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亭(1 / 1)

清园漪韵 李增瑞 349 字 2天前

双亭比翼伴飞云,

万树连枝挡落尘。

鸟宿松窝惊到客,

阶穿草木引来人。

笛随地籁出新韵,

笑自红裙**丽音。

乃信春风能惬意,

山头未到已怡神。

注释

①万树连枝挡落尘:指枝叶繁茂,落尘不透。

②阶穿草木:指石阶两边草木茂盛。

荟亭的“荟”字是草木繁多的意思,其意源自《诗经·曹风·候人》:“荟兮蔚兮,南山朝。”荟亭地处万寿山东侧半山腰,草木荫翳,环境幽雅。

荟亭造型轻巧,平面上是两个单檐攒尖顶的六角形亭套合而成,像二亭并立。又因为它是两座大六角亭连在一起的双亭式样,故也称为姊妹亭。从下仰望,双亭比翼齐飞、玲珑隽雅,是万寿山上的一处别致小景。它既是点景亭,又是观景亭,在此远眺近观,皆有乐趣。设计师考虑到观景的用途,取用四面敞开的亭式造型,将周围的风景尽数摄入画面之中。游人于此亭中,可近瞰山下四时恒青的郁郁松柏,也可远眺云影天光、岚容水态。颐和园内的亭子,不论方亭、圆亭、单檐亭还是重檐亭,都运用了对景、借景等手法,把亭子和颐和园的自然山水、建筑绿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彰显出颐和园特有的自然风景与宫廷建筑相得益彰的皇家园林风格。

颐和园的亭子在建筑结构和布局方面有两大特点:一是尺度大小各异,二是布局位置讲究。亭子大部分建在万寿山前山和前湖,而且基本对称布置,这样有助于烘托主体建筑结构的宏伟场面。山上的亭子多在山脊、山腰、山脚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湖边的亭子则建在有益观景和成景的位置,使本来显得单调的湖水变得更有生气和层次感。还根据所处地域的开阔程度设计亭子的体量,有的高大巍峨,有的小巧玲珑,目的是为了与周围的风景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