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明洞彻水天清,
旷敞豁开景色明。
燕啭莺歌留趣韵,
云来雾去曳长风。
依亭且看花枝笑,
傍水常闻沓浪汹。
对望涵远说去客,
殷勤笑送过长虹。
注释
①虚明洞彻:虚明,空明、清澈明亮。这里指视界明亮,开阔清晰。
②旷敞豁开:旷敞,开阔、宽敞。豁开,开阔、通达。此句亦是视界开阔的意思。
③曳(yè):拖、拉、牵引。
④沓(tà):多而重复。
介绍廓如亭,最好的指引方式就是以十七孔桥作为参照,即十七孔桥接临东堤桥头边的那座亭楼叫廓如亭,想必这样一说,初来乍到的游客马上会找到它。颐和园的亭楼很多,建筑物也很多,如十七孔桥这么明显好辨的景点却不多,所以说,这是指点廓如亭位置的最好说法。
廓如亭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亭子,可谓中国古亭之冠。它的面积达130多平方米,内外三圈,由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八角重檐,气势雄浑,也是颐和园的点景之建筑,过去乾隆经常与群臣在这里饮宴赋诗。亭内木方心上现挂有8块木匾,称“诗意匾”,其中2块是清漪园旧物,是乾隆乘船来清漪园途中的吟咏之作,其余6块则是光绪时期翰林学士摘抄的《文心雕龙》。
廓如亭始建于1752年,乾隆建此亭时,将它建在畅春园的西堤之上,以示清漪园与畅春园分界。当时廓如亭东南尚无院墙,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视野十分开阔,古称“廓如”。据说之所以建得这么大,是为了与西边岛屿和十七孔桥形成和谐对称效果。廓如亭看起来很大,却与周围建筑以及整体的湖光山色十分协调。它与十七孔桥和南湖岛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只乌龟的头、颈和身躯三部分。据说这也是建造者赋予这组建筑的长寿之意,也有人说,乾隆之意是为了困住龙王,这其中的说法自然是神话传说的成分了,在此不作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