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阁(1 / 1)

清园漪韵 李增瑞 371 字 8天前

文昌圣帝奉高阁,

向有执官把禄说。

日起风来车滚滚,

月升仕去马穿梭。

仙天岂是真堪靠,

宦海云多雾也多。

弄鬼装神求庇佑,

终来也是枉蹉跎。

注释

①执官把禄:能够左右和把持升官发财之运道。

②蹉跎(cuō tuó):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

行至东堤知春桥头,会看到一座高耸的城关式建筑,这就是文昌阁。它是颐和园内6座城关式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时重建。颐和园内的其他五座城关为:宿云檐、千峰彩翠、寅辉阁、紫气东来、通云。

过去,清漪园是没有围墙的。一方面是因为帝后们并不在此居住;另一方面,过去东堤外是无垠田野,点缀着大小园林和村舍,南面是开阔平原,西边是天然水域和群山群峰,不设围墙,可使园林景色与周边自然景物有机融合,也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借景。这样一来,几大城关就是园内分区防守的据点。到了光绪年间,慈禧重修颐和园,在园子四周都砌起了高大院墙,园内的几大城关完全失去了防卫功能,只是园中之景了。

“文昌阁”名取意于文运昌盛。“文昌”即文昌帝君,为道教神名,古代文人特别尊崇。在这里供奉的文昌帝君有文武辅政的寓意,所以,这里成为文武官员求职谋官的拜谒之地。清代中状元者纷纷来文昌阁拜谒文昌帝君,以求得文帝保祐自己前程似锦、官运亨通。

文昌阁是建在城关基座上的楼阁式建筑,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光绪时改建为二层阁,内供铜铸文昌帝君和仙童、铜特。南面城墙券门上方有“文昌阁”石额。一层南檐有对联“石窗湖水摇寒月,山峡泉声报早秋”,北檐有对联“日月往来苍翠杪,烟云舒展画图中”,二层北檐有对联“窗迎紫翠千峰月,帘卷玻璃万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