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堤(1 / 1)

清园漪韵 李增瑞 421 字 2天前

柔风几度走东门,

予以邻堤早领春。

岸柳迎新初染绿,

游舟送渡已呼人。

池鸭欲下先撩水,

嫩蕊思开老抖身。

静赏湖山七彩画,

铜牛与我共相蹲。

注释

铜牛与我共相蹲:铜牛是东堤上的景点,坐落于十七孔桥东侧,蜷卧在青石座上,面朝湖水,栩栩如生。因为这里观赏景色的视角好,游人都在这里留影或观赏风景。

因家在颐和园南邻,故多年来无数次去颐和园,每每都是从南如意门入园,入园后向北走几步,就进入了东堤的范围,东堤的南端为绣漪桥东桥头,北端则是文昌阁。走上东堤,颐和园湖山一体的秀美景色便映入眼帘,浩渺的昆明湖波光粼粼,空中鸥鹭飞翔,各色皇家特色的游舫在无垠的湖面上穿梭,有大有小,有红有绿,有快有慢。一路向北,昆明湖和西堤以及香山和玉泉山的秀美风光不断映入眼帘,而且步步是景,步步都有新的变化。堤岸上柳丝轻扬,芦苇摇摆,花香遍处,让人心舒意展。

东堤观景的功能不错,但东堤沿岸本身的风景点并不是很多,除了逶迤的堤岸和岸边的铜牛、八方亭,以及两处镌刻着乾隆题字的昆仑石以外,确实没多少可以令人回味观赏的景观。然而,正是在东堤上,才有可能对颐和园的秀美山水一览无遗,这是园林建造者的独具匠心,也是东堤的一大特色。

说起昆仑石,在此不能不表。东堤共有两块昆仑石碑,一块在绣漪桥北,四面题刻着乾隆赞美长河(今昆玉河)两岸风光的御制诗;另一块在建宫门内的昆明湖岸边,碑上题刻着乾隆的《西堤诗》:“西堤此日是东堤,名象何曾定可稽。展拓湖光千顷碧,卫临墙影一痕齐。刺波生意出新芷,踏浪忘机起野鹥。堤与墙间惜弃地,引流种稻看连畦。”

东堤为乾隆时修建,原为畅春园西堤。瓮山泊整修扩建后,加高加厚,改成石堤。因在昆明湖西仿苏堤修建了西堤,这里就改名叫作东堤。东堤游人很多,原因是不但大多当地人来园都走东门和南门,而且从各地来园游览的客人,也多从东门和南门进入。如此一来,入园的首进之区就是东堤,很多游客看到游览线路,都是始于东堤,向前推进。