于最后一点,我们先不明说。大家仔细看看故事,有没有发现大明购物的过程中少了什么关键的要素?想一下,我们逛街最怕什么?最怕营业员会跟在屁股后头。当他们热情地向你推荐商品时,你只好回答一句“我只是随便看看”,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而大明的购物流程却如此顺畅快捷,丝毫没有尴尬……对了!大明的购物经历中少了营业员!从进店到购物,一直是机器在引导着顾客,营业员的“存在感”好像很低。有了人工智能,机器都可以回答顾客的问题。甚至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收银员都不见了,顾客无须到收银柜台结账,就可以直接走人,“剁手”于无形之间。
“哦,这不就是‘无人售卖’吗?用不着什么人工智能,我们家楼下小卖部的大爷就已经实现了‘无人售卖’,大爷有时候人不在,就放个小盒子在门口,上班的人走得急,拿了东西就走,把钱丢在小盒子里。”小本买卖好像确实可以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实现“无人售卖”,但如果这位大爷开的不是一个小卖部,而是一家百货公司,他还敢靠信任赚钱吗?不仅是他不敢,搁谁谁也不敢呀!而且,我们说的“无人售卖”不仅是取消“收银员”,而且是取消“收银”。大爷的小卖部门口还放了一个小盒子,这也是“收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售卖”。因此,如果想做到超市、百货的无人售卖,就要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并实现线上自动扣款。
美国最大的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就在西雅图推出了概念型无人超市Amazon Go,它们的宣传语是“不排队,不收银,我们是认真的”。当然,这并不是一家供人白吃白喝的超市。消费者在进店前就需下载好Amazon Go的APP应用,并与自己的亚马逊账号进行绑定。进店时,只要用手机在门口的感应器上一扫,就可以进入超市购物。在Amazon Go的天花板上,布满了一个个人工智能深度感应装置,全面覆盖了整个超市,负责进行“谁对什么东西干了什么”的追踪与识别。当顾客从货架上拿起一件商品时,它会在人工智能感应装置的追踪下自动加入个人虚拟的购物车,当顾客放回商品时,虚拟购物车中的商品又会被扣除。顾客还可以通过APP查看商品的库存情况。当消费者离店时,不需要排队结账,也不需要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付款,直接离店即可,系统会直接向亚马逊账户发送账单,并进行扣款。由于顾客被摄像头实时监控,偷东西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有趣的是,2017年11月,亚马逊的几名员工穿上了皮卡丘玩偶服,去超市进行了购物测试,结果系统居然从一模一样的外表中识别到了他们的真身,进行了准确地扣款。当然,有时候系统也会出些小毛病,可能为你少算一杯酸奶的价钱。但是总体来说,无人超市很少犯错,整个购物过程畅通无阻,真是绝佳的购物体验。除了无人商店,美国连锁超市Stop&Shop还将开发出一种我们从未想象过的零售方式——“车轮上的迷你杂货店”。消费者可以用手机呼叫车辆,车辆到达后,消费者可以从车辆上挑选想要购买的商品,购买结束后车辆将继续服务下一个顾客,自动驾驶与无人售卖的结合,简直是“助懒为虐”!
而在国内,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商店”也是遍地开花,而且还做出了更多的创新。比如乌镇的天猫无人超市为顾客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微微一笑能打折!天猫无人超市运用了“行为轨迹分析”“情绪识别”以及“眼球追踪”等人工智能技术。当顾客看着展台上的商品时,系统就会实时捕捉顾客的表情,并计算顾客对该商品的喜好程度,给予不同的折扣,这就是天猫无人超市推出的“Happy购”体验。也就是说,你对展台上的感应仪器笑得越开心,商品的折扣力度越大。在这样的超市购物,不仅过程畅通无阻,而且内心愉悦,心满意足。怪不得以色列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倪光南院士,都在亲身体验后赞不绝口。
亚马逊纽约无人零售店开业
智能广告、智能镜子、无人商店……这些零售界的新宠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的购物活动变得更快捷、更愉悦。就连“新零售”的反对派代表人物宗庆后,也接受“新零售”的理念了!同时,电商的面貌也将焕然一新。在据说,目前对搜索术语的语境理解正在逐渐走出“实验阶段”,早期的初创公司正在兴起,并向第三方零售商销售搜索技术。未来,应用在“电子商务搜索”领域的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顾客更加精准和快速地找到心仪的商品。当你不知道某件商品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你只需输入它的形状和颜色,或者输入它的别称代号之类,人工智就能通过你对这些产品的描述来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搜索效率。在在线和实体商务中,人工智能技术还将被用于识别仿冒产品和欺诈性商标侵权,可以进一步对假货和侵权商品进行分析,降低客户买到假货的风险。
智能试衣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