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为底板黛为屏,
景脉相承尽画中。
万树呼和如风诵,
千峰点彩胜神工。
携翔凤鹤开情窦,
并啭银鸥送丽声,
润色澄光非借月,
发香嫩蕊不凭风。
注释
①天为底板黛为屏:比喻爱山楼悬天倚山而建。
②情窦(qíng dòu):情谊的发生或男女爱悦之情的 萌动。
“层楼雅号画中游,四面云窗万景收。只有昆明太空阔,破烟几点下闲鸥。”这是乾隆皇帝对他的颐和园美景之作“画中游”的诗意描绘,也真真切切写出了“画中游”景色的美轮美奂。步入画中游建筑群落,或登阁远眺,或漫步游廊,或在洞中穿行,眼前是半虚半实、若明若暗的景观,犹如置身画里。爱山楼就是画中游建筑群落中的一员。
在万寿山前山西部半山腰的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各色琉璃瓦组成的建筑群,有三亭二楼一斋一牌坊。而其中的二楼,指的是爱山楼和借秋楼。
爱山楼位于画中游主殿堂澄辉阁的东侧,和澄辉阁西侧的借秋楼对称呼应,在这里俯视昆明湖,烟波浩渺,山水苍茫,犹如身在画中,其景色美不胜收。爱山楼贴山而建,从前面看是两层的小楼,从后面看却是一层的敞轩,可以南望昆明湖,西眺玉泉山。在画中游的这幅“画”中,山是主体,是“画”的底板,仁者爱山,所以乾隆在命名“爱山楼”的时候,肯定寄予了喜爱情感,更寄托了对江山社稷的考虑。正如他《爱山楼》的诗中所言:“爱山即乐山,常寓仁者意。设使留意山,毫厘千里异。棣花尚未芳,岩林亦待翳。因之观未形,了识万物备。物我于天人,晐之一仁字。”
爱山楼与借秋楼虚怀若谷地隐没在青砖小院之中,山石嶙峋,环境幽静,有自然之美,是登山游玩小憩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