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闹市落漪园,
大孝皇天闪念间。
只是繁华宫里秀,
人人到此尽为玩。
时经百载街犹在,
店铺川流亦噪喧,
主客皆为真买卖,
商家站铺就为钱。
注释
①大孝皇天闪念间:1751年,乾隆携母下江南,太后为苏杭美景倾倒,乾隆为表孝心,回京后在颐和园修建了苏州街。
②噪喧(zào xuān):喧闹。
经常去颐和园,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万寿山南侧的各处景点人流拥挤、游客云集,而万寿山后侧景点的游人相对会少一些。由于大多数游人不是随团旅游,对颐和园景点分布不太清楚,看过前山前湖的众多景点后有些累了,便也少了去后山的兴致。而且后山好多景点偏僻隐匿,容易错过。苏州街尽管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建筑群,但它也包裹在万寿山后山的深林密丛中,自然也是一些游客容易错过的景点。何况,不少游客把西所买卖街当成了苏州街。
苏州街坐落在颐和园后湖,是一个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一条水街。街全长300多米,以水当街,以岸作市,沿岸有茶馆、酒楼、药房、钱庄、帽店、首饰铺、点心铺等60多个铺面,集中展现了18世纪中国江南水镇的商业文化氛围。
1751年,乾隆携母南下,太后时年六旬,平生第一次到江南,看到江南水镇的秀美风景后赞叹不已,特别是来到水镇的商业街市,更是百顾不厌,兴高采烈地采购物品。乾隆看太后如此高兴,便动意在颐和园内修建这么一条街,以讨母亲欢心。回来后,他便安排有关臣工操办。在孝敬母亲的同时,他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是后妃们久居深宫,不和外界接触,在宫苑中修建这样一条街,也可让她们闲游解闷儿。苏州街建成后,皇太后不出京城就能随时享受到游览江南的乐趣,自然喜不自胜,那些困于深宫的嫔妃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但为了安全,这里的商人和穿行的顾客都由太监、宫女和宫殿杂役所扮,街市也只是假做买卖,只是陪帝王和嫔妃玩味江南民情而已,并无实际商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