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殿(1 / 1)

清园漪韵 李增瑞 409 字 8天前

不信峰虚保寿长,

岂言瑞兽护宁康。

虽然水木能明瑟,

未必蝙蝠去蜮祥。

有道皇天多雨露,

奈何太后倒阴阳。

辱国丧权千秋罪,

霸政垂帘万代殇。

注释

①峰虚:指仁寿殿前的四块太湖石与寿星石。

②明瑟(míng sè):莹净。

③蜮祥(yù xiáng):鬼蜮之灾的预兆。

④倒阴阳:指垂帘霸政。

仁寿殿是颐和园里的政治中心,这里曾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地方。如果从东宫门进入颐和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古柏森然的庭院,南北两侧各有九间房屋,是清代军机各部九卿值班办公的地方。从这里再过仁寿门,就是仁寿殿的院落了。

仁寿殿在清漪园时期被称为勤政殿,乾隆之意是游览皇家苑囿之时不忘政务。勤政殿原为九开间大殿,颐和园时期改为七开间。1886年,慈禧把现北京大学内的寿星石移来,做了仁寿门内的影壁。另外殿前的一尊铜麒麟和四块太湖石,也是1937年从圆明园遗址移来的物件。四块太湖石上镌刻着乾隆五年题写的御制诗文,这四块太湖石与寿星石被称为“峰虚五老”,象征庐山胜景五老峰,喻意长寿。

仁寿殿规模宏伟、气派雍容,门、柱、窗一律用红色,烘托着皇家的威严。殿外宽大的月台,对称排列着铜龙、铜凤、铜缸和四个乾隆时期的鼎炉,用来烘托皇帝普天下唯我独尊之气势。仁寿殿楹联是:“星朗紫宸,明辉腾北斗;日临黄道,暖景侧南荣。”皇帝自诩为“君权神授”,其居住之地也非同凡尘。上联写夜景,仙宫吉祥;下联则写昼景,说江山昌盛繁荣,皆为福瑞安康之字眼。

仁寿殿内南北两侧的暖阁,是上朝时太后和皇帝休息的地方,壁上悬挂着大大的“寿”字,写在绘有蝙蝠和彩云的图案上,名“百蝠捧寿”。光绪皇帝曾在左侧暖阁召见过戊戌变法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反对和镇压下,变法最终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光绪本人从此被软禁,他的政治生涯实际上也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